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4-19曲越
曲越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已成为国内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我校在改革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方面积极探索,以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质量监控 采取措施 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36-01
一、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有限,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此时为学生升学、就业的关键时期,时间冲突以致学生不得不分散很多精力。
指导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不能够及时解决每位学生的问题。学校对工作量的要求使教师的教研工作压力大,教师无暇与学生交流研究工作的细节,学生遇到困难时又不敢频繁请教,再加之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不够严格,往往得过且过,指导效果不理想。
目前的状况来看,毕业设计(论文)每年可以顺利进行,基本已形成系统的管理机制,但机制还不够全面,执行效果打折,需在设施条件建设、质量监控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不断完善。
二、我校针对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必要保证系统,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组织机构上界定,它由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督系统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系统构成。[1]
与大多数国内高校类似,我校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流程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动员,配备督导专家、指导教师,审查学生选题。二是初期阶段,检查开题情况,落实各方面工作。三是中期阶段,检查中期进展和完成质量。四是后期阶段,检查答辩条件及资料完善情况。五是评估阶段,对成果评估,总结工作经验,完善质量评价标准。
1.加强组织管理
2015年,我校修订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管理办法。毕业实习是占用学时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最能衡量学生综合水平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用一个学期很难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设计和论文。[2]本次修订将原本第八学期开始改到了第七学期,每个学院开题的时间不太一致,大部分集中在第七学期末,中期和结题答辩时间基本不变,保证学生至少多出了两个教学周的时间;学校开启了交叉学科的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因不少教师反映译文的意义不大,不仅没有起到锻炼作用,反而成为了学生的负担,因此取消了对译文的要求。
2.加强质量监督
毕业设计(论文)采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学校负责进度控制、质量督查等工作,学院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及质量自查工作。成立校院两级督导组,校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督导专家组负责对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程督查,每个学院安排有至少两名督导专家,参与全过程的督导,教务处人员随同参与;各学院在论文各环节组织答辩小组,由主管本科教学副院长担任整体组组长,各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对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督导,论文答辩前需要进行形式审查合格、指导教师评阅合格、答辩组成员评阅合格后,才能进入答辩。
从2015年开始,我校发布《加强本科生学位论文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启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采取学院普查、学校抽查的方式,在送审前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查重。
3.加强质量评价
督导专家督查结果形成年度检查报告,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指导相关单位改进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通过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三级评价体系,体现客观公正的评定原则。
4.加强政策支持与投入
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锻炼还远远不够,与基础实验平台的硬件设施的缺乏有直接关系。为了实践教学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学科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也相应的加大了配套政策的支持,而这是一项持久而深入的改革,在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同时,也是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效果与后续工作
经过研究探讨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进行改进,引起了教师与学生的广泛重视,初见成效。紧接下一步工作,已将加强对团队模式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列入计划。目前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过程中反映了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中缺乏团队合作训练的这种弊端。[3]之后我们仍将持续探索,把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规范延续下去,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关于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2(3):40-42
[2]《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53-155
[3]《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思路》[J].中国冶金教育.2011(1):33-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