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唱响品德审美化教学的主旋律《我不耍赖皮》课堂实录与评析

2016-04-18汤晓梅张启建

教育界·中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丁丁规则生活

汤晓梅 张启建

【教材分析】

《我不耍赖皮》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学”的第四课。该课共分四部分:游戏为什么玩不下去了、规则的发现、学校中的规则、为我们的班级制定“宪法”。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规则给自己、他人带来了方便,使人感到愉快,要学会遵守规则,不耍赖皮。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规则的重要性。

2. 通过体验、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规则的无处不在。

3. 引导学生认识人人都需要遵守规则,初步树立规则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规则的重要性,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难点:激发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感知重要

1.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两个小男孩下棋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悔棋了,他们在争吵!

师:你们说,他们玩得开心吗?

生:不开心!因为悔棋就是不守规则。

2. 师:看,这一幅图片,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而争吵呢?

生:几个同学在玩捉迷藏。

生:他们中有人偷看,游戏玩不下去了。

师:像下棋悔棋、捉迷藏偷看,就是不守规则,平时我们叫它?

生:叫它耍赖皮!

3. 师:我们能不能耍赖皮?

生:不能。(教师相机板书课题:我不耍赖皮)

4. 师:不耍赖就是守规则。那什么是规则呢?谁来说说看。

生:规则就是我们要遵守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书上的“小词典”。(出示)

你们从这段文字中读懂了什么?

5. 师:难怪,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就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不用圆规就画不成圆。

生:没有直尺画不出方形。

师: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不耍赖皮。

【教学意图: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有效动力。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眼球。上课伊始,让学生欣赏一幅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感而发的图片,唤起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回想,一下子就拉动了他们的思绪。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认知,学会思维,学会审美。】

二、 聚焦生活,发现规则

(一) 学校规则我发现

师:小朋友们,规则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你发现了吗?

瞧,星期一的早晨,一年级的丁丁背着书包来上学了?让我们随同丁丁开始我们一天的学习生活吧。(音乐:上学歌)

(1) 上下楼

师: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楼梯口。(贴楼梯图)有两位同学要下楼,我们要上楼,该怎样上下楼呢?(相机摆放人物贴图)谁来给大家演示演示。

(一学生上前来摆放图片。)

师:这位同学,你为什么把背着书包的两个学生贴在这右侧呢?下楼的学生又是贴在这左侧的呢?

生:因为是早上,背着书包的同学上楼要靠右边走,下楼的也要靠右边,所以要这样贴。

师:为什么你没有把这上楼的孩子并排贴呢?

生:上下楼的时候我们不能挤,要让着走。

师:是呀,走楼梯,靠右行,不推挤,会礼让。(出示)

大家遵守规则,我们的上下楼就更有秩序了。

(2) 升国旗

师:又到了升国旗的时刻了,可是丁丁刚上一年级,他不知道升国旗时要遵守什么规则,谁来给丁丁做个示范。

(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点评。)

师:全体起立,让我们面对国旗敬礼。老师没有红领巾,就要行注目礼。

(教师转身)请中间的一组保持不动,1、2、4组的学生礼毕。请仔细观察,他们都遵守了升国旗的规则了吗?

师小结:升国旗,要敬礼,奏国歌,要肃立。

(3) 上课了

师:上课了,我们又该遵守什么规则呢?让我们一起去丁丁班上看一看吧。他们表现得怎么样?他们遵守了哪些规则?

生1:他们听课很认真。

生2:他们坐得很端正。

生3:他们积极发言。

师:是呀,孩子们我们就在上课,上课时,坐端正,认真听,敢发言,这是我们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则。

(4) 考试时

师:时间过得真快,第三课了,语文考试。瞧。考着考着,丁丁遇到了一道难题。邻桌的琳琳悄悄地把自己的试卷推到了他的面前,丁丁该怎么办呢?

