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2016-04-19张丽梅韩俊沈勇谭冠林孟珍贵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团队建设教学

张丽梅 韩俊 沈勇 谭冠林 孟珍贵

【摘 要】 凝集教学资源,博采众长,建设起《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将依据各自的能力和特长,承担《中药鉴定学》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和任务,共同拟定整个团队的长远发展规划,改变目前教师每人负责一门课程教学而导致的教学效果差、学生接受度低的不良局面;通过团队建设解决了任课教师工作、生活、学习三者之间存在的矛盾。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176-02

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的组建,在我国本科教学改革中具有政策性需要、客观性需要、本质性需要、主体性需要及内在性需要。这个模式的建立,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我国高校中依然还存在的传统的“一个人一门课”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的种种问题[1]。我校的《中药鉴定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以下简称药鉴)的主干课程,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1]。对于未来要从事中药领域各个行业的学生来说,能否真正学好该门课程,能否准确识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2],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为进一步获取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提高我校药鉴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加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为本专业的学生构建起一个系统化的学习平台;为加强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建立一个能帮助全体教职工全面发展的优质平台,组建了《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团队。

1 组建《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的意义

1.1 组建教学团队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课程教学团队是指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承担课程负责人,其他教师参与组成,能按照课程的特征,共同商讨,提出规划,共同实施的服务于课程教学工作的团队[3]。我校每个专业都有比较稳定的培养模式,每学期都有相对固定的培养课程。每门课程的变动,都会影响到同学期开设的其它课程的日程和管理。因此,课程开设期间,负责课程的第一责任教师就面临着家庭、日常生活中各种无法回避的问题给工作带来的影响,但本门课程如果有自己的教学团队,则这些问题和矛盾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协调和解决而避免给学校的整体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2 组建团队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 组建团队能博采众长,更加有效地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如教学团队负责人擅长中草药原植物、饮片的鉴别,团队中成员有的在中药材化学成份的分析、提取以及新药研发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的擅长中草药的药理及功效、多媒体的录制、中草药的栽培及学生管理等工作。组建团队后,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将分担给团队内每位成员,以保证让每位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强化自己负责的教学内容。

2 《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的管理和发展

2.1 《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的构成 团队成员依据工作性质分为三部分,即承担《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任务的成员、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成员及课程网站建设与维护成员。课堂教学教师共4人,主要负责自己承担的部分或在其他教师请假时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及指导实验、教学实习工作;实验教学3人,主要负责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及开放实验室工作和实习教学工作;网络课程负责与维护2人,主要负责课程录像及课程上网等工作。团队成员除协同完成《中药鉴定学》课程的理论、实验及实习教学工作外,还要定时对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对药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进行及时的探讨,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2.2 《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的功能与职责

2.2.1 团队协调,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依据课程进程及实践与社会的要求,组织团队成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例依据社会发展和要求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作出相应修改,删减或增加等,依托学校的建设,完善实验室的仪器、投影等软硬件设施。

2.2.2 双向共赢,搭建梯级教学平台,“传、帮、带”培养教学人才 借助学校一类课程建设的平台,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传、帮、带”年青教师,给予年青教师一个较高的起点,及时培养课程的后续接班人。同时,团队的建成,还有利于团队成员协作一致,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并吸引优秀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一个不断舍弃旧、老、落后,补充新、强、先进的良性循环。

2.3 《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建设的长期发展规划

及时交流,坚持学习,打造能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教学团队。墨守成规的团队是没有生命力的。《中药鉴定学》团队不仅要将有用的教学资源进行传递与分享,还需要及时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寻找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以挖掘出更多的有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资源,共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适时到兄弟院校调研及派遣团队成员外出学习,讨论并分析本课程与国内兄弟院校存在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具体的措施等。

3 讨论

3.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程团队建设之前,教师们各自为阵,导致了每年学校给予的外出进修、学习机会都因教师们是循环课程的独立承担者、无人可替代而与我们擦肩而过。其次,一门课程仅由一位教师讲授,课堂单调、乏味,知识面较窄,学生兴趣不浓。第三,教学任务的无可替代性让承担着一定科研工作的教师们一筹莫展,无论是出差、出国或还是完成科研工作都存在着极大的困难。

3.2 建设教学团队,改变已经过旧的教学方法 建设教学团队之前,我校的《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其他课程一样:整门课仅由一位教师讲授,授课过程中学生只看幻灯片,听教师讲授相关要点;学期第四周后,学生才开始进入实验室完成相关实验内容;实验课上,教师要带领学生一味一味地看和认药材;期末只考一次,所考内容全为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建设教学团队后,首先改“一课一师”为“一课多师”,即课程由多位教师共同完成,每位教师都有专门负责的部分,从而改变了“一张面孔一学期,一位教师一门课”的让学生感到疲倦的教学模式。其次是药材实物进课堂,即每堂课授课教师都须将药材带到教室,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边听课边观察药材,从而避免了开学第四周后学生才能接触到药材而导致的前面所学的大半内容已经忘记的情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药材性状的印象。其三,实验课上试行了“不讲”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不仅不对实验课上所提供的药材进行讲解,而且还不提供实验药材的名称,要求学生凭自己所学知识认出每一味药材,并写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鉴定依据。让部分爱偷懒的学生“妄图”在实验课上走形式,偷工减料完成实验的心理变成了泡沫。其四,期末分两次考试。即除了传统的卷面考试外,笔者创新地增加了一个“百味药材”的考试,即要求学生在30min内写出教师随机排放在考场内的100味药材的名称,所获成绩最终以30%的比例记入本门课程的总成绩。以上各项改革措施在试行以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曾经沉闷、枯燥的《中药鉴定学》课堂活了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3 建设《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后取得的成果 建设教学团队后,笔者不仅对专业建设、课程构建、教材、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等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还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和不定期进行讨论。经过一年的试行,目前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本门课程的多名教师授课所带来的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魅力让学生对课堂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课堂有期待、有兴趣,教师才能真正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心里,让他们真正把握住每门课程的精髓所在。其次,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的内容都由相应的教师讲授,内容更加深入、系统,易于接受。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用最短的时间见到成效,因此,流于表面的知识已经不足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我们改革后每位教师深入研究的领域正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风景。第三,教师们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在完成自己承担的教学任务后,有了更多时间去学习或完成科研工作。没有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科研工作作为后盾,任何过旧的知识都将会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解放”团队教师,正是为本门课程注入新鲜血液的有效途径。第四,集众所长,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于及时的解决。“隔行如隔山”,“三人行,必有我师”。“独角戏”不仅难唱,而且常常乏味,而团结协作不仅能轻松解决问题,还能随时带来新鲜的思路和想法,这才是课程发展的真正出路。

总之,《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建设以来,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任课教师工作、生活、学习之间存在的矛盾,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组建教学团队还凝集了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博采众长,及时发现课程教学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而相应地作出有效的改变,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董伟武.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多重需要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3):53-55.

[2]康廷国. 中药鉴定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3]陈洁.“双元互动”项目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57-58.

[4]任利民,刘红梅,马彦周.知识经济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2):64-65.

[5]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收稿日期:2016.01.15)

猜你喜欢

团队建设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议高等学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团队建设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干部培训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