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让美术学习充满“趣”味

2016-04-18张莳钰

教育界·中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验性美术评价

张莳钰

【摘要】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呢?以“趣”为中心,本文从体验性学习的课堂实践方面作了一些教学探索,由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创设情景多样评价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性目的;“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能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则强调使学生的个性、合作精神得到发展,并主张让学生以获得的情感体验为基础,激发动机,强调通过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功感。这与课改总目标“学生以个人和集体合作的方式参加各种美术活动”“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形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相对应。要走进新课程,必须首先了解新课程。面对新课程,老师们普遍感到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可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每一位中小学教师发生一次历史性“蜕变”,实现新的跨越。

众所周知,新课程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强调美术教学要重过程轻结果。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教学方式也由被动地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小学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滚动玩具》是对圆的形状、性能特征的体验;《原色和间色》是对原色、间色和色相的体验;《泥板雕刻》是对泥土性能、气味、特性的体验;《有趣的彩泥》是对橡皮泥可塑性的体验;《我设计的建筑》《动物朋友》《指偶剧院》是对合作学习的体验。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呢?笔者从体验性学习的课堂实践方面作了一些教学探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创设情景体验兴趣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目标。如在教学《看戏》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我国传统的几种戏剧有一个深切的体会与感受,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活跃思维,在课始,可放一段有代表性的戏曲(如京剧、越剧、昆剧等)来导入新课一定能马上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上新课前就对戏剧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情感渲染,并采用欣赏录像或实物投影的手段创设情境,动静结合,丰富学生的感官,增强兴趣,为新课的导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如上《金钥匙》一课时,教师可把一个或一串钥匙用一块布包好,放在手心里,请学生上来摸一摸,并提问:“小朋友们猜猜这块布里包的是什么东西?”由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功能就马上实现了。又如猜谜导入、故事导入等,这些都直接地刺激了儿童的视觉、听觉、知觉、触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一种乐学、想学、宽松、民主又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产生了,从而转到下一个环节,很自然地导入新课,由此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二、 开展游戏体验乐趣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在《卡通画》这节课上,我收集大量的卡通资料,并让学生收集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图片和玩具,一上课先让小朋友看卡通动画片,接着让同桌俩人一组,用衣服把带来的卡通玩具包好,通过触摸猜猜是什么卡通,再让一个同学用夸张的动作、声音模仿卡通动物形象,同桌猜猜模仿的是什么动物,教师及时加以肯定与鼓励。这样,通过对卡通形象的触摸、观赏、模仿和表演,引导学生从参与、表现、创造的角度看动画片,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师生互动,一起分享快乐,也引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从艺术要素、艺术形式等方面感受并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三、 结合多科体验情趣

美育是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与其他学科相行不悖。因此,在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如教学第三册《指偶剧院》一课时,教师可结合音乐、文学、戏剧、影视等来教学,指导学生拓宽思维大胆使用各种材料,增加造型的丰富性,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儿歌或童话故事(也可儿童自己编)设计角色,启发学生:可以利用塑料瓶、蛋壳、纸盒等材料作立体的指偶,也可利用铅画纸或彩色纸做平面的指偶;可以做比较大的,要用两个手才能表演的指偶;也可以做比较小的,用手指来表演的指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排演,然后,教师为学生配上音乐,学生以舞蹈、童话剧等形式进行表演,并进行小组评比。如有一小组表演的是自己编的儿童故事——“青蛙和它的朋友”,小朋友分工明确,合作愉快,编排的故事内容很精彩,表演也很投入,又唱又跳,加上我为他们配上的轻快音乐,全班小朋友听得都聚精会神;还有一小组表演的是京剧,我就为他们配上了响亮的京剧音乐,一下子把孩子们原本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由此,学生体验到了来自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同时,本课教学中,可录像出示一些优秀的儿童故事,漂亮的指偶与优美的语言结合,积极调动学生思维,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再遐想,由此感受到热爱生活的情趣,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这样运用多种手段组织各种形式的展示、表演、竞赛,让学生自我展现,树立自信心、进取心。同时,学生在体验“指偶”愉悦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然后表达自己对“指偶剧院”较深的体验与感受。由此达到课改的目的:以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综合美术活动,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究、发现的愉悦与成功感,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音乐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感反映。本课教学中,相应地应用音乐教育,很好地辅助了美术教学。同样,在高年级欣赏课中,我们一边听抒情的古筝音乐,一边欣赏古画名卷,如痴如醉的乐典将无形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感情,不仅使学生感情上产生共鸣,也提高了审美情境。

四、 多样评价体验拓趣

此环节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的提示下,对学习目标的认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师评价制为多样评价法。美术作业评价属于静态的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往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通常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价标准,或一味地以宽松的鼓励来评价学生的作业,都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偏离了美术学科的本质规律。《美术课程标准》建议“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我们可以采用分数或等级,采用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学生的自评、互评或座谈等方式。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姿多彩,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如在教学《我设计的建筑》一课时,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对照学习目标,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二看工艺制作是否精致,三看合作是否顺利,当一个个小组的作品摆在桌上展示时,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形式围绕要求展开讲评,自己提出鲜明的看法,评出等级,给予学生小小的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身心愉悦,神物交融。同时给学生讲美育教育,如路边漂亮的建筑、商场、茶座、大酒店等,都是此课向学生进行美育拓展教育的极好内容。

总之,在作业讲评上,要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人的独特个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的学习精神。

综上所述,体验性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学习方法既是对立的,又互相联系,学习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利用视觉、听觉、手感触摸和大脑进行学习的复合体和共同体。各个器官的学习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无法割裂分离。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

猜你喜欢

体验性美术评价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体验性学习,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文化性比喻认知的非体验性*——以时空异置为切入点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