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戚氏牌坊文化内涵浅论

2016-04-19□杨

文物季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戚继光总督牌坊

□杨 猛



戚氏牌坊文化内涵浅论

□杨猛

摘要:戚氏牌坊,包括“母子节孝”坊和“父子总督”坊,修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这两座牌坊是明朝廷为旌表戚氏家族,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里——蓬莱修建。两座牌坊巍峨挺拔,气势雄伟,在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地域民俗等方面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戚继光牌坊建筑文化内涵

牌坊,又称牌楼,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门洞式建筑,集建筑、雕刻、书法、楹联于一体。它作为民间艺术、纹样装饰的物质载体,是民间建筑中最为考究、装饰手法最为繁多、装饰艺术最为精美的建筑载体。它不仅外观形态独特、审美特征典型、社会功能多样,而且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牌坊作为一种特殊而古老的建筑的建筑形式,有着其他建筑样式无法取代的历史文化价值。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为旌表戚氏家族,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里——蓬莱,修建了两座石牌坊,分别为“母子节孝”坊(图一)和“父子总督”坊。两座牌坊巍峨挺拔,气势雄伟,构图丰满,雕镂精细,是国内少见的明朝大型石雕珍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

一、戚氏牌坊的建筑艺术

牌坊根据在平面上所形成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一”字型牌坊、“>一<”型牌坊和“口”字型牌坊等三种主要形式,包括戚氏牌坊在内的我国现有绝大多数牌坊都是“一”字型的空间结构,有一间、三间和五间之分,三间牌坊在数量上最多,五间一般为皇家园林所用,在形制上属于最高级。戚氏牌坊位于牌坊街两端,东为“母子节孝”坊,西为“父子总督”坊。两座牌坊同规同制,均系四柱、三间、五楼、三檐多脊石雕坊,既华丽又庄重。通过戚氏牌坊,可看到中国牌坊的建筑形制由“基座(基础与抱鼓石)、立柱、额枋、字板(匾额)、檐楼”五大部分构成,但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及组成构件多有差异。

图一 母子节孝坊

牌坊是一种没有墙体,立柱与横梁相构架而成无依无靠的独立建筑体,牌坊的基座必须要牢固。戚氏牌坊基座采用的是花岗岩,部分埋在地下,一部分露于地面,地上部分用与立柱相连的“抱鼓石”加固。抱鼓石主要起加固柱子的作用,基座的地面部分因其位置易引人注目,所以柱础位置部分也是石雕装饰的重点部位,雕饰有祥云纹。

立柱是戚氏牌坊的重要构件之一,花岗岩材质,为方形抹角立柱,抹角呈凹曲面,使柱面分界清晰,光影更加柔和。牌坊的立柱不但决定着牌坊的级别,也直接决定着牌坊的质量。牌坊的规格形制,一般都是以立柱划分的间来进行区分的。两柱之间是门洞,称作间,位于最中间位置的两柱之间称为“明间”,依次往两侧称为“次间”,再次称为“梢间”,立柱成偶数增减,间成奇数增减。

额枋作为架在立柱上承载屋顶重量的横向水平构件,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由大额枋、小额枋、平板枋、折柱花板、垫板等构件组成。额枋的多少,随牌坊建造者权势的大小、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牌坊再行特征的繁简而不等。因其特殊的位置,成为工匠们精雕细刻的重点部位。戚氏牌坊明间单檐,上置三枋,次间重檐,各设两枋。戚氏牌坊的梁枋选材考究,采用的是莱阳绿大理石,制作精湛,雕饰细腻。“母子节孝”坊正间东立面单额枋雕刻“丹凤朝阳”、龙门坊雕刻“凤凰卷云”、小额枋雕刻“威凤祥麟”;西立面单额枋雕刻“双龙戏珠”、龙门坊雕刻“南海大士与八仙”、小额枋雕刻“狮子绣球”;次间分别雕有凤凰、仙鹤、神鹿、麒麟、神兽等吉祥图案;近楼的栏心板镌有精致的宝瓶万年青图案。“父子总督”坊正间东立面单额枋雕刻“双龙戏珠”、龙门坊雕刻“戚家军凯旋图”、小额枋雕刻“狮子绣球”;西立面单额枋雕刻“凤凰牡丹”、龙门坊雕刻“鱼龙云海”、小额枋雕刻“威凤祥麟”;次间雕刻分别雕有凤凰、仙人、麒麟、神兽等吉祥图案。