生:丁丁应该拒绝琳琳的帮助。

生:丁丁考试要靠自己,不偷看。

师:你们真是丁丁的知音,他轻轻地把琳琳的试卷推了回去,自己开始认真思考起来。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答案。

小朋友们,我们考试时要不作弊,还要注意遵守哪些规则呢?

…………

师小结:是呀,严格遵守考场纪律,那真是轻松又愉快呀!

【教学意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与思的紧密关系,也说明“思”在学习中的作用。这一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丁丁应该看呢?还是不看?让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学生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使课堂教学更为深刻,呈现出思维火花之美。这样的内容学生感触深,大胆发表自己的内心感受,体现课堂教学的真实之美。】

(5) 课间十分钟

(播放课间音乐)

师:快乐的课间十分钟时间又到了,多惬意,此时我们要提醒刚入学的丁丁注意遵守什么规则呢?

生1:下课不吵闹。

生2:下课走路慢慢走。

…………

师小结:课间时,不追跑,悄悄说,别喊叫。

小朋友们,你们在学校中都注意了遵守规则。遵守规则,使我们更快乐,学校生活更有秩序了。让我们一起来唱响由丁丁小朋友为大家整理的《校园规则歌》

【教学意图: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分享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校规则我发现”这一环节中,选用学生一天在校园活动的情境:上下楼、升国旗、上课、考试时、课间十分钟。这样的情境学生非常熟悉,呈现的是一种真实、生活之美。在这样美美的教学过程中,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不知不觉就提升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力,体现品德教学“润物细无声”之美。】

(二) 生活规则我发现

1. 师:学校规则要遵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要遵守规则呢。这不,又到了放学的时间了,咱们又要在这儿等车了。这是什么地方呀?

生:公交车站台。

师:在公交车站台等车,我们该遵守什么规则呢?

生1:不能拥挤。

生2:要排队。

生3:不能站到马路上去。

师:对,我们要站在制定区域等待。

生4:不能大声说话。

…………

师:我们前面的就是候车亭,这条线之外就是马路哦!哪个小组给大家演示演示呢?(一组)

大家排好队,咱们上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出发吧!(学生行进)

师:老师发现你站在那儿,默默地给这位女生作出了这样的姿势,是为什么呀?

生:我想让她先走。

师:对,上下车时,我们也要学会礼让他人。还要遵守什么规则呢?

生1:不能拥挤。

生2:不大声说话。

…………

师:请小朋友们快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吧。汽车马上就要开动了,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1:要坐坐好。

生2:不能把头伸出窗外。

师:对,乘车时,不能把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伸出窗户,有安全带的,要系好。

生3:不能乱吃零食。

生4:如果上面是站立的,上面有扶手的,就要扶扶好。

生5:对,看来你很有生活经验哦!

…………

师:大家坐稳了,汽车开动了。(视频)终于到站了。乘坐公交车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让我们的心情也变得那么愉快呀!

看来,我们的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我们只有遵守了规则,我们的生活才更有秩序。(板书:规则处处有)

【教学意图: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活力,真实的呈现了生活之美。公交车站台等车这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自然的行走之间,在自然语言表达之间,不随意的动作之间展现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从而让学生述说自己言行的缘由,这有效地帮助了学生明白的规则,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内在的体验与感悟,懂得了谦让,感受到礼让之美。他们的生活经验得到了充实,情感得到了熏陶,人格得到了有效发展。】

三、 感悟情境,丰富认识

1. 师: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规则,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图上的同学图书馆、公园、电影院、超市这些地方有没有遵守规则呢?认为遵守规则的就做举手的姿势,认为没有遵守规则的请双手交叉在胸前。

…………

2.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来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愉快。

(板书:人人来遵守)

