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KWHL表在大班幼儿学习评估中的运用策略

2016-04-18王海英

教育界·中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黄豆萝卜小鸟

王海英

【摘要】KWHL是“已经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如何知道以及学到什么”的英文简称。KWHL表用于幼儿对自我已有经验和未知问题,计划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允许儿童反思所学的知识,教师借鉴此表可以和孩子一起规划课程方案。本文追随大班幼儿的学习以实践中不同的案例分享了KWHL表在“自评K(已经知道)——列举W(想知道的)——寻找H(如何知道)——反思L(学到什么)”四个层面的具体运用策略,有一定的借鉴与分享意义。

【关键词】KWHL表大班幼儿学习评估运用策略

为创设有吸引力的、符合儿童发展水平的学习环境,评估和观察记录儿童的发展、学习经历和兴趣很关键。KWHL是“已经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如何知道以及学到什么”(What we know,what we want to know,how we will find out,and what we learned)的英文简称。KWHL表用于幼儿对自我已有经验和未知问题,计划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允许儿童反思所学的知识,教师借鉴此表可以和孩子一起规划课程方案。大班幼儿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喜欢自主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自主表达、自我评估和反思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为此,在大班幼儿中鼓励孩子自主学习评估,能促进孩子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一、 自评K——“已经知道”

当大班的孩子专注于到自己好奇的事物中时,教师可以让孩子围绕这一“关注点”展开自我分析,看看自己对这个事物“已经知道多少”。

如我园大六班的“雌雄探秘”项目就来源于今年刚分配的一位男教师加入了他们班,从小班到中班,他们班全是清一色的女老师,当孩子们和男老师玩得high的时候,孩子们也围绕“性别”讨论开了,“蔡老师就像我的哥哥”“陈老师怎么也和蔡老师一样是短头发呢”“蔡老师的运动鞋跟陈老师不一样”“你们猜,蔡老师和陈老师哪个高?”“男生一定比女生高吗?”还有的孩子模仿男孩女孩不同的小便姿势……着实让老师们忍俊不禁。为此,该班就捕捉到这个在班上开学第一周里孩子间绵延不绝的“感兴趣的话题”,与教师共同体、家长进行的讨论分享,决定和孩子们一起探究下去。

老师让孩子们先画一画对男孩女孩的认识,比较和归类男孩女孩在发型、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之处,鼓励孩子们互相讨论列举还知道除了人有男女不一样的性别,还有哪些动物和植物有雌雄之分。从孩子们自我评估的展示与分享中,老师了解到孩子们对“男女不同性别的外部特征”“部分动物的雌雄之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到孩子们对于“雌雄”方面更多的兴趣追求点,后续教师即可鼓励孩子展开观察、测量、比较以及“怎样辨别的方法”等展开进一步的互动与探索。

二、 列举W——“想知道的”

孩子天生喜欢探索,教师应鼓励孩子围绕他感兴趣的“事物”提出自己想继续研究什么、发现什么。

如清明过后,孩子们散步时常发现园里飞来了许多鸟,有喜鹊、麻雀、鸽子、斑鸠等,就连自然角的一个鸟窝也被小鸟衔去了一些茅草,孩子们围绕“小鸟”叽叽喳喳议论着,有的还逗起了小鸟,老师们启发孩子:“宝贝们,老师听到你们讨论了许多关于小鸟的话题,那对于小鸟,你还有什么问题呢?”孩子们举起了小手,“老师,我想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小鸟?”“老师,小鸟的鸟窝都是什么样子的?”“小鸟吃什么?”“小鸟有耳朵吗?”“小鸟下雨天都干吗呢?”……孩子的思路豁然打开,问题是那么多,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张纸,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以版块展示或引导孩子梳理归类后,犹如孩子们做的学习计划,也是教师对其经验脉络的再次梳理。

三、 寻找H——“如何知道”

围绕幼儿“每个想知道的问题”,老师都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将孩子需要内化的这些经验转化为孩子自己通过自主探索能发现得出的答案,让孩子在自我探究中获得成长。针对大班孩子现有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特点,有的问题随机有孩子知道就可以分享经验,有的暂时没有答案的教师随后可启发孩子:“你的这个问题,你觉得可以怎么去解决呢?”,鼓励孩子可以有采访、参观、记录、统计、观察、绘画、手工等,这些不同的表征行为就是孩子探索的途径,教师就是支持者和促进者,鼓励孩子在“已知经验”基础上围绕“未知经验”会问会学,提供孩子自主探索的时空,获得学习的能力。

