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2016-04-19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广东佛山528000
张 荣(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广东 佛山 528000)
·论著·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张荣(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在产妇全产程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18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给予0.1%罗哌卡因和12 mg/L舒芬太尼,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镇痛措施。比较2组产妇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等。结果2组产妇分娩视觉模拟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2组组间、时点间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总产程及第2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2组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且不增加母婴安全隐患,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分娩疼痛;麻醉和镇痛;舒芬太尼;罗哌卡因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6.03.025
分娩是一个复杂且极其痛苦的生理过程,产妇往往因为惧怕分娩疼痛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过度的心理压力可导致产程过程中疼痛明显增加,还可能导致母体和胎儿的内环境紊乱[1]。近年来,由于惧怕疼痛而选择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不断增多,这引起了我国医学工作者广泛的注意,北京现已启动剖宫产限制政策。故加强分娩镇痛,提高自然分娩率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硬膜外阻滞以其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分娩镇痛。本研究对93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进行无痛分娩,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产妇186例。纳入标准:年龄20~40岁;正常足月初产妇、孕周37~41周;单胎头位;经阴道检查无头盆不称,无胎儿窘迫,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美国麻醉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或Ⅱ级;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妊娠并发症;头盆不称,破膜;精神病史者或意识障碍者;听力功能障碍者;自愿选择剖宫产手术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3例,2组初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本研究完全遵照赫尔辛基宣言,所有资料都是保密的。
表12组初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例数年龄(岁)孕期(周)体质量(kg)身高(cm)文化程度(例数)初中及以下高中及大专本科及以上对照组9324.38±1.2639.27±0.4568.54±6.41159.14±3.09482421观察组9325.10±1.1739.11±0.5065.87±6.38158.34±3.67462720t/χ20.8090.6520.9050.9050.243P>0.05>0.05>0.05>0.05>0.05
1.2方法当初产妇在宫口开大2~3 cm时,2组均给予间苯三酚80 mg静脉注射[2]。观察组产妇取其左侧卧位,在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进针,等针尖进入硬膜外腔后,经硬膜外用腰穿针入蛛网膜下腔;成功后,沿穿刺针走向注入1%盐酸利多卡因3 mL局部麻醉,退出腰穿针置入导管并固定,改产妇为平卧位[3]。待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麻醉药物中毒后,接微量泵,均速注入 0.1%罗哌卡因和12 g/mL舒芬太尼,宫口开全后关闭镇痛泵;胎儿娩出后,如行会阴切口缝合,可继续用药,缝合结束后拔出导管。对照组产妇产程中按照常规产科常规处理,未给予任何镇痛药物,常规处理同观察组。
1.3评价指标①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疼痛程度:用长度为10 cm的标尺两端(0~10)分别代表无痛至最严重疼痛,由产妇根据自身疼痛情况自我评定[4]。②运动神经阻滞分级:0级为无运动神经阻滞;1级为产妇不能曲髂关节;2级为产妇不能弯曲膝关节;3级为产妇不能弯曲踝关节;4级为运动神经完全阻滞。③由专人记录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④记录分娩方式:包括器械助产、会阴侧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比较2组产妇分娩
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2组组间、时点间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比较 ,分)
2.22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器械助产率和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n=93,例数,%)
2.32组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第2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2组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组别总产程时间(min)第2产程时间(min)出血量(mL)新生儿体质量(g)新生儿Apgar评分(分)1min5min对照组607±15060±32265.3±106.73457.2±459.49.8±0.69.9±0.6观察组532±14346±33254.9±99.13342.9±503.79.7±0.69.8±0.7t8.4856.9050.6940.8751.0210.817P<0.01<0.01>0.05>0.05>0.05>0.05
3讨论
对于大部分妇女来说,分娩疼痛可能是其一生中所遇到的最剧烈的疼痛,可引起一系列生理改变。阴道分娩是自然生理的分娩方式,在分娩期中很多妇女对分娩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活动,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不利于子宫的正常收缩,会出现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量增加,胎儿宫内窘迫等现象[5]。产妇的子宫收缩不规律也容易造成宫颈痉挛、水肿,增加难产的发生率,当产妇无法忍受长时间疼痛要求手术时,导致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升高[6]。因而,寻找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减轻痛苦,缩短产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魏东红等[7]研究表明,要想达到良好的分娩镇痛,需要理想的镇痛方法,而理想的镇痛方法首先应安全,不增加母儿安全隐患;其次是给药方便、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可靠;再者就是无或可有效规避运动神经阻滞,在无痛的情况下,可保持产妇正常的产力;同时,还要对子宫收缩及产程进展无影响;最后,易于控制,镇痛过程中产妇处于清醒状态,分娩有力。
近年来,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单用或配伍应用硬膜外给药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得以广泛应用。盐酸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的氨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镇痛效果可靠,能在痛觉传导纤维中产生深而快的神经传导抑制作用,安全性高,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几乎无影响,且其对运动神经阻滞强度和持续时间较短,还可产生显著的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分离现象,即在发挥良好镇痛作用时对产妇的肌张力不产生影响[8]。舒芬太尼是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能高度选择性地与μ受体相结合,其亲和力是芬太尼的10倍[9]。李红[10]将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结果显示,产妇产程明显缩短。薛晓妮等[11]研究显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产妇镇痛效果明确,剖宫产率显著降低,且不增加母亲与新生儿的安全隐患。而闫新波等[12]研究则表明,舒芬太尼可增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产妇分娩的镇痛效应,二者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及会阴侧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第2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表明罗哌卡因和阿片类镇痛药物舒芬太尼混合液用于分娩镇痛,可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2]。这主要是由于:①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可靠,明显减轻了产妇痛苦,降低了产妇心理压力,使产妇在无子宫收缩痛的情况下待产,产程中能更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生产,产程有力,同时宫口开全后将镇痛泵关闭,医护人员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因此第2产程及总产程缩短[13];②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阻滞麻醉,使产妇宫颈、阴道运动神经兴奋,从而大大降低了软产道的阻力,有益于宫颈口开大,胎头下降,从而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③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可降低血浆白细胞介素1β浓度[14],对产妇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观察组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伶俐,王成刚,吕良勤,等.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3,25(12):1849-1851.
[2]蒋焕伟,徐世元,方曼菁.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3):221-223.
[3]李圣君.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2):93-94.
[4]胡振伐,费宏亮,黎荣福.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5,36(7):599-601,617.
[5]Arendt KW,Tessmer-Tuck JA. Nonpharmacologic labor analgesia[J]. Clin Perinatol,2013,40(3):351-371.
[6]赵宏侠,郭君.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镇痛用于无痛分娩效果及其对应激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0):1163-1165.
[7]魏东红,朱信强,曾克非,等.导乐镇痛仪和椎管内麻醉两种分娩镇痛方法对分娩质量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6):598-601.
[8]于芳,牛秀敏,韩凌霄,等.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17-3720.
[9]李海冰,刘志强,陈秀斌,等.椎管内不同诱导方式下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4):499-502.
[10]李红.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舒芬太尼最佳浓度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9):1453-1455.
[11]薛晓妮,池桂红.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5):2089-2091.
[12]闫新波,李淑琴.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466-4468.
[13]于芳,牛秀敏,韩凌霄,等.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17-3720.
[14]丰新民,李进.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IL-1β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5):611-613.
(本文编辑:许卓文)
[中图分类号]R44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205(2016)03-0337-03
[作者简介]张荣(1974-),女,广东河源人,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临床麻醉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09;[修回日期]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