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
2016-04-18蓝色夏亚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4期
蓝色夏亚
战国时范雎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须贾怀疑他通齐,回国后报告魏相。范雎含冤被打伤,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当上宰相。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扮作穷人去见他。须贾见状就送了他一件绨袍,待发现他是秦相时吓得一再谢罪。范雎没有杀他。须贾因不忘旧日的交情对范雎心存怜悯之心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后来便有了“绨袍之义”这个成语。
“义”字从甲骨文到繁体字,其结构基本相同,均由“羊”和“我”组成。《释名·释言语》:“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所谓“义”就是“道理”“原则”。做任何事情必须使自己的行为合乎道理。可见“义”的本义就是“道义”。
古人把“羊”作为和善的象征。“我”本来是指一只有棱有角,还具有锯齿状的刀刃的“矛”,是象形字。“我”用作第一人称的代词,指自己,是假借字。因而有的学者认为由“羊”和“我”构成的“义”的意思是像羊一样与人为善,一切好事、善事应从“我”做起。于是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做好事、肯牺牲的精神称为“义”,这是“义”的引申义。
有人认为“义”就是“仪”,即为仪礼之“仪”。“我”是“兵器”,表示“仪仗”,“羊”是“祭祀时用的牲畜”,合起来就是“仪礼”。也有的说“义”是“威仪”之“仪”。《说文解字·我部》:“义,己之威仪也。”……
“义”的含义十分丰富,总的来说“义文化”是建立在正义、大义、博义基础上的精神境界和行为准则,其与建立在个人、集团利欲基础上的“义气”“侠义”有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