四、 总结回顾,提升认知

1. 师: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有规则。

生2:我知道了学校里有很多规则,我们大家都要来遵守。

生3: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遵守规则。

生4: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

…………

2. 师:是呀,我们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有规则要遵守。看来,规则真是(指向板书)处处有,我们只有(指向板书)人人来遵守,我们的学习才会更愉快,我们的生活才更有秩序,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教学意图:我们的品德教学生从生活中来,最终指向学生的生活,引领学生的生活。课末让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谈收获,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更好地引领学生今后的生活,彰显着品德教学指向生活的生活之美。】

总评

汤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品德审美化教学的要求,遵循了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基本规律,关注儿童特点,立足现实生活,以生活丰富审美的元素,以生活丰富审美的体验,以生活内化儿童的审美行为。

一、 以生活资源拓展教材内容,丰富审美元素

现实生活是动态的,是复杂而又多变的,我们不能简单用教材中事例来解决实际问题。有人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确,我们要利用教材,学会举一反三。不能只是停留于他人的观点之上,教学必须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敢说、愿说。只有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回想、认识,才能更用心地去体会,用心去感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从而不断拓展教材内容,丰富审美元素。

在《我不耍赖皮》一文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下棋、捉迷藏这两个游戏活动场景引入,学生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向了课堂,小眼放光,想看个究竟,探究的心理无形中被调动。紧接着利用“丁丁”这一与学生年龄相仿的孩子在学校一天生活的场景去探究、发现学校中我们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再接着选取了乘坐公交车这一校外生活场景,把学生的思维由学校拉向了社会这一广阔的领域。然后创设图书馆、公园、电影院、超市等学生常去的公共场所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判别图中人物是否遵守了规则,展现了学生的思维美。最后,又一次引导学生回归自己的生活,说说在这节课上自己的学习收获。这样的教学内容无处不彰显着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生活的关注,对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生活的关注,这样的教学内容就变得对学生有意义、教学内容也有价值,体现了我们品德教学所关注的生活之美。

二、 以生活资源构建活动背景,丰富审美体验

在学习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生命,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其中突出的表现是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就忽视了这一点,教学只有认知而无情感体验,教学效果就甚小。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故事,充分运用不同学生不同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生活,强化情感体验,就是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切身体验经历和感受与大家交流分享,这样的教学才能体现生动。

《我不耍赖皮》这一课中,教者在课堂中多次采用了活动体验的形式,但是不面面俱到。尤其创设让学生乘坐公交车这一情境中,学生在自然的行动着,一位学生在进车门时站立不动,没有言语,只是一个简单的手势。教师随即询问该生这一手势的用意是什么?孩子回答:“我想让他先走!”虽然学生的回答朴实而简洁,但却折射出了学生丰富的审美体验。

三、 以生活资源搭建实践舞台,内化审美行为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我认为,品德课堂应该是引领儿童从形成道德认识逐步走向内化道德品德的过程。因此,品德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是促使儿童享有真正的道德品德。这就要求教师在儿童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回归生活实际,思辨自身行为,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以此指导自身的实践。根据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儿童初步形成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儿童从课堂走进生活世界,将课前捕获的儿童的真实生活场景,通过图片的形式出示在学生面前,指导儿童根据已有的道德认识及初步形成的道德情感为标准,组织学生观察并思辨图中出现的同学有没有遵守规则的现象,当学生看到图片中的一学生在公园玩耍时在树干上写上了“到此一游”的字迹后,有的同学说,“我们必须严厉批评这样的同学”;有的同学庄严承诺,“我们决不能再出现类似的行为”;还有的同学纷纷表示,“我们将通过开展雏鹰假日活动,组织一次教育宣传等活动。”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因为教师将生活作为了儿童在课堂中锻炼、实践的舞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逐步内化了学生的审美行为。

个人简介:

