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中情景交融描写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6-04-17齐榕黄息芳福州市台江实验小学福建福州350000
齐榕 黄息芳(福州市台江实验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0)
小学古诗词中情景交融描写的教学策略研究
齐榕 黄息芳
(福州市台江实验小学,福建 福州350000)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应该抓住诗词中的景的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景物蕴含的不同的意象,并学会带着诗人情感去欣赏风景的意蕴,景中悟情,体情观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景色意象魅力。
小学;古诗词;情景交融描写;教学策略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选入40首古诗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写景的,如《赠刘景文》《山行》《咏柳》《春日》《望天门山》《饮湖上初睛后雨》……一类是事中夹景的,如《游山西村》《舟过安仁》《牧童》《长相思》《清平乐·村居》《送元二使安西》……[1]“一切景语皆情语”,纵观小学阶段选入教材的古诗及《小学生古诗词七十五首》里的诗,绝大部分都恰到好处地进行了借景抒情,以景衬情,充分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此情此景也因此给予读者回味无穷之感。虽然古诗词只占据了小学教材不到十分之一的数量,但这朵中华传统文化花园里最奇异的花朵,却是学生与传统文化进行亲密接触的最重要桥梁。小学阶段教学古诗词,应该抓住诗词中的景的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景物蕴含的不同的意象,并学会带着诗人情感去欣赏风景的意蕴,景中悟情,体情观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景色意象魅力。
一、依景物的连缀想象,丰富画面
选入小学的古诗词都非常短,少则20个字,多则56个字。古诗是中华文化浓缩的精华,一个字、一个词,可能就蕴含着无穷的意味。小学教材中的古诗多有写景,将这些景物连缀起来,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在叙事前或后写景,甚至是单纯写景的古诗词,能够入诗的景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心中的情和意而拟写的,因此往往具有选择性,跳跃性,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驰骋想象,将连缀跳脱的景物形成画面,更有利于深入作者的心灵感受诗情诗境。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一词的教学为例,教师请学生将本词中的景物(榆关、千帐、灯、风、雪)圏画出来并提出要求:“如果你作一个导演,究竟要布置一个怎样的拍摄现场呢?也许你在电影、电视里见过类似的情形,也许你在古典小说里读到过相似的画面,请大胆想象一下,并试着将它描绘出来。”班级里,音频文件——“风声”声声扣击心窝,学生“簌簌”地动笔,一幅有声有色的榆关灯夜图跃然纸上:“边塞要地,天下第一关的夜已经很深很深了,风呼呼地刮着,雪飘飘洒洒,从天而降。险峻的群山像黑色的巨人高高地站立着,而山下的军帐一座连着一座,一眼都望不到头。帐里的灯还是亮着的,士兵们还没有睡觉吧!”在交流汇报之后,教师追问:“导演啊导演,你会要求摄影师怎么拍呢?”从帐外漫天飞雪的清凉凄冷,到帐内洋溢着温暖的谈话场面,让学生在对比想象中感受到千帐灯里的士兵心中都藏着一盏灯,那是家乡的灯,故园的灯,也由此感受到“灯”常常给人安全而温馨之感,是希望、光明甚至是家园的昭示。
以上教学片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连缀帐外帐内截然不同的景象想象成完整的画面,既走进了士兵们的内心,感受到他们的切切故乡情,又感受到时了诗人渴望回乡,渴求家庭、平和的田园生活之志所向。所谓语言的温度,是可以在这样的学习中产生的。又如《春日》中的“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了学生足够大的想象空间,无边的光景中可以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热闹,可以有“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鲜明,可以有“绝胜烟柳满皇都”的葱郁……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也可以利用其它描写春天的诗句连缀成春天风景图进行补白和扩充,并依此体会大好春光带给诗人的无比惬意。从单独的景到景与景之间连缀而成的画面,让作者的欣喜与愉悦之情在这样的想象中跃然于学生的脸上、口中、心间,学生在想象、描述、再想象中把诗读丰厚了。
二、品意象的典型含义,体会真情
在古诗中,许多景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意象情味,引导小学生感知意象还是比较难的,但教师应该有这种意识,并通过同一景物的检索、对比阅读,使学生对某一景物的形象留下深刻印象。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外及未来的诗词学习中才能自觉、连锁反应,才能找到学习古诗词甚至是古文的感觉,特别是高年级的古诗词学习更当如此。
