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教育因素
2016-04-17邓咪娜
邓咪娜
(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探讨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教育因素
邓咪娜
(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当前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因素集中表现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需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积极加以改进,从而实现对青少年教育影响“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青少年;成长环境;影响因素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与青少年自身的因素息息相关,更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作用密切联系。那么,当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才能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呢?
一、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一)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
家长们普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同时,家长之间也会有着比较心理,一旦发觉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人,就转而向孩子施加压力,不理会孩子的意愿,一厢情愿地为孩子报补习班,兴趣班,奈何孩子不明白家长的用心,只觉得父母专政,剥夺他们的快乐。长久下去,只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恶化。
(二)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世界对这些正处于发育的孩子来说的奇妙的,身体和心理的变化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尤其是对于性。然而,对于很对传统的国家来说,性是一个很忌讳的话题。家长和老师不但没有给予正确的讲解和引导,反而在他们自行探索的阶段予以苛责,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其实与其苦苦掩埋,不如大方地告知他们,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免得他们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磕磕碰碰,铸成大错,然后留下个“如果你们早点告诉我是怎么一回事,我就不会犯这样的错了”的遗憾。
(三)家长和老师不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模仿身边人的,所以作为榜样的父母和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不正,其身不正,虽令不正。唯有自己做到了,在教育别人的时候底气才会足,才会有充分的说服力。假若自己对孩子说的一套,但转身又为自己找借口,那么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二、 学校教育环境的弊端
(一)实用教育的影响
与功利社会相对应,当代的教育呈现出明显的“实用教育”之特征。不管素质教育喊得多响,课程改革如何走向深入,都不脱“实用”之本质。基础教育,评估成堆;高中教育,唯高考论英雄;高等教育,那也是金字塔般分成诸多等。具体到学校教育中,考试成绩、绩效考核都不会考虑孩子的持续成长,只关注本学期的考试成绩、竞赛成绩,也不会给师生缓慢成长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好不好,请看本节课的表现。在课程改革中,提倡“过程性评价”,这当然是对唯“结果性评价”的进步;但是,“过程性评价”也显得尤其“实用”,只看到当前的片段,却不一定看到了“成长的全程”。(长远理想的)“结果”与(目标指引下的)“过程”相结合,当然更好。
(二)由教师为中心造成的权威定势
封建社会延续下来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而当今由于应试教育的恶性膨胀,许多地方的师道尊严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师生间形成一种“权威-依存”的关系,有着绝对权威的老师在课堂上完全控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期下来学生在文化造诣上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即使老师是文化造诣上的先行者,也不意味着老师的话就是真理,不意味着老师是不能超越,不以为着老师是绝对的正确和权威。而我认为,教育最大的成就体现在超越,唯有学生超越了老师,这种教育方法才称上成功。
(三)以书为中心造成的思维定势
虽然说文字的出现为文化的传递产生了载体,而书籍承载着先人的探索的成果,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触摸成功,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味地向书求解,我们会失去了探索的过程,因而失去更多的发现。对学生而言,“尽信书”会让他们减少了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当然也会失去了学习知识的乐趣,学生应该做到读书而不为书累。
三、 解决对策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在日益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一定的社会需要以一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为基准,对其它规范和价值观念干涉予以“整合”,这是符合社会文化积累需要的选择。要形成一个良好机制,激励大众文化的制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位和人文精神,让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形式承载起扬善抑恶、赞美贬丑、扶正祛邪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内涵,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当然人文环境的优化构筑,单靠某一手段某类力量难以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坚持通过综合运用道德教化、严格法治(包括制度、纪律)及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来调节社会风气,张扬社会中善良的风尚习俗规范和维护社会秩序、惩治社会中的邪恶力量,从而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的环境因素得到良性扩张。
(二) 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平台
学校要充分发挥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要求学校善于利用各类环境系统中的积极因素,组合各种正面的影响而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强调学校德育的人文关怀价值,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学校应主动深化学校自身的内部建设,创设良好的教育主体环境,如以校园的优势,传播先进的文化并辐射影响社会。另外,家庭要增强对子女的教育和控制功能,家庭教育要从“粗放式”进入“ 精耕细作式”,不能“听其自然”地放手。家长需从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生活环境两方面同时努力,合理安排经济生活,创设和谐的家庭生活,家长也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追求健康和精神情趣,杜绝家庭精神垃圾的产生,进一步开拓和优化家庭育人环境。
[1]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中国教育学问题》陈桂生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
邓咪娜(1996-),女,汉族,湖南省邵阳市人,本科在读,邵阳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