如大四班农家坊的“黄豆”项目活动,来源于孩子们点心时段讨论“豆浆是怎么来的?”,九月开学初也正值黄豆丰收季节,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个生长点,让孩子自主记下自己知道的“黄豆的秘密”和“还想知道的问题”,而后教师共同体会同家长展开了预设,也追随孩子们的问题不断鼓励孩子开展了各种关于黄豆的探索活动,到农家“晒黄豆”“剥黄豆”——观察“黄豆的样子”——数一数黄豆——称一称黄豆;孩子参与“制作豆浆”“分享自己做的豆浆”“分几次观察记录黄豆多少与豆浆量的关系(发现了 1000克黄豆出渣1500克、豆浆6000克)”;参观幼儿园家长开办的“榨油坊”,参观“豆腐加工厂”,知道并尝试和家长、老师一起学习“豆腐豆干的制作过程(浸泡—磨豆滤浆—煮浆点浆),需撇去泡沫,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清水调好冲入豆浆里搅拌,变成豆腐花—包布挤压成水豆腐—继续还可压尽水分成豆腐干”等等,孩子们和我们的老师都在探究中获益匪浅,都感慨地说“平时我们只知道吃豆腐、豆腐干,原来制作过程真不简单”。后续,孩子们还和家长一起开展了“豆芽”制作活动,发现“豆芽”泡制也很有讲究。整个活动中老师、家长、社区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孩子们在自主参与、自由观察和亲身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提升了自身的经验。

四、 反思L——“学到什么”

一个活动结束后,可以启发幼儿回顾一下自己在整改过程中的收获,可以通过绘画、表达、社区展示会等表现自己的所学所得。记录展板也是一种反思工具,通过搜集笔记、照片、作品、幼儿记录、视频信息等装裱或悬挂在广告版、泡沫、有机玻璃一些结实的材料上,成为孩子和教师、家长、同伴反思的有效载体。

如大三班“萝卜的发现”活动中,孩子们从“种的萝卜死了”,展开了“萝卜种子”“怎样种萝卜”“猜想萝卜的叶子、开不开花、果实是什么样”“拔萝卜的工具”“数萝卜”“给萝卜排排队”“称萝卜找到萝卜王”,再延展到“洗萝卜、切萝卜、腌萝卜”“买卖萝卜”等活动中,家长们给予了“种子赞助;种植方法引导;不同萝卜园的参观与实践;家庭中萝卜在水、沙中生长的对比实验”等多方面的支持,教师共同体给予“萝卜还能够带给孩子什么经验”展开了讨论。这些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师都鼓励孩子、家长、教师共同体将自己的发现、支持以及观点在展板的不同底板上展现出来,让整个活动的课程实施成为大家探讨、交流、反思和进一步深入的有效载体。记录展板还可在全园、社区进行分享,可以激发社会公益活动。

儿童的学习有自己的大纲,即便教师制定和实施的计划,对儿童所能够产生的价值,也是要依照其与儿童自己的大纲的契合程度而定的。《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中提出幼儿学习“持续的行为周期”,也就是我们在“追随每一个幼儿”中,不断融入和循环“观察—捕捉—诊断—预设计划与生成—反思”这样一个周期行为,以在观察、评估记录幼儿的学习经历中支持幼儿不断发展获得连续性经验。KWHL表作为观察评估的工具,能够追随幼儿生成课程,能够更大程度上符合儿童自己的“大纲”,使幼儿学习的效果最大化,促进其身心发展。任何一个孩子感兴趣的“话题”都能通过KWHL表这样一个路径展开师幼对话,实现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发展,链接教师课程实施的预设与生成。如大班“锁的秘密”就是利用KWHL表来展开的,见表一。

我知道什么我想知道什么我如何能知道我学到了什么很多不一样的锁:普通锁、链条锁、密码锁、电子锁、遥控锁、古代的锁……每一种锁里面是什么样子打开看看;请教父母、老师或锁匠;上网查找……这些不同锁里面的样子每把锁的钥匙不一样怎样配钥匙的观察锁匠师傅配钥匙的过程我学会了配对,知道了“细致”钥匙丢了需要重新配或者换锁古代锁怎样锁起来查看图书或网络,利用图示学习我学会了看图用古代的锁不同地方安装的锁不一样这些不同的锁是怎么安装的问询和观察锁匠、查阅资料……我看到锁匠师傅安装不同锁的方法,和这些地方为什么要按照这些锁……………………(注:孩子可以通过绘画、符号记录等表现,也可以口述由成人帮助记录)

当然,对“HWHL表”的认识和运用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可视的表格形式上师幼的互动与运用”,而应该是教师“孩子为主”教育观念的体现与实践,是追随幼儿这样一种“路径”的隐形助推,实现的是鼓励孩子在这一过程导引下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和自主成长。

评估和观察记录儿童的学习经历其方式很多,如轶事记录、速记、时间节录、清单、清点频率、工作样本分析、网络图、维恩图、全息图等,每种方式都各有千秋,KWHL表是其中一种能够有效鼓励幼儿自主参与自我评估与学习发展的方法,在大班幼儿活动中可以灵活运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结合实际综合各种评估与观察记录方式,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莉·布拉德.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陈妃燕,彭楚芸,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盖伊·格朗兰德.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M].严冷,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黄豆萝卜小鸟
黄豆噼里啪啦
黄豆变形记
黄豆成长记
小鸟
黄豆枕头
种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