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因素
2016-04-19刘德贵
刘德贵
【摘要】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和各国文化热潮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在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的拯救的呼声愈演愈烈,本文就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找到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因素的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49-02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被定义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学课程,它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但其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不应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在文化领域的扩展与教化。
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大多数老师面对升学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教学内容就重点讲,考试不考的内容一带而过甚至不讲。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了许多学习更多文化内容的机会。
传统文化指的是经过文明演化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可以说是凝结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基本是带领学生通读全文后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讲解。这种教学方法费时费力且收效甚微,学生只是单纯接收了老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是平面化的,不能让学生立体全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感知。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吃力,文言文教学就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文言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也没有得到理解传承。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我们不应该将其教授内容局限于文字本身,其学科特点要求我们把它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学生人格形成重要的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把语文教学内容上升为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于一体的学科。为了在完成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进行升华和延伸,既蕴含中国博大精深的物质文明又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文明的传统文化就成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媒介,因此,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十分必要。
三、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首先,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了解传统文化,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汉字的学习是基本,在向学生讲解新的汉字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结合造字法进行讲解,从汉字的演变过程来剖析汉字的形成,如讲解“家”字,可从其造字法分析,“宀”最早指屋子,“豕”指猪,古时候人民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有猪的房子就是人生活的地方。这样的讲解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汉字本身而是追根溯源,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汉字的由来进行延伸,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对文化进行认识。
其次,充分利用教学工具扩展学生视野。在学习《安塞腰鼓》一类的文章时,课本内容只是文字描写对同学们的感官刺激十分有限,为了能让同学们更加具体地对这一传统文化有所体会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找到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同学们更加形象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
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相关活动。古诗词作为初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困扰。但是,古诗词也是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它们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个缩影,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诵读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对诗词内容进行二次解读,并且通过古诗词中常见的赏月、登高等行为了解到现在生活中的节日活动与古代的契合点,体会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结语
当代的初中语文教育应与之前的教育模式有所区别,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语文教育也要讲求“德才兼备”,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文化底蕴,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因素的渗透是这一目标实现的一种重要手段。
初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因素的渗透过程中,老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自身要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在以语文课本为基础的前提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教学诸要素中深入挖掘,把课程同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学工具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再以课堂内容为基础组织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让同学们主动加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中来。
参考文献:
[1]汤飞云.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吴育飞,李艳灵,马庆敏,马子川.行动研究与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郭成,徐燕刚,张大均.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条件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