汤晓梅,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小学教师,或江苏省第十一届“蓝天杯”思品学科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张启建,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在如东县马塘小学、掘港小学、实验小学任副校长,兼任双语小学校长,现为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在全国、省优课竞赛中获一等奖。先后主持5项省级课题研究,30多项研究成果发表或获奖;在《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90多篇论文获奖。为省编教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执行主编,参与近10部书籍编写,应邀到阜宁、响水、泰州、扬中、连云港等地做讲座100余场。荣获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被评为全国科研型校长、省优秀辅导员、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省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南通市杰出拔尖人才、市“十佳青年教师”、市中青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育人之道惊心:教育中的智力对抗

江苏省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罗刚淮

一个孩子课堂上眼睛走神了,老师直言:“某某,注意听讲。”那孩子马上直着脖子说:“我没走神呀,我在记你说的那句话。”“你说说是哪句话?”“你说,经常写错的词往往是没有理解意思导致,比如说‘兴高采烈的‘采是神采,不是彩色,所以右边不能多三撇。”神了,他竟然能快速调集记忆,复述出来了。但刚才他分明走神在看窗外的呀。“反正你给我注意听。”“我没有不注意听呀。”那家伙还在小声嘀咕着,目光却故意扫过来扫过去,边留意着教师的神情变化。类似这样的场景在无数的课堂上发生着,如果课堂观察不转向学生的话,很难会发现这样的细节其实蕴含着严重的教育危机。

我们就在想,学生没有心悦诚服接受的教育,是否还有意义。有位校长朋友讲了这么个小故事,他在路上无意听到两个低年级的孩子在聊天,一个说:老师让我罚抄课文,我就抄一两个字漏一两个字,哈哈哈,很快抄完了,老师都没发现。另一个说,我有一次老师罚我写三遍词语,我就用三支笔同时写,一次就写了三遍,很快就完成了。“哈哈哈”,两个小家伙乐乎着呢。这就是孩子,可爱又有些怪诞,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智慧“对付”老师针对自己的一些手段。你让他读书,他确实手拿着书,但心事却在课间未玩完的游戏上呢;你让他注意听讲,但他的目光是那样的空洞,因为那里面可能装着好玩的事情。

怎么办?面对这群古灵精怪的孩子,很多老师遭遇了本领恐慌。“说心里话,我很认同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等等理念观点,但是,这么个群体,每一个都这么尊重着,我没办法展开教学。”年轻的K老师摊着手说。“现在的孩子太精怪了,胆子大,心眼多,没有以前的学生听话,把教育(方言,指容易顺服教育)”一位年长教师说。走进教师的常态课堂,发现类似于上述师生对抗,比赛智力的小插曲比比皆是。我们经常提到有效教学、有效教育,如果用是否有效来对照评价上述教育,结果必然是低效甚至负效——因为有些做法对学生发展不但无益,反而伤害,这不是负效吗?

我们就在分析,教育为何失效?仔细排查发现,教师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教师依靠教师的威严给学生施压,批评,运用质问或者惩罚等形式实施教育,其实那已经不是教育,而是异化了的指责惩戒,难怪学生不情不愿,拒绝接受老师的批评,即便因为力量悬殊,也会另找对策加以回避,或用另种方式来消极对抗。如此情状,师生间的教育情谊已经消失殆尽,教育不会发生。

那么,怎样才能让教育真的发生呢?笔者以为,师生间建立和谐友善的关系,这是首要前提。若没有这个做基础,教育绝难进行。教育本质上是人与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有效沟通必须存在于特定的情境。如果这个情境不利于沟通,强行的沟通、简单粗暴的沟通,不但起不到沟通的作用,达不到沟通的目的,还可能制造出人际间的鸿沟,形成沟通的障碍,甚至严重地出现相互伤害。

