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
2016-04-17程泽
程 泽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
程 泽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是随着西学危机和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而兴起和繁荣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正是在与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现代化与西方文化中国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和信仰。
文化保守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用
一、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文化保守主义是一种主张保存自身文化或民族传统的哲学,是保护一国文化或者其他不受国家疆界划定的共享文化遗产。①文化保守主义通常主张,应该保留其自身传统的文化或制度,对于外来文化是否接受,取决于其开放性程度。
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是在西学危机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首先,一战后西方世界的衰落使得中国学者对西方文明倍感失望,本土的文化保守主义逐渐萌芽并形成一股强劲的社会思潮。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进而创造出新的中国文化逐渐得到当时学术界的认同。学衡派、东方文化派、现代新儒学、本位文化论等文化保守主义流派都在此时陆续产生。其次,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试图从本民族文化当中去寻找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所以,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在民族复兴的特殊历史境遇下得以发展和繁荣。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保守主义合理内容的吸收与超越
由于文化保守主义所固有的局限性,它不可能引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但从文化保守主义产生的特殊背景以及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它又有合理、合情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 文化保守主义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推动作用
1. 新文化运动与东西文化关系论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自中国社会迈入近代以后,东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就始终是一种主要的文化现象,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关系的各种争论也从来没有中断过。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东方文化派和新文化派关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激烈争辩,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这一时期的论战主要围绕东西文化性质的差异问题、古今文化的关系问题、怎么样建设新文化和建设什么样的新文化等问题来进行。在这场激烈的论战中,新文化派的主张虽然还存在缺陷,但相比于东方文化派和守旧派等,显然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此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已经初步开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东西方文化问题,在分析东西方文化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
2. “科玄”论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
“科玄”论战是东西文化论战的进一步深化,论战的主题围绕能否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以及如何建立科学的人生观。玄学派否认精神现象受客观规律支配,认为人生观是主观的、直觉的、自由意志的,没有是非真伪的标准。而科学派则主张科学是万能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用科学来得到解决。在“科玄”论战中,已经初步接受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是支持科学派、反对玄学派的,但是,他们并不完全认同科学派的观点。在对待科学及人生观的问题上,中国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参加改造社会的活动,这对于早期刚刚接触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完全消化其内涵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是非常不易的。“科玄”论战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中国获得了更多青年的拥护,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 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保守主义的超越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长期革命与斗争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提倡马克思主义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保守主义的超越。
1. 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惰性和惯性是十分强大的,使得近代以来的国人无论来自哪个阶层、哪个流派,都有一种“本位文化”的情怀。但是,在动乱的20世纪上半叶,社会的变迁相应地需要文化的转型,文化保守主义却只能在理论上维护其所谓的“道德理想”,无法提出有效的方案来解决当时迫切的现实社会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则与其相反,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主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就实现了西方文化的中国化,并且,在随后的中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不断验证了这一选择的正确性。
2.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要与西方文化中国化相结合
在国门被列强打开之后,如何处理西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被提到了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的高度。新启蒙思想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指出对世界上进步的学术文化要全部吸收,把世界上的好东西都变成自己的来迅速壮大自己。但是,中西文化要实现深度融合,这种简单的引入和全盘吸收是绝对不可取的。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尝试从侧面证明,中西文化的结合既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也需要西方文化的中国化,这对于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参考要素。文化保守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没有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牵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有可能会推迟,所以,文化保守主义的某些积极、先进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但文化保守主义毕竟是有局限的,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不能引领中国走出历史困境,更不可能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
[1]孙旭红:《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10期。
[2]程勤华:《催生与变异: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因》[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3]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注释】
①详见百度百科,网址:http://baike.so.com/doc/6557457-6771210.html
程泽(1992 -),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