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16-04-17张秀升闽侯县甘蔗中心小学福建闽侯3501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降落伞金鱼骨骼

张秀升(闽侯县甘蔗中心小学,福建 闽侯 350100)



以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张秀升
(闽侯县甘蔗中心小学,福建 闽侯350100)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前概念,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要开展观察实验,丰富体验建构科学概念;要精心为学生提供材料,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要关注学生交流表达,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素养;自主探究;前概念;科学概念;互动评价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多提供自主探究机会,让他们在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的同时,发展自主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感悟。

一、善于运用前概念,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一堂课,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前概念入手,精心组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儿童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一是儿童对多彩缤纷的世界,在学习之前,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这种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积累经验而获得的概念,称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二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这种概念属于科学概念。前概念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科学学习应从前概念出发,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产生疑问,通过体验、探究,发展成科学的概念和知识。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骨骼》一课时,教师发现学生对于骨骼模型有畏惧感。怎样出示模型让学生观察呢?教师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在成长的日子里,你见过骨头受伤的例子吗?你能具体谈谈吗?”“他们受伤后是如何恢复的?”学生们从腕骨骨裂不能书写,肘骨脱臼不能活动等例子认识到骨骼的重要性,从骨折、骨裂病人伤口愈合后行动基本如初等例子认识到骨骼的神奇,激发了他们想认识骨骼的欲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摸一摸皮肤下的骨头,感受骨在身体中的位置——皮肤下,肉眼看不到。这时,教师出示人体骨骼模型,学生们饶有兴趣地看着模型,很想知道身上一块块骨头的名称和作用。教师因势利导,在电子白板中出示人体骨骼名称图,让学生一边对照着骨骼模型,一边对照骨骼名称图,在自己的身上比划着,寻找着……学生们忘了恐惧,寻找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等各块骨头,了解它们的位置、名称和作用等,探索骨骼的秘密,从而更加爱护自己的身体。

二、积极开展观察实验,丰富体验建构科学概念

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开展观察实验,自主探究,建构科学概念。问题来源于“好奇”。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导”,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充分展示聪明才智。比如,在四年级上册《热传导》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金鱼放进一只锥形长颈烧瓶里,让它在瓶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紧接着,教师在烧瓶颈口用酒精灯加热,问学生:“你们先猜猜看,瓶口的水沸腾后,瓶里的金鱼会怎样?”学生纷纷发表意见:“金鱼会慢慢地死去”“金鱼会被煮熟”“金鱼沉在水底不动”等问题,此时,教师继续加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完全投到了金鱼身上,有的还情不自禁地祈祷:“金鱼呀,你可千万要挺住!”过了一会儿,颈口的水沸腾了,不断地冒出气泡,可金鱼却依然在瓶里自由自在地游着,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沸腾的水居然烧不死金鱼,真是太神奇了!”无形之中,学生之间便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激发了探究的欲望,活化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于是,教师因势利导,得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的结论。

三、精心提供实验材料,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做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精心选择实验材料是保证学生能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教师提供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有结构的材料,是让学生顺利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保证。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一课中,教师先让一个音乐盒发出声音,然后将一位“小天鹅”(用泡沫塑料做成的),放在盒内,小天鹅便随着音乐欢快地跳起舞来。请学生欣赏后提出自己的问题:“音乐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小天鹅为什么能随着音乐欢快地跳起舞来?”然后,教师出示了课前为学生精心准备的皮筋、鼓、音叉、扬声器、玻璃瓶、泡沫小球、豆粒、水槽等材料,问:“你们能让这些物体发声吗?”让各小组的学生从各自的实验桌上选择2-3种材料,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使物体发出声音,并推测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在教师准备的材料启发下,想出了各种不同的办法,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了新知识。

四、关注学生交流表达,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自主探究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引导学生将探究中所思所想及所遇的问题,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教师在这一活动中,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更多地扮演一个忠实的听众,不随意发表意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点拨,使学生的探究思维得以激发。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降落伞》一课时,教师先通过视频向学生介绍降落伞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利用塑料袋、细绳、自贴纸等动手制作一个简易降落伞,接着小组合作设计“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的对比实验。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了交流和讨论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携带自己的设计上台,就“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展开交流,台下学生对设计的作品进行提问或提出改进建议。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动手做和动脑想的过程,通过对话交流,得出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它伞面大小、绳子长短、重物的重量、伞面材质等都有关系的结论。这样的交流表达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鼓励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促进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

总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1]潘文倩.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自主探究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29).

[2]时以亮.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J].科学大众:教师版,2011(2).

(责任编辑:张贤金)

猜你喜欢

降落伞金鱼骨骼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可爱的小金鱼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降落伞
骨骼和肌肉
小金鱼
小金鱼
小金鱼
降落伞
谁为你折叠降落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