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生活的逃离与回归论文珍作品《普通青年宋笑在大雨天决定去死》
2016-04-17孔若阳
孔若阳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0)
世俗生活的逃离与回归论文珍作品《普通青年宋笑在大雨天决定去死》
孔若阳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0)
文珍的中篇小说《普通青年宋笑在大雨天决定去死》描绘了都市中最为普通的一名青年宋笑的日常生活。在生活困境的压抑下,宋笑欲选择死亡来对其逃离,重新发现了生活中的脉脉温情,并以积极态度回归了现实,完成了自我救赎。
困境;逃离;回归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乡土文学一直占据着文坛的主导地位,而与之对应的城市文学,则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的都市逐渐走出了农村的包围并且逐渐取代乡村文学成为当代作家的创作主流,“城市一度以知识与光明的代表出现于当代文学中,与象征愚昧、落后的乡村形成对比”[1],随着城市化的日渐发展,到了80年代后期衍生出了许多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表现在文本中便形成了文学的无主流、无中心和多元共生的特征”[2],这一时期,以郭敬明为代表的描写盲目且随波逐流的欲望追求以及相伴而生的寂寞、焦灼等主题现象比比皆是。“纵观中国现代文学,都市浪漫主义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最后被消解的历程”[3]。传统的都市浪漫在不经意中被消解,出现了都市青年在梦想与追求中的烦恼人生。80后作家文珍的小说《普通青年宋笑在大雨天决定去死》是描写青年烦恼人生的一部典型,通过表现宋笑压抑的现实生活以及在雨天的去死和重生经历,向我们传达了世俗生活永垂不朽的主题。下面将从宋笑所面临的生活现状即生活困境、困境的逃离和生活的回归三个方面来做一分析。
一
小说中的主人公宋笑在北京一个律师事务所上班,有着同样身为白领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今年三十岁,求学、工作、结婚、贷款买房等任务都已完成,人生之路看似近乎圆满,实际上则是困境重重。在家庭中,他没有做到撑起一片蓝天的重任,在北京靠着五六千的收入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还需要妻子和他一同还房贷。加上妻子的收入高于他,宋笑总是处于被鄙视的地位,致使家庭内部矛盾重重。单位里,因为过于老实懦弱而有种人善被人欺的意味,他干着最累人的工作,处于最低级的职务,最苦最累的助理律师工作一干七年也没有得到转正。每天生活的忍辱负重的生活着,偶尔被妻子逼急了也会说出:“还不是狗日的老板一直看我好欺负?他妈的我明儿就辞职”[4]。但这仅仅只是说说,他不敢冒犯权威。所以,他第二天睡醒起来又赶紧洗漱穿戴整齐去上班,照样是个克己奉公的好员工。
宋笑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当代城市普通青年的缩影。他们被囿于一个固定的生活模式中,按部就班的找一个工作,结婚生子,按揭房子,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拌嘴,淡淡的生活,淡淡的老去。就像西西弗斯不断重复、永无止境推的巨石一样。巨石在推上去落下后,又被重复推上去,而这些青年们也在经历一天的生活后第二天又会重复经历类似的生活,在徒劳与无望中耗费着自己的生命。就像刘震云所说:“生活是严峻的,那严峻的不是要你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并不严峻,严峻的是那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
二
囿于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每天按部就班的生存下去,生活中不会再有新奇的事情发生,没有新鲜的可能性,普通到乏味。宋笑常想:“一直活下去又有什么意思呢?没有一点新奇的事情”。于是宋笑期待世界末日,期待地球毁灭消失,以此来逃离生活困境。当玛雅人预言的末日之年无趣地一滑而过后,他简直有种被骗之感。于是他又幻想自己已离开这个世界,日常的晚上,他站在窗台置身事外的陌生的看着客厅里自己的亲人,幻想着自己已经从十三楼的窗台飞跃而下,掉落地面,被摔得粉身碎骨、血肉模糊。