以《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教学为例,本诗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第六单元。诗的前两句写景,教师引导学生先圈画出描写景色的词:“朝雨”“客舍”“柳”,然后追问:“这三种景物有什么特点呢?结合图、诗、注释说说。”学生经过交流探讨,发现清晨下的这场雨不大不小,将屋顶和柳树的灰尘洗干净了。屋顶的瓦片格外的黑,柳树的叶子格外绿。教师不满足于以景说景,提出问题:这样的景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能从这种景物中读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由此总结出图景清新明朗的特点,至于作者的心情,有的孩子认为作者抒写这样美丽清新的景色代表美好的友情;有的孩子认为这雨也在为作者送友人,因此说明了作者很伤感,一般离别时下雨都代表了难过……在这一环节孩子们尝试从诗人的眼中去观景。教师不急于给景中蕴含的情意下一个定义,话锋一转:“客舍周围有那么多景物,为什么单单选了‘客舍’和‘柳树’来写呢?”学生联系词语注释,恍然大悟:“客”是指居住在他乡的人,客舍是专门给漂泊他乡的人居住的,并由此体会到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很伤感。教师接着将“柳色新”这三个字的颜色变绿,娓娓述道:“在中国古代,人们很喜欢将‘柳’这一景物写入诗中,因为‘柳’与‘留’、‘丝’与‘思’、‘絮’与‘绪’谐音,古人常用谐音表达情感,‘柳’就代表了留恋与不舍,我们常说‘杨柳依依’,也常说‘依依不舍’就是这个道理。送别之时,折一枝杨柳送给友人,什么都不说,朋友就明白你心中的情意了。”此刻,学生明白了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这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王维对元二的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以上教学片段中,一场深情、不舍、伤感的离别,只有引导学生感受到了“客舍”和“柳色”这两种景物的特殊含义,这首诗的处处伤感字字离情才能体会得真切。像这样将事与景融合在一起写的古诗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停留在说画面的层面,应当依景体情,引导学生读出典型景物中蕴含的真挚情感。教师应当通过提供资料、层层诱析、横向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中景物的典型意境,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诗人的真切情感。
三、悟诗人的深切情感,观景入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说”,他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我以为,“境界”的“境”是意境,是古诗词中勾勒出的情景交融、跃然纸上的生动形象和延伸出的审美想象空间。而“界”则是诗人内心真挚的情感,是诗人的人格修养和情志追求。因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境而非单纯的景。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诗的志趣、情怀,体情入景,使学生眼前浮现出真切的情景来。
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泊船瓜州》一诗的教学为例,诗作一、二两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即为写景,是一种恢宏辽阔的大环境的描写。在学生理解完诗句意思之后,教师出示了地图,提出质疑:“从江苏镇江到南京近70公里,而诗人与镇江之间还隔着宽宽的长江,却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你没读出什么矛盾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什么王安石要写‘一水间’,好像很近的样子?”“安石明明离南京很远,为什么要说‘只隔数重山’呢?”“王安石在瓜洲,隔着长江,可能连‘京口’都看不清楚,怎么会看到那些山?”……教师在肯定孩子们会提问题会思考之余向孩子们推荐阅读了王安石做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学生在诗作背景资料的阅读中切近了王安石的处境与心境,对于仕途的无奈、无望,渴望淡出政治舞台的心更加重了王安石思念家乡的心,因此,哪怕此时已离家近十万里,王安石依然喊出“钟山只隔数重山”的心声,因为接下去会离家乡、离自己的志向越来越远。如果不了解王安石创作诗作时的境遇,是读不懂这看似矛盾的景物描写背后深深的眷恋家乡、亲人的心。
以上教学片断中,抓住景物描写的矛盾点,切近作者的心志、情感来观景,景的味道就赏出来了,明明相隔遥远,却说只隔着“几重山”,明明隔着茫茫的长江,却说只“一水间”,明明是刚刚离开,却说要“照我还”,不了解王安石的无奈与无望就读不出诗中景物的境况来了。这也就是体味出王国维“境界”说当中的“境”而非单纯地赏出“景”了。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从诗人内心情感出发去观景、说景,景就带上了情味,景就成了诗人眼中的景;而反过来,学生又可以从这样的景中深入感受诗人的内心与情感,也真正拉近了自己与传统文化的距离,相辐相成。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