在立柱与额枋的交接处,透雕绣球雀替作为装饰,这“雀替”即牌坊建筑中的“替木”,因其外形对称如雀翅,故又称为“雀替”。这是体现牌楼风格上的最重要的结构部分,它犹如中国古建筑的传统符号斗栱一样,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符号象征,成为传统建筑必不可少的一个建筑装饰构件。

子板,即匾额,是牌坊上用来镌刻牌坊名称及旌表文字的石板,匾额不大,但它却是牌坊所包蕴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主要承载处,是牌坊文化的载体。戚氏牌坊在明间主楼檐顶和顶坊之上的正中间,建有一个小龛,龛内立有一块四面雕刻云龙图案的小竖匾,“母子节孝”坊置“圣旨”匾,“父子总督”坊置“恩光”匾。“圣旨”匾与“恩光”匾的主要区别在于由谁出资来修建牌坊的问题,凡上刻“圣旨”二字证明是由皇家出资,题为“敕建”是由地方资助,而写为“恩荣”就要牌坊建造者自掏腰包了。除了竖置的匾额,戚氏牌坊二层定盘枋上还有四朵荷叶托起的花板,“母子节孝”坊东西两面镌书“母子节孝”,正间枋额阴刻楷书两行,上为“旌表赠特进荣禄大夫右都督戚宁妻一品夫人贞节阎氏”,下为“诰赠特进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荐举孝廉戚景通”;“父子总督”坊东西两面镌书“父子总督”。正间枋额阴刻楷书两行,上为“诰赠骠骑将军护国都指挥使前总督山东备倭戚景通”,下为“镇守浙福江广郴桂总兵都督同知前总督备倭戚继光”,子板周围均有二龙戏珠浮雕纹饰(图二)。

戚氏牌坊檐楼(坊顶)为石质仿木牌坊,由重昂斗栱支撑并挑檐,斗栱两侧各镶嵌一朵三幅云。各正脊两端,饰有鳌鱼吻,正间正脊透雕菱形纹,次间正脊透雕卷草纹。翼角出挑,上饰脊兽,翘然腾飞。屋顶瓦当纹饰雕刻清晰,四根定盘枋分别饰以祥云纹、莲瓣纹。

戚家牌坊坊体高大,设计合理,结构严谨,比例匀称,雕刻技法运用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镂空雕等工艺,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具有瑰丽的魅力和极高的审美价值。

图二 父子总督坊镌书及周围浮雕纹饰

二、戚氏牌坊的文化内涵

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自唐宋以来就构成了儒、释、道鼎足而立的基本格局。而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牌坊作为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建筑小品形式,其类型和审美取向也受儒家思想的强烈影响,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第一,显示皇权和等级贵贱思想

牌坊的建造初看起来与文化无关,它实际反映的是社会的一种强势文化,与我国封建等级制度息息相关,符合儒家的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思想。古时建牌坊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建造的,它的建造不仅对牌坊旌表者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而且对牌坊规模的大小,如用柱多少、用楼多少等,都有规定,如帝王神庙建筑可用“五间六柱十一楼”,而一般臣民百姓则不过“三间四柱七楼”。而对建各种牌坊的审批是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的。由皇帝下圣旨建坊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据《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载:“(明)洪武二十一年,廷试进士赐任亨泰等及第出身,有差上命,有司建状元坊以旌之。圣旨建坊自此始。”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旌表戚氏家族,修建的“母子节孝”坊和“父子总督”坊,就属于这种行为。“母子节孝”坊所置“圣旨”匾,“父子总督”坊置“恩光”匾,就表示这两座牌坊是得到皇帝批准的。牌坊作为统治阶级笼络群臣百姓的一种荣誉最高奖赏,是对百姓进行思想伦理道德教化的工具,立牌坊成为一种形之有效的统治手段。

