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之光

2016-04-19禾兮

中华环境 2016年3期
关键词:李维阿伦特哈罗德

禾兮



人性之光

禾兮

汉娜·阿伦特的学术著作读起来颇有些费劲,但她的《黑暗时代的人们》却是感情饱满、文笔通畅,全书所述的几个人物,无不闪耀着人性之光辉。

通常写人物的篇什易流于琐碎,如流水账一般,而阿伦特笔下看不到传记固有的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史,以及师长友朋、婚丧嫁娶,她的人物直奔思想主题,时间也往往选取最有争议、因而也最易出彩的节点,事件的描述上多异于习惯的角度和定论。比如女作家迪内森,阿伦特主要选择了其作品《走出非洲》叙述的那段生活:对自己的情人,迪内森有个清醒的评价——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对这个社会无欲无求。因此,为了拴住情人的心,迪内森必须要像《一千零一夜》里的王后那样,不断地对他讲故事。所以,她不把自己当成作家,而自谦为一个讲故事的人。看来她是号准了对方的脉,男友旅行一圈后回到她的庄园,问她:又有什么新的故事了吗?

好的人物文章,能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各个层面,由此而对人性的复杂有个清醒的认识。动物保护无疑是项很好的事业,团结湖公园里流浪猫出没,常有人带了食物来喂它们。但这些人就此具有了道德优越感,对一些不友好的行为骂骂咧咧的。有一年我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发展新党员,讨论到一个发展对象时,一个同事说:这个人喜欢狗,所以应该优先考虑她。我们的支部书记听后竟不知如何应对,我的反应也是啼笑皆非。我小时候喜欢养猫养狗,成家后因犯懒不爱收拾屋子,养宠物的劲头也就越来越淡了。但旁人不能据此而说我越来越没人性吧?又比如,我们小区里提倡垃圾分类,给每户人家分发了几个垃圾桶,我们按厨余、可回收和其他等标识分放,但环卫局的垃圾车一来,所有的垃圾都倒到了一起,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就给整没了,街道分发垃圾桶这件事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人性分善恶,大多数人的善恶分界不是那么明显。光明与黑暗并非全赖个人,也看天气:南方的冬天温度没有北方的低,却显得比北方更冷,那是因为南方多雨,阴冷更容易冷到骨子里。

作者:【英】蕾秋·乔伊斯 著,黄妙瑜 译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3年9月

哈罗德·弗莱,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

一天早晨,他收到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写的告别信,她患了癌症。哈罗德给奎尼写了回信,但这信哈罗德要自己送去。 因为哈罗德相信只要他走着,奎尼就会活着。这样一个信念支撑哈罗德从金斯布里奇步行到了贝里克,历时87天,途行627里。一个人的朝圣,与其说走在路上,不如说走到心中,面对一些我们不敢面对或不愿面对的心结,只有我们勇敢面对才能打开心结,最终获得理解、获得幸福。

书名:偷影子的人

作者: (法)马克·李维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7月

一部令整个法国为之动容的温情疗愈小说。故事讲述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他能“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某年灿烂的夏天,他在海边邂逅了一位又聋又哑的女孩。他该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她?他将如何信守与她共许的承诺?这部作品完美展现了马克.李维温柔风趣的写作风格,有催人泪下的亲情、浪漫感人的爱情和不离不弃的友情,清新浪漫的气息和温柔感人的故事相互交织,带给读者笑中带泪的阅读感受,是一部唤醒童年回忆和内心梦想的温情疗愈小说。

猜你喜欢

李维阿伦特哈罗德
《一个人的朝圣》:在路上,重拾遗失的美好
為李维世點贊
阿伦特与马克思的政治思想比较——关于劳动、暴力与自由问题
哈罗德的帽子
生活中的爱与宽容
The Importance of Enhancing Oral English Classes in China
“爱世界”的独行者
——人的美学视野中的阿伦特
汉娜·阿伦特和三个男人
车主“维权”弄巧成拙,行车记录仪引发情仇血案
《阿伦特手册》:走进阿伦特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