我们说教学其实是在教育,无论是知识、技能的教学,还是人生道理、品质习惯的养成教育,都是教育,也都需要和谐友善的关系。如何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要有民主的意识和民主的氛围。教师仍然强调师道尊严,端着夫子的架子来训教,学生必然匍匐着受教,这样的对话沟通在民主意识自我意识愈来愈强烈的年轻一代身上,将无法进行。所以,教师真心诚意地承认师生人格平等,相互尊重,这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其次要友善。现在有些教师习惯了出言不逊,下意识地就会以指责批评的语气跟学生说话。学生一听就反感了。这其实是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不友善,是带着挑衅和敌意进入到沟通交往中的,自然只能换来敌意和反抗。有位老师发明了三明治的谈话法,每次要批评或者给学生提建议时,总是先找到这个学生最近的闪光点,或是兴趣点,交谈一段,营造出良好的情境氛围,再谈到批评和建议,最后往往提出些真诚的希望期待来,学生自然容易接受。

教师还需要赢得学生信任,学生才会接受老师的观点,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单纯的,一开始常常对教师满怀崇敬,但是随着教育的发生,这种情感就发生了分化。有的会更加钦佩老师,更加热爱老师,有的则可能逐渐疏离,乃至于产生反感厌恶心理。而这种不良的情绪心理一旦发生,又往往以叠加的情况出现。分析生活中不少的师生矛盾冲突,常常因一些小事琐事引起,但其背后其实已经蕴藏着多日来的矛盾与不满。有的老师不以为自己有错,他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颐指气使,指陈别人的问题,他自然不会反躬自省,找自己的问题,但恰恰问题就出现在这一点上。许多矛盾的根源症结常常因为教师的缺乏自省,明明是自己缺乏爱心,缺乏教育的艺术,却狡辩说学生诸多的问题与不是。我们要相信,学生中存在问题学生,但问题学生在沟通中不占主导地位,老师占据主导地位,沟通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教育是沟通中的一种,教育是否有效,也取决于教师。只要教师真心对学生好,为学生发展着想,而不是为自己诸如班级常规积分、考试平均分等等,那么总会找到适合的有效的教育方式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有一百种方式,就看你愿不愿意去选择。

当然,也要承认教育的艺术性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教师跟学生交谈,教育效果可能就不一样。同样一份教案,拿到不同的教室上课,效果也好不相同。这背后其实是教育艺术的高下区别。教育艺术是个宏大的话题,笔者无意展开,这里只想强调一点,根据现时的学生特点,无论哪个教师都应该学一点幽默的本领。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黏合剂,是催化剂,可以说功能强大,无往而不胜。严肃正经的老师可以来点冷幽默,热情温和的教师可以来些热幽默。只要不是油嘴滑舌低级趣味,教师的幽默常常能成为教育的神器,相逢一笑泯恩仇。分析幽默的成功背后,其实不难发现,幽默的前提是人与人相互平等,且相互友善,没有高压,没有欺凌,没有捉弄,没有嘲讽,有的则是制造欢乐,是善意提醒,是为你着想。如此善意待人,怎不受人欢迎?若是巧妙,将建议、提醒、知识、方法融入其中,学生岂不乐在其中?

作为教师,我们常背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有时其实背负太重,教育情结太深,将教育看得凝重,浓得化不开。因此教育时常常束手束脚,放不开。其实教育应该就是生活,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自然地受到教育,教师也应该将学习、教育接地气一些,用更加通俗的方式演绎,让学生在幽默风趣,生活化的环境氛围里学习知识、接受道理,这不是更容易接受吗?

师生之间原本就是伙伴关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学生成长,一起努力。教师何必为着学生的成长而与学生翻脸,弄得个反目为仇呢?倘若这个伙伴关系做久了,感情更深了,师生之间形成了像亲人般的友爱和洽,校园成了家园,教室成了乐园,教师成了亲人,这样的师生关系就逐步抵达理想的境地,教师的所思所想都能为学生真诚服务,教师的所言所行皆能为学生领悟接受。这样的教育效果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吾虽未至,心向往之。相信,真心为教育的你也一定向往之。

猜你喜欢

丁丁规则生活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动物“叫”各不同
一起去踏春
让规则不规则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