第二,宣扬了我国古代的封建礼制和传统道德观念

儒家思想重视礼教,“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思想规范被大力推崇。牌坊作为一种物质形态的实体,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展示了我国古代的封建礼制和传统道德观念。统治者就利用立牌坊这种形式对天下臣民的思想加以教化,行为加以约束,使他们严格遵循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母子节孝”坊是朝廷为褒扬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和他的祖母阎氏而立。戚继光的祖母阎氏,二十四岁守寡,靠纺织度日,历尽艰辛抚养戚景通长大成材。戚景通以孝悌闻名乡里,弱冠之年即被举荐为“孝廉”,半生在登州及京城任武职,晚年因怀念老母,辞官还乡侍奉。母子节孝,有口皆碑。“母子节孝”坊就成为封建社会礼教和道德牌的一个象征性符号,为了表彰在“孝节”方面“功励显赫”的官员百姓,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报效朝廷,并借以指导广大民众的道德价值取向。

第三,旌表褒奖,记载历史事实

立牌坊,是封建社会“旌表德行,沐承后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封建社会中一种最高规格的旌表、褒奖形式,也是古人孜孜以求而不可多得的莫大荣誉,是古人一生最高的追求。“母子节孝”坊是褒扬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和他的祖母阎氏而立,“父子总督”坊是为表彰戚继光和他的父亲的功绩而建。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文武双全,累官登州卫指挥佥事、总督山东备倭、京城神机营副将。戚继光编练戚家军,创立“鸳鸯阵”等阵法,在东南沿海连战连捷,是一代抗倭名将。通过立这些牌坊,让戚继光及其家族“美名远扬”、“流芳百世”。另一方面,戚氏牌坊的修建,又如同是一部凝重的历史教科书,成为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生平的实物记录和真实见证。

第四,风俗和地域文化展示

立牌坊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民风民俗,也是统治阶级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化手段,牌坊本身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民风民俗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每一座牌坊其背后都蕴含着当时的社会人文生活,都展示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风民俗。空间分界、装饰美化,竖立的牌坊,收缩并限定了空间,赋予了空间某种限定意义。“父子总督”坊和“母子节孝”坊相对而立,当人每经过一座牌坊,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会有一种感觉,仿佛进入一个新的区域,新的空间,对于曾经的历史发出不同的感慨。牌坊上雕饰的双龙戏珠、狮子滚球、威凤祥麟、瑞鹤翔云等图案纹饰,采用的是传统文化的隐喻手法,具有典型的民间吉祥意趣,“母子节孝”坊上“南海观音与八仙图”,体现了浓郁的蓬莱地方色彩,展示了蓬莱独具特色的神仙文化。

第五,和谐思想

老子有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说“三”自古就有天地万物根源之说,也反映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戚氏牌坊的造型特征也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戚氏牌坊以三开间三重檐为形,多是来源于此。中国古代建筑讲究风水地理,而风水地理理论又多以“五行”阴阳相生相克为基础,体现在戚氏牌坊的重檐上为五楼。主柱为四大立柱,有不偏不倚,四平八稳之意。另外,戚氏牌坊讲究对称、对比与和谐,“父子总督”坊和“母子节孝"坊既有对称,又有对比,有共性,还有差异,避免单调,又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了绝妙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2.金其桢、崔素英《牌坊中国》,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

3.李浈《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年。

4.万幼楠《桥·牌坊》,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5.金其祯《论牌坊的源流及社会功能》,《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1期。

6.梁铮《牌坊探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47~58页。

(作者工作单位:山东蓬莱阁管理处)

猜你喜欢

戚继光总督牌坊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戚继光开发的抗倭神器,让清朝受益二百年
运城解州关帝庙牌坊掠影
白家牌坊
总督与巡抚的相处之道
姚渝永连环画选页 《戚继光御倭》
西递牌坊
一部稀见的明代军事志《苍梧总督军门志》
论戚继光的军事思想——纪念戚继光逝世四百周年
戚继光学术讨论会首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