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低段教学解答加减简单应用题能力的培养

2016-04-19乔锦萍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3期
关键词:低年级策略

乔锦萍

【摘要】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应把它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利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这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加减简单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掌握好加减简单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对后阶段的应用题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就关于如何提高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加减简单应用题解题能力谈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低年级 加减 简单应用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48-01

简单应用题作为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无疑在应用题教学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解决简单应用题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应用,初步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结构,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为日后复合应用题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生最早接触简单应用题是在小学一年级这一学习年段,可以说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启蒙阶段”。现在执行的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的学生初步学会能根据加、减法的意义解答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题。因此学生学习加、减法简单应用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少,对应用题的结构没什么概念,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在正确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方面存在较多困难。如何帮助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提高解决加、减简单应用题的能力呢?针对该阶段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重视应用题“启蒙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1.加强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教师在教学加减法时,可借助实物或图片进行演示一些简单的计算和口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一些简单的计算,并且加强学生的操作,让抽象的算式题与具体的情景想结合,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和应用的初步了解。同时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打下了基础。

2.逐步感知应用题的基本框架。一年级教材根据小学生“动作——表象——概念”的认识规律合理地呈现出应用题,先是图画应用题,再是半文字半图画应用题,表格应用题,最后逐步向文字应用题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未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应先注重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感性认识。可尝试问学生,题目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它告诉我们什么,问题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初步了解,一般简单应用题包括三点:(1)说了一件事;(2)出现两个数,说的是题目中的一个或两个东西;(3)一个问题。根据这三点并尝试让学生进行看图说图意训练。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应用题的初步结构框架。

3.初步认识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在学生开始接触学习文字应用题时,逐步向学生呈现出有关应用题基本结构的专业术语,知道简单应用题一般包括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同时让学生在原有说的基础上进步训练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在指导中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引导,引导学生分析活动逐步深入,进而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题意,再以正确的解题步骤进行解题。

二、帮助学生掌握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1.读题并理解题意。首先进行初读,让学生头脑中对题目有个总体的初步印象,能够说出题目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进行强化读,直到能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所以每次做题之前,我会要求学生至少要读两遍题目,甚至更多遍,边读边在心里回答自己两个问题,即“题目已经告诉我们什么了”和“题目要求什么”,让学生心里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2.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计算方法。一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少,阅读理解能力都较低,题意理解不清,常常出现靠胡乱猜测来确定计算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多教学一些专业术语的意义理解,使学生正确地将具体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计算。要完成正确的转化,必须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因此数量关系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3.列出算式,正确计算。解答应用题不仅要正确列出式子,还要正确算出得数。因此在教学中,要将计算、列式和应用题教学相联系。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强调各部分的重点。一年级接触的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要重视平时计算的练习,重视培养学生养成养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减少由于计算错误对应用题学习效果造成的影响。

4.得出答案,检验结果。学生做错应用题是由于多方面造成的,因此要求学生每做完一道应用题都要进行必不可少的检查。

三、重视简单应用题的基本训练

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成提高的,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语言理解能力低等特点,我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数学语言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与结果,因此小学数学必须加强语言训练,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在一年级这样一个启蒙教育阶段,教师更应该努力创设条件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以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首先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一年级的学生往往会出现语言表达不连贯或者不完整。如在课堂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问“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学生答“8个”。很多时候学生回答问题只说出一个答案,虽然回答正确但不完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要根据问题完整地回答问题,正确地表达意思。然后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出现语言表达不规范,提高这一方面的语言表达规范性。结合这两点语言表达要求,使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过程中有更多说的机会,说题意说想法说算式说结果,说说题目告诉我们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说说自己的分析思路,式子代表什么意思,通过解这道题有什么感受想法等,通过说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两数相差的简单应用题时,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思维逐步表述出来。红花8朵,黄花15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表述过程:红花8朵,黄花15朵,红花多,黄花少,黄花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和红花一样多的朵数即8朵,另一部分是比红花多的朵数,只要把黄花里面去掉和红花一样多的那一部分后剩下的就是黄花比红花多的朵数。在学生较好表述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后可引导学生表述,求黄花比红花多实际是求15比8多多少,所以用减法,15-8=7(朵)。

2.重视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分析训练。加减法应用题的解答,重点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明确数量关系。首先在一年级教学数的认识和组成中就可先渗透“部分”与“总数”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线段图以及实物操作等方式进步感知“部分”与“总数”的关系,为学习简单应用题打下基础。然后在开始学习简单应用题后必须使学生明确,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在简单应用题里是缺一不可的。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安排由浅入深的练习。

看条件补充问题,即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或者补充问题。如:红花8朵,黄花15朵, ?可以提问:①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②红花比黄花少多少朵?③黄花比红花多多少朵?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从条件出发。

看问题补充条件,即根据问题,选择或者补充条件。如:红花有8朵,黄花15多,蓝花10朵,以下问题需要这里的哪些条件:①红花和蓝花共有多少朵?②蓝花比黄花少多少朵?③黄花比红花多多少朵……

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从所需要的条件出发。前面两种练习,要求学生问题与条件两者缺什么补什么,,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与条件的逻辑关系,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整体认识。在前两种练习后,学生对应用题的整体结构有了进步认识。接着进行改编和自编应用题的训练,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掌握应用题解法特点的目的。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应用题建构的教学过程中加强直观操作训练,联系加减法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联系求和、求剩余应用题,建立差数概念,分析已知与未知数量,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低年级加减简单应用题是整个应用题教学中的基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教师要只有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断探索与小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好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为今后应用题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意竹、 张卫国主编,小学数学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2]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3]李英兰,低年级应用题解题思路训练点滴[Z].青海教育,2003 年

[4]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猜你喜欢

低年级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