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区县居民心理服务需求调查报告

2016-04-17钟兴泉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区县硕士重庆

钟兴泉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 404000)



重庆区县居民心理服务需求调查报告

钟兴泉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 404000)

目的:探讨重庆区县居民的心理服务需求状况,为居民心理健康引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70名重庆区县居民,用自编的“重庆区县居民心理服务需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女性的行为问题得分显著低于男性;已婚组的社会交往、自身发展和职业发展却低于未婚组;硕士组的居民在家庭关系、夫妻关系、行为问题方面均低于其他组别;居民的心理服务需求在收入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高于50岁年龄段居民的社会交往、自身发展、职业发展得分均显著低于另外两个组,小于30岁在家庭关系得分低于另两组。结论:依据不同群体居民的心理服务需求,有效的开展心理服务活动。

心理服务;居民;心理需求

一、引言

心理需求是反映主体自身按其思想意愿情绪正常需要而产生的需求。仇剑崟(2006)研究结果显示,15.9%的上海市社区居民可能有心理问题,钟文娟(2009)根据SCL-90对武汉市居民心理健康筛查发现,有心理问题者353人,心理问题总检出率30.2%。王永(2009)的结果表明,亳州市居民心理健康水平较低,33.4%的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经济水平等对居民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居民的心理健康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对心理健康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居民的心理服务需求却了解甚少。另一方面,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取更倾向于某一特定群体的心理需求,如艾滋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等生理疾病患者,学生、护士等,而对于常态的居民的心理需求关注甚少。

为此,本文通过问卷对重庆区县居民的心理服务需求进行了调查,以期探索各个群体、不同层次存在各种的心理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指导,同时也为建构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对重庆市各个区县常住人口中的居民,采用分层(按地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职业)、整群(根据分层,抽取某居委会或村)、随机取样方法,实际取样570例,回收率87.6%,有效样本462例,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二)方法

运用自编的《重庆区县居民心理服务需求问卷》进行调查,根据需要理论的构想与重庆区县居民的特点,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居民的访谈,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筛选项目。由专业调查员进行调查,以保证资料可靠性。自编重庆区县居民心理服务需求原始问卷,含37个题目,内容包括社会交往11项、家庭关系6项、生理需求1项、夫妻关系6项、自身发展9项、行为问题1项、职业发展3项。通过这几方面,对心理需求加以评定。依据需求的程度采用5级评分制(极不需要、不需要、不确定、需要、非常需要,记分标准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需求越强烈。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性别居民心理服务需求状况差异

女性的行为问题得分均显著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不同婚姻状况居民心理服务需求状况差异

未婚组居民的社会交往(P<0.01)、自身发展(P<0.01)、职业发展(P<0.05)得分高于已婚组居民。

(三)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心理服务需求状况差异

在家庭关系方面,硕士组的居民的需求得分均低于其他组别的居民(P<0.01);大学组的居民的得分低于初中和高中组的居民。在夫妻关系方面,不同文化程度需求的得分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是:硕士、大学、高中、小学、初中;其中,硕士组的居民与其他组别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行为问题方面,硕士组的居民的需求得分低于初中组和大学组(P<0.05);大学组的需求得分与高中组初中组存在差异(P<0.05)。在自身发展方面,初中组的居民需求得分高于硕士的组(P<0.05)。

(四)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心理服务需求状况差异

总体情况来看,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在各个维度的心理服务需求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发展方面,收入在1000元/月以下的居民的得分显著低于收入在1000-3000元/月的居民(P<0.05)。

(五)不同年龄阶段居民心理服务需求状况差异

因为重庆区县居民的年龄跨度较大,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心理需要可能不一致,因此把被调查的重庆区县居民划分为3个年龄段(<30岁,31-50岁,>50岁),并对他们的心理需要状况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50岁年龄段居民的社会交往、自身发展、职业发展需求得分均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年龄组的居民(P<0.01),<30岁在家庭关系方面显著低于31-50岁和>50岁两年龄组(P<0.01)。

四、讨论

(一)不同婚姻状况居民的心理需求差异

未婚组居民的社会交往、自身发展、职业发展得分高于已婚组居民。这是因为未婚的居民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社会交往,关注自身发展和职业发展,家庭的形成或多或少会给人们增加一定的负担。

(二)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心理服务需求差异

总体来讲,硕士文化程度的居民心理服务需求程度较低,而且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而需求程度增强,这与吴振云的结论相似。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遇到事情之后,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调节,平衡自己的心态。

(三)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心理服务需求差异

总体情况看来,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在各个维度的心理服务需求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意识达到了一定程度。

(四)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心理服务需求差异

大于50岁年龄段居民的社会交往、自身发展、职业发展需求得分均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年龄组的居民,小于50岁的居民更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这与何进军的结论相近,那是因为在50岁的时候社会关系、自身发展和工作各个方面相对来说已经稳定,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大。小于30岁在家庭关系方面显著低于31-50岁和大于50岁两年龄组,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年龄超过30的居民工作基本稳定,开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子女教育之中,这一结论与吴均林的调查结果一致,而小于30岁的居民还在建立自己的事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家庭中的各种事情。

[1]胡理毅.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2]仇剑崟,王祖承,谢斌.上海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6

[3]马辉,张宁,孙越异.南京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人格特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

[4]钟文娟,方娇荣,明新贵.武汉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

[5]王永,李军,赵慧勇,张灵芝.亳州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

[6]肖凉,伍毅,季建林.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心理健康认知度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4

[7]陈传锋,何心展,宋修竹等.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及服务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

钟兴泉(1985—),女,汉族,重庆巫溪人,讲师,心理学硕士,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社会性发展。

猜你喜欢

区县硕士重庆
重庆客APP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在这里看重庆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