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序化护理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6-04-18徐秀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并发症脑出血

徐秀君



程序化护理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徐秀君

【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关键词】脑出血;程序化护理;并发症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葫芦岛 125001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可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对于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急性期疾病的救治[1]。目前,减轻患者残疾程度、提高生命质量是摆在医务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2]。本研究就程序化护理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3~75岁,平均(64±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1~74岁,平均(63±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观察病情,改善病房环境,定期通风,根据患者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程序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 制订规范化护理流程 成立专项护理小组,根据脑出血临床护理标准,开展护理知识方面培训等,促使小组成员树立程序化护理理念,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制订针对性强、科学规范的护理流程。

1.2.2 明确护理目标、标准 根据脑出血患者各时间段特点,制订相应的护理目标,护理人员需了解各个环节的护理标准。

1.2.3 执行护理措施 ①接诊处理: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接诊护理。对于轻中症患者,给予吸氧、持续心电监护、留置导尿等;对于危重症患者,安置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给予气管插管等处理。②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需根据医嘱,严密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输液顺序、滴速等进行调整。③特殊护理: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给予气道护理,主要为持续滴入湿化气道法,并根据患者痰液量、黏稠度等进行调整;五官护理,对于眼部不适患者,可给予诺氟沙星滴眼液;每日清洗口腔3次,预防口腔滋生细菌;并发症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需长期卧床,极易发生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结合以往护理经验,给予其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④康复护理:根据制订的康复护理方案,指导患者按照“上肢功能-口面部-坐起平衡-站起、坐下-强化分离动作”顺序行康复训练。

1.2.4 护理评价和考核 为了确保程序化护理的顺利实施,由医院科室护士长、主任成立评价小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定期开展评价和考核,并开展总结会议,对工作出色的护理人员予以表扬,同时指出需改进的地方,不断提高程序化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恢复,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5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20%~50%;无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20%,甚至加重[3]。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3 护理前后FMA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60  37±5  44±7观察组  60  36±5  55±9 t值    0.4309  4.2236 P值     >0.05   <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快速进步,医疗事业飞速发展,医学模式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医学模式已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再是片面追求保存生命,同时需注重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充分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在患者的治疗中,除给予良好的治疗方案外,同时还应辅以有效的临床护理。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外伤性脑实质内小动脉硬化、静脉血管破裂等,进而引起脑内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4]。据文献报道,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临床疗效[5]。在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基本按照设计好的流程来执行,缺乏针对性、整体性,效果不甚理想。程序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提倡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各阶段护理特点,明确护理目标和标准,给予患者科学、个性化护理。程序化护理具有动态性、综合性以及良好的连续性,在护理过程中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给予对症处理。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 张淑鸽.对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6):111-112.

[2] 夏德艳.分析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2):164-165.

[3] 李月琴,蒋丹凤,宫晔.程序化护理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干预后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5):92-94,97.

[4] 姚丽.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0):91-92.

[5] 刘惠勤,魏万梅.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2):282-284,288.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3.089

猜你喜欢

并发症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