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2016-04-17罗晓彤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贫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

罗晓彤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1)



贫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罗晓彤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1)

在贫困差距逐渐加大的中国社会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政府以及一些慈善机构比较关注贫困家庭子女的身体健康问题,往往会忽视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中,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简要叙述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探究导致贫困家庭子女“心理贫困”的诱因,并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帮助贫困家庭子女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

贫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

一、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

(一)自卑,孤僻

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当代社会中,经济实力较差的贫困家庭,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生活往往举步维艰,父母及其子女的心理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父母在外受到冷眼与歧视,回到家便将他们怨气撒在年幼的孩子身上或者跟孩子传授消极的生活感悟,使孩子由贫困产生的自卑感越来越严重。此外,孩子步入社会后,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使他们觉得自己的学习条件、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都不如人,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不敢跟穿着好的人接触,怕遭人嫌弃,在外面也不敢提及父母的工作,不愿让父母去学校接送,怕同学看到穿着破烂的父母而嫌弃自己。

(二)敏感,多疑

由于强烈的自卑心态,害怕自己的处境被人议论。所以在看到其他孩子聚在一起讨论问题时,总会猜想是不是在议论自己,会悄悄的跑到角落哭泣。老师在跟其他同学谈话时,又会猜疑老师偏心,只喜欢有钱人的孩子,对老师产生厌恶而不好好学习,严重影响学业。有时在电视上会看到因为家庭困难,母亲抛下孩子离家出走的剧情,在家庭生活中就会猜疑父母亲是不是将会抛弃自己,生活会不会变得更加不如意。猜疑心越来越重,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有的会悄悄的找个安静无人的地方大喊宣泄,有的找不到宣泄的途径,所有的负担会在心理堆积,日积月累,孩子心里藏的东西越来越多,内心世界越来越压抑,生活中很少露出天真活泼的笑容,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反而更多的是为了改善家庭的现状,不停的努力赚钱,身心受到很大的伤害。性格上表现得极端,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婚姻等埋下隐患。

(三)压抑,脆弱

家庭的压力,社会的压力,自身的压力像三座大山压在孩子身上,攻击着他们的内心,压制着原本的快乐,使他们的心理慢慢产生压抑的状态。但孩子终究是不成熟的,心中压制的东西多了,找不到宣泄的正规渠道,就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式,比如:吸烟、喝酒、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形式来发泄,对自身,家庭,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导致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

(四)自控力差,人际关系紧张

贫困家庭的父母几乎没有稳定的工作,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度较低。在家里,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几乎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长期下来,没有人监督管理,孩子由着自己的性子,随心所欲的生活。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不仅不利于学校的学习,更不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抱怨,消极,生活态度转变

在多媒体迅猛发达的今天,很多违法犯罪的事例在网上曝光。其中,不乏很多贫困家庭出生的孩子,他们之所以走向犯罪的道路,就是因为长期抱怨生活的差距,消极的看待事物,进而转变生活态度,心理畸形发展。

二、贫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其他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现在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孩子从侧面了解的诸如社会分配不公、因贫困导致的情感危机,信任危机等都没有得到正确途径的引导。另外,很多不良的社会风气,比如:各大娱乐场所KTV的盛行,让人们沉迷于毫无压力的夜生活中,不思进取;乡镇黑网吧的猖獗,孩子不需要身份证就能进入,打游戏、聊天、进入虚拟的世界不知醒悟,不仅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分不清现实与虚幻,也使他们对虚拟的生活产生依赖,对现实生活感到无所适从,害怕走进社会,产生极强的恐慌感和排斥感,极易对社会失去信心。孩子们在心理层面承受的这些压力实在让人担忧。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现在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让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上学的快乐。但是,由于高校学费较高和毕业生工作难找,越来越多的贫困生因为没钱上不了大学,即使借了贷款上了大学又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4年的大学白读了,学费生活费白花了,另外还欠了国家贷款,背负一身的债,倒不如早点进入社会找工作,也能早点在社会上立足。受这种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让他们在求知和求职两者之间徘徊。矛盾、困惑充斥他们的情感,对未来和前途感到迷茫,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压抑感增强。

(三)家庭因素

许多贫困家庭的父母文化程度低,根据《浅谈对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的分析及对策》中的数据显示:农民工子女中父母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9%,初中63.1%,高中以上6.5%,大学0.8%。父母文化程度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粗暴,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在子女的教育过程中,父母会不问清原因,一开始就是打骂,哭诉自己在外上班是多么不容易,孩子对不起自己的一片苦心等等。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还让孩子对父母在外的遭遇感到痛心却无能为力,使他们心理负担加重,更加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一)社会方面

从解决经济困难上来说,社会应该为贫困家庭的成员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劳动工资也应该有所上涨,让他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另外对于地区资源受限的区域应该开发当地的适当资源,因地制宜,适当提升当地工厂的员工工资,人们也就不会外出打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让父母能够在当地有工作也能照顾好孩子,减少孩子因失去父母陪伴而导致的心理创伤。

对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导致的贫困,国家,社会应该做好应对工作,让居民得到正当的补贴。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孩子一天中待的最长的地方,他们在这儿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的教育。学校教育对于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每天跟孩子接触最多,应该充分了解班上孩子的状况,给他们正确的人生指导。班主任在班上要宣传尊重、公平、自信等积极生活态度,让孩子们互帮互助,不歧视不欺负家庭贫困的孩子,给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

学校心理教师需开展心理辅导,让孩子们在心理课上表达自己,关爱同学,信任同学,对于不愿在公共场所说出自己心理问题孩子,学校应该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给贫困家庭孩子提供更好的平台解决心理所压抑的情绪。

(三)家庭方面

家庭生活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心理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父母应该做好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让孩子感觉到更多的关爱。父母要以自己的行为做好表率作用,父母要善于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孩子在艰难的道路上奋发向上,做事勤勤恳恳,不好吃懒做,让他们看到未来然很美,不嫌弃自己的处境,要逆境而上,让家庭生活更加的充满生机。

四、小结

贫困家庭的贫苦生活常常会给孩子带来众多的苦与乐。这种苦乐不论是体现在身体上的还是隐含在心理上,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重视。都需要我们人人献出一份爱,造就他们美好的明天。同时,也能营造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

罗晓彤(1992.07—),女,汉族,贵州清镇人,硕士研究生在读,贵州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生物)专业。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