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6-04-19刘先华
刘先华
【摘要】目的:对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玻璃采血管采血,观察组应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采血,均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种分离方法得到的生化指标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Glu值(5.27±0.67)mmol/L高于对照组的(4.87±0.66)mmol/L(P<0.05);观察组AMY(49.19±12.69)U/L、CK值(157.20±92.30)U/L低于对照组的(63.40±13.90)U/L与(163.70±94.80)U/L(P<0.05);两组K+、Ca2+、TP以及ALP等指标检验结果对比(P>0.05)。结论:采血时应用血清分离胶,不会给检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且能够增强血液稳定性,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 血清分离胶;检验;生化指标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164-02
以往临床中分离血清主要采取手工法,操作步骤多、烦琐,且工作量大,血块收缩时间较长,血清内常常悬浮小的凝丝或者蛋白凝块,进而会给生化自动分析仪的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导致出现取样不准确、堵塞采样针的情况,给样本检验结果准确性和测定速度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血清分离方法也在不断增多。研究显示[1],应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对血清进行分离,能够避免以上缺点。但目前临床关于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产生的影响的报道较少。本组研究对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分别应用常规分离法与血清分离胶分离法进行分离,对其给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8岁,平均年龄(32.3±3.4)岁;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9岁,平均年龄(32.5±3.6)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仪器与试剂 检测仪器:应用迈瑞公司生产的BS800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试剂:均使用迈瑞(深圳)公司生产的试剂,使用时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
1.2.2 检测方法 观察组:应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采集12h前,嘱咐患者禁食、禁水,且保证空腹,于清晨抽取患者2ml静脉血,将其放置于温室里进行离心血清分离,分离时间15min; 对照组:对照组体检者均应用普通采血管采集2ml静脉血液,将其放置于37℃水中,对血清进行分离,分离时间半小时。注意所使用的采血管要干燥、无杂质,不会给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且检测后,将两组研究对象分离的血清保存于温度低的室内,经过0h、24h、48h后再次进行检测,对比两组稳定性。
1.3 观察指标 检测后,对两组患者的葡萄糖(Glu)、碱性磷酸酶、Ca2+、K+、淀粉酶(AMY)、碱性磷酸酶(ALP)、磷酸肌酸激酶(CK)、总蛋白(TP)以及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水平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实验研究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得计量资料使用(x[TX-*2]±s)表示,采取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取χ2检验,如两组数据间对比结果P<0.05,则表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Glu值高于对照组(t=4.0234,P<0.05);观察组AMY、CK值低于对照组(t=4.0132,P<0.05);两组K+、Ca2+、TP以及ALP等指标检验结果对比(t=0.0127,P>0.05),具体数值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采血检测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应用普通玻璃采血管采血,检验结果会存在误差,在医学检验中不能快速得到数据,且数据具有不准确性。血清分离胶主要包括硅橡胶、疏水胶以及大分子碳氢化合物等成分。分离胶管内壁的促凝剂成分能够使血液快速凝固,减少血液凝固所需时间;且不需要将其放置水域内,在室温下放置15min,即能够使血样本凝固,然后按照每分钟3000r的速度离心5~10min,最后分离出血清。将分离样本划分为界面平整三层,分别为血清层、分离胶层以及血细胞层,每一层均有平整界面,特别是血清层比较清澈,不含有混杂物。应用血清分离胶进行分离样本时,不需要将血清吸至样本杯内,可直接对其冷藏保存,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
本组研究中,对普通玻璃采血管采血和分离胶真空采血管采血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Glu值为(5.27±0.67)mmol/L,高于对照组的(4.87±0.66)mmol/L(P<0.05),究其原因,可能由于普通玻璃采血管采血时,将试管放置于37℃水的温度内,且放置时间过长,
增多细胞利用时间,进而降低Glu含量;观察组AMY值为(49.19±12.69)U/L、CK值为(157.20±92.30)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40±13.90)U/L与(163.70±94.80)U/L(P<0.05),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两组K+、Ca2+、TP以及ALP等指标检验结果对比(P>0.05)。
临床检验过程中,为加快检查速度,会使用抗凝剂,常用抗凝剂为肝素钠。检验中应用抗凝剂会给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并给血浆电解质含量产生干扰,进而不能获得准确检验结果。即使肝素锂影响较小,也会导致血清发生变化。因此,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检验过程中不建议应用抗凝剂。另外,应用采血管时,要具有厂家技术资料和实验结果,应用前首先进行实验对比,确保能够达到血清检验质量要求,并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诊断依据。
综上所述,采血时应用血清分离胶,不会给检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且能够增强血液稳定性,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牛爱军,任爱琴,王开森,等.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在医学检验自动化流水线中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2):73-77.
[2]李新平.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23(02):963-964.
(收稿日期: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