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药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2016-04-19谭文红冯德强张雅琼尹子丽
谭文红 冯德强 张雅琼 尹子丽
【摘要】《云南民族药学》是云南中医学院面对中药学专业和中医定向班的学生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本文从涉及的教学内容出发,结合专业特点,采用传统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同教学方法,对比二者方法取得的效果,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云南民族药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R29;G4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182-02
《云南民族药学》目前是云南中医学院面向中医学定向班和中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新的必修课。课程所讲授的药物未收载于《中国药典》及本科教材《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之中。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民族药学和民族医学研究进展,掌握云南民族医药情况和云南民族民间常用药材的应用和民族用药经验,为今后学生从事民族民间药物研究、服务于基层奠定良好的专业知识。
该课程是为云南中医学院相关专业学生了解云南民族药研究进展、药材来源、性状、临床应用经验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所讲授的内容繁杂且有跨专业知识的交叉。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包括总论、260多味药材、制剂等十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如果任课老师只能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站主导地位,讲授的内容围绕教材,学生忙于记忆,被动接受知识,使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不能识药认药,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将来在工作中难以更好地服务于基层,达不到该课程对人才培养的目的。
为此,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值得探讨。本文探索了基于“理实一体化”模式下的云南民族药学课程教学模式。
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其优势在于不仅是授课老师在理论上、技能、教学能力的一体化,也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更是教学场所的一体化,是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1]。该教学模式力图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框架,理论知识以“必需”为原则强调“实用”性,教学方法上,配置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从而使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更加牢固[2]。
[BT(1+1]2 云南民族药学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2.1 云南民族药学课程的特点 云南民族药学课程讲授的是云南本土民族民间常用药材,这些药物具有很好的实践应用基础,从药物的来源、别名、民族药名、植物形态、分布与生境、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民族用药经验等方面对药物进行介绍,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学内容多,跨两个专业教学且侧重点不一样,使教师和学生都觉得理论课堂效果不佳。
2.2 云南民族药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实施
2.2.1 教学方法比较 对照本门课程在中药学和中医定向班两个专业实施教学,两个班互为教学对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的课程安排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26学时,实践课6学时,讲授的知识以药物的来源、形状等为侧重点,该专业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医定向班总学时为45学时,全为理论课,无实验课,以临床应用、民族药用经验为侧重点,该专业为传统的教学模式。
中药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时理论结合实践,理论课以教材为基础,实验课以学校博物馆的民族药展厅和腊叶标本馆为平台,用药物的实物—腊叶标本和药材标本为教学内容,授课内容与学生所见的实物相结合,学生可以眼观、手摸、鼻闻、口尝等直观地认识药物的植物形态和药材的性状和鉴别特征,配以理论课上讲授的知识点容易掌握,学生对药物的认识具体化,是识药认药的快捷方式。
中医定向班的教学为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以教师占课堂主导的“填鸭式”,学生只能枯燥地学习书本知识,机械地记忆,对药物的特征形态没有直观的认识,造成学生对药物的认知抽象化。
2.2.2 考核方法比较 课程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考核内容分理论和实验两个模块,实验的考核以理论课讲授的药物,用腊叶标本和药材标本进行实物考核。通过实验学习和实验考核加深了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点的印象,客观、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使学生在掌握云南民族民间药物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在以后职业生涯中从事民族民间药物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中医定向班的学生的考核方法仅限于理论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察不全面。
2.2.3 教学效果比较 中药学专业由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民族民间药物的具体性和可见性,同学的课堂思维活跃、反应迅速、发言积极、互动性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点和研究发展趋势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中医定向班的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是服务于基层,云南地处边疆,基层的医疗卫生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偏僻、交通不便的乡镇,缺医少药的情况时有发生,能够正确灵活应用当地的民间民族药,为当地老百姓医治疾病,是他们必备的能力,所以这些民族民间药物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经常应用,这门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点讲授临床的使用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药材的生长环境和性状。在课程安排上如有实验课,学生在实验课上可以直观了解药材的植物形态和外观性状,将来更好地服务大众。该班级的课程安排只有传统的理论教学,没有实验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没有直观的认识,通过走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大。
3 小结
本门课程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还在初步探索阶段,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不仅要将跨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用实例生动地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客观、全面;同时,最大化利用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汤继强.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J].科技信息.2009,26(18):154.
[2]陈优生,刘晓庚.药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06.33(7):118-119.
(收稿日期: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