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写作分层教学
2016-04-18陈小芳
陈小芳
【摘要】英语写作分层教学是现阶段英语课程任务的需要,无论从课程理念还是应试要求上,分层教学已经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笔者对写作分层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对分层的背景、依据、意义、目标等进行阐述,探讨在其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措施,总结经验和收获,反思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 分层教学
一、初中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1.新课程对于“写作”的阐述与要求。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对“写”的要求是:能独立起草简单的报告,能根据图片编写简短的故事;能将课文改编为短剧;能用恰当的语言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问候卡;能描述任务或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能写出语义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显然,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写作更强调交际性。英语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写作能力直接体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写作能力直接体现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近年来中考英语试题也更加重视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测试,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好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学家研究证明:写作有助于词汇、语法、句型、课文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并能够促进听、说、读和思维能力的潜在性发展。同时,听、说、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写的能力的培养。提高写作能力,对于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英语的思维方式,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大有益处。
二、写作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不但要面向全体,也要尊重个性差异。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班组)并区别对待,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我校初一年级每个班级的层次基础是有一些差距的。同一班级里的学生基础、能力差别也较大。基于此,无论是班级间还是班级内部的分层,在教学目标上都是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普通教师而言,基于班级内部的分层教学尝试更具实效性和普遍性。
三、分层写作探究之路
1.学生“层次”解析。根据班级学生当下的写作水平,我把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以满分10分为基准,获得8-10分的学生分为A层,5-7分为B层,4分及以下为C层。当然C层的人数相对是很少数的。通过问卷、交流,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A层次的学生在写作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比较了解,写的文章可以说四平八稳。在写作的内容方面,他们有的是“材料”。但是,他们缺乏将“材料加工”成艺术品的技巧,文章少了一些灵气和思想。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棘手”的任务:单词的拼写错误率高,词汇量储备不足,句型结构不能正确运用,更谈不上什么谋篇布局、句式变换、过渡衔接这些写作技巧了。而对于个别的C层次学生,文章中只有片言只语,需要老师付出更多心力来个别指导。
2.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1)平时英语课堂教学。写作课是检验阶段单元目标最直接的输出形式,学生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才有可能完成输出任务。因此,教师把握单元乃至整册书、整套教材的脉络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能做到将平时的词汇、阅读、语法、听说教学与写作教学紧扣在一起,做到相互渗透、补充和利用,那么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强了,写作的能力自然也水涨船高了。
(2)写作课堂上的尝试。写作课堂是探索分层教学的主营地。我想通过努力使得各层次的学生最终量变到质变走向另一个高度。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提升的是写作技巧和创造性思维。我发现,写作技巧是可以通过老师的正常授课内容慢慢导入和强化的,比如:多种词汇表达一个意思,长短句的巧用,连接词,过渡语,谚语的恰当运用等等,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慢慢地就明白了这些技巧并加以了利用。他们更缺乏的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和对语言美感的赏识度以及谋篇布局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地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鼓励他们不拘泥于范文的格式和要求,大胆加入自己个性化的思想和表达,并提供一些有关话题的各种素材范文,拓展他们的视野,从阅读欣赏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品位。当让,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进行课堂教学,而是要将课程对“写”的能力要求了然于心,为“交际”而写,为解决“生活实际”而写,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写。
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底子不是很扎实,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较弱,写作过程中他们也是知道一些写作技巧的。通过老师授课,他们大致也能明白写作的框架和主要内容,但苦于对词汇、句型结构的储备量和运用能力。他们首先缺乏的就是写作的“内容系列素材”。对于这类学生,我会在授课话题的框架里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形式,尽可能多地呈现话题素材需要的各类词汇,并鼓励用不同词汇和句型表达相似的意义,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现有能力选择填满自身的信息沟。当然,课本的范文对B层孩子来说,具有积极的框架指导意义,也能帮助孩子构建丰富的语言知识,我们应该利用好范文指导他们有效写作。
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因为基础和能力都非常薄弱,在课堂上老师更多要关注的可能是他们的情绪。只要学生的注意力还在课堂,我们就要对其鼓励,并在方法上给予特别的指导。
(3)小组互助与互评模式。教师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固然对学生有深远影响,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对孩子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课堂写作时,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都涵盖ABC三个层次的组员(更多的组员是AB层学生的组合),学生在动笔之前会分享他们各自的写作思路。作文写完之后,小组互评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如果一组有五位组员的话,每个孩子可以阅读其他四位组员的作文进行赏析与批注。学生在倾听、阅读、评析过程中,一边吸收别人的精华,一边“觉察”着自己的能力状态,并有了一种向往“更好”的愿望。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他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小组互助和互评模式使得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加强,他们从对同伴的了解中明白了自己的现有水平,也隐约看到了自己潜在的能力,他们会在“最近发展区域”有努力的方向,这种积极的正能量不断促使学生自我反省和提高。
四、感悟与反思
老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不应按照时间的分配比例割裂地进行所谓的分成教学。课堂上的教学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整体授课中的各个环节照顾到不同层次的需求。
老师们似乎都怀揣分层教学的理念,然而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教师首先要基于学生的特点、当下能力、未来潜力进行科学分层,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层次”又是动态发展而变化的。通过不断学习以及个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发展状态,总有那么些学生会脱离当下成为新层次一员,这时教师需要重新将其定位分层实施后面的教学。再者,教育需要“无痕”,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克制自己的情感倾向,对较低层次学生要格外关注并给予指导。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待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方向。
学生的写作能力其实反映了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分层写作课堂教学是研究的抓手,但不能是唯一的途径。课堂外的延伸教学也是分层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各层次的作业以及课外要求,都需要细细考究,具体学生具体对待。而学生的层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我们所做的一些措施可能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只要我们的理念是正确的、方法科学的、过程是快乐而有意义的,那么一切就是值得的。“量变到质变”就有可能实现。
分层写作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写作能力发展;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可能我还没有找到完美的分层教学之路,但是两年来的探索和尝试不仅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更促使我进行更多教学理论的学习指导教学实践,从而不断提高了教师自身素养与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2]焦晓骏.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英语老师[M].华东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