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问题中的“问题”

2016-04-18周振芳

教育界·中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玛丽亚小刚金鱼

周振芳

一位科学家给小学生做一个实验。他端来满满一杯水,向水里丢了一颗石子,杯子里的水便漫了出来。科学家说:“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就不会往外漫。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学生说:“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学生说:“金鱼把水喝进肚子里去了。”科学家不表态。玛丽亚觉得他俩偏差得都不对,可自己也不明白是为什么。她就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满满的一杯水里。哎呀,水漫出来了。她很奇怪,就去问科学家:“你为什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呢?”科学家哈哈大笑,说:“我就是要让你们知道,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位名叫玛丽亚的小女孩,就是后来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

玛丽亚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当大家都在努力寻找问题答案时,她没有轻信问题,而是对问题本身的真假产生了怀疑——“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就不会往外漫”,这可能吗?这是真的吗?继而她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科学家给出的问题有问题,这不是一个真问题。

在平常的教学中,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习惯性地进入了问题解决的流程——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其间可能有不少精彩的回答,但都是顺着“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就不会往外漫,这是为什么”的方向在走。这样的“方向”决定了,这是一种接受性学习,是在被动地解决问题,是在证明已有的“正确”结论。

要知道,不是所有问题都是有答案的,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真问题,问题本身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在寻找问题答案之前,我们是否首先应该思考一下问题本身,这可能吗?这问题有问题吗?缺少对问题本身的关注,就会带来思考场域上的“空白地带”。“小明有10元钱,小刚有几元钱?”对此问题苦苦思考求其答案,其精神值得肯定,但对问题本身不加怀疑,盲目地去相信问题,反映的是思维的惰性和学习的惯性。

在现实生活中,谁会给你一个现成的问题去思考呢?我们面对的往往是不确定的事件,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问题之中也有问题,有问题的问题,才有较大的思考空间,有问题的问题,才是最有价值的问题。“小明有10元钱,小刚有几元钱?”这显然是有问题的问题,这样有问题的问题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等待我们去“解决”:加上“两人共有30元钱”的条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加上“小刚给了小明5元钱后,还比小明多5元钱”的条件,就引出了更为精彩的问题;加上“小刚有几元钱,才能使两人钱的总数是小明4倍”的条件,思考的路子就更具丰富性和复杂性……

对问题本身进行再思考,这是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它比单纯地解决问题多做了一步工作,那就是自己去判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创造。这是一步重要的工作,学生由被动的答问者变为主动的思考者,学习活动也因此获得了精彩的转身。

猜你喜欢

玛丽亚小刚金鱼
可爱的小金鱼
不足为奇
小刚的理想
玛丽亚·蒙台梭利:学医的贵族少女
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
体育“大总管”萨马兰奇的浪漫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