如果说以上是宋笑精神上的叛逃,那么在雨中打算结束自己生命的这次经历,可以说是他在具体实践中用死亡的方式对世俗生活进行的逃离。宋笑生日的那天,被一个意气风发的实习律师拖累加班到七点多,外面下着大暴雨,回家的路上,他发现自己的人生是一场做不完的冗长噩梦,而自己彻头彻尾是个废物。没什么留得下靠得住的,一切都是虚幻,一切也都空无。走在雨中,忍受着下午在单位受到的一肚子气,想到家庭琐事,想到房贷和自己的工作问题,一道闪电的瞬间,他突然有了死亡的念头。此时的雨越下越大,他越来越感到兴奋,他要感谢这场大雨,这场能让他逃离世俗生活的大雨,想到马上就能逃离这一切后,此刻的他高兴极了。自己死后,对自己不满的岳母该庆幸女儿有机会嫁给一个靠谱的人了,王丹凤也有了一个能找有能力男人再嫁的机会。对他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解脱和成全,皆大欢喜。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一步一步坚定的迈向了瓢泼的大雨中。
三
如果不是因为在雨中遇见乐乐,宋笑也许已经完成了他对现实生活逃离的使命。与乐乐的相遇,首先唤起了他的父爱的冲动,因为在大雨中听到孩子声音他无意识的就喊出了女儿的名字。他舍不得女儿,甚至自己马上都要死了仍旧为此刻能待在干燥安全的房间里的女儿感到慰藉。其次,在暗无天日的小卖部里,他救起乐乐,唤起了他的保护欲,唤起了他内心的责任感。“这样的雨天里,上天把一个小孩凭空扔到他怀里,任他处置。由他决定这孩子的生,或者死。他就是这小孩的上帝。[4]”也正是宋笑主动救人的这一举措,让他醒悟到自己原来还这么重要,“生平第一次,他发现自己并不是个普通人,他成了一个万众瞩目的英雄。[4]”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宋笑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在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发现了世界的美好。宋笑重新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温情,也就是在这暗无天日的一刻宋笑明白他有多么发狂的爱着这个世界。
他爱乐乐,爱自己女儿,爱妻子对自己的热情和温存。生活中虽然充满争吵折磨,但也正是这矛盾才构成了生活,也正是矛盾组成的生活中才有温情。当看到王丹凤冒着大雨发疯似的寻找自己时,宋笑感动的热泪滔滔汩汩不断地淌了下来。眼前这个每天都在鄙视自己和自己争吵的老婆,在自己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在北京这一大都市中他们共同经历、共担风雨,一块供着房贷,一块为家庭奋斗,可以说是相濡以沫、相依为命,也正是他们每天奋斗的痕迹构成了永垂不朽的世俗生活。“也许每个年轻的个体都是被困囿于都市丛林的困兽,他们的野性渐渐被消磨,化作对都市的依赖和对生活的无奈,他们时时刻刻都想着逃跑,却难以逃出世俗生活所赠与的些许温存”[5]。
“80后文学中倾注了80后作家们独特的生命体验,包括爱情、流浪与焦虑等”[6]。《普通青年宋笑在大雨天决定去死》即是文珍通过倾注自己焦灼的生活体验,写出了都市青年生活状况的时代症候。正是以宋笑为代表的普通青年们在精神上的压抑和自我救赎,映射了青年一代在城市中的生活现状。世俗生活虽然充满挣扎使人想要逃离,但也正是世俗带来的人间温暖让人回归。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淡然处之的方式来解构自己的苦闷和压抑,调整心态,乐观向上的走下去。
[1]王兴文.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城市主题嬗变[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9,89.
[2]叶凯.谈当代都市文学的演变[J].当代文坛,1999,06,11—14.
[3]朱寿桐,张桃洲,范伟等.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366,371.
[4]文珍.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5]韩丹.新一代都市青年的悖论——简评《普通青年宋笑在大雨天决定去死》[J].鸭绿江,2015,10,34.
[6]罗亮.论80后文学中独特的生命体验[D].重庆:西南大学,2010,05,1.
孔若阳(1992—),女,汉族,河南滑县人,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