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科研素质状况与培养途径探究
2016-04-17蔡宗珍鄢继炜
蔡宗珍鄢继炜
(1.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25;2.福州机电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福州350025)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科研素质状况与培养途径探究
蔡宗珍1鄢继炜2
(1.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25;2.福州机电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福州350025)
摘要:从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入手,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科研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科研素质薄弱主要是由制度、学校管理、科研团队和教师个人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最后探索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途径,必须多管齐下,从制度、学校、教师三个层面出发,自上而下重塑科研的重要性,有效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科研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科研能力得到大力提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科研素质;培养途径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的重要环节,中等职业教育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社会急需的一线职业技能型人才为主,能为我国加快推进产业建设输送大量的生力军,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同样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不容忽视。
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的目标任务,将“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当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任务,作为学校教育实施者的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要大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中等职业学校科研的重要性
科研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作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科研素质是衡量中职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必须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不断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实践,调查研究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新旧科技知识、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信息进行比较、鉴别、综合、筛选、整理、归纳、思考和摸索,摒弃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深入探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有效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科研现状
科研固然重要,然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科研水平与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甚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入。笔者对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研究论文要目检索”(第191期—第202期)中的论文进行了初步统计,757篇论文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相关的论文只有57篇,所占比例约7.5%,而作者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仅仅只有1篇。从福建省的情况看,2015年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数量已经超过了2.1万人,其中专业教师1.7万人,而目前笔者以“中职”为主题词、“福建”为作者单位在中国知网的期刊中进行模糊检索,2015年符合条件的也只有200篇左右,可见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学校教师的科研素质亟待提高。
同时,笔者对福州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教职员工总人数287人,发放问卷235份,回收有效问卷221份,初步统计如下:
另外,在问卷调查中的“你做科研的目的何在”选项中,4.97%受访教师认为是“提升个人教学水平”,95.03%受访教师则认为是“职称需要或学校指标”。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见,绝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科研的必要性是持肯定的态度,但是对于学校科研工作状况却了解很少,说明教师了解和参与学校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来看,只有少数教师认为科研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教师个人教学素质。大部分教师弱化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从教学层面的需要出发做科研,而是带有功利性,更多是为了评职称或完成学校下达的各种教科研任务而做科研。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科研素质薄弱的原因
(一)上级部门科研管理不够到位,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缺乏激励性。高级职称的教师做不做科研不影响绩效等,中级和初级的教师完成评职称的科研工作量就可以了,多做没有意义,而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职数超编严重,低职称的教师想评高一级的职称难度很大,也缺少做科研的积极性,因此科研制度的约束力非常有限。另外,评职称所需要的科研课题对于中职学校教师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下达课题的机构有限,数量有限,要申请到课题不容易,要获得高级别的课题立项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大部分教师都是望而却步,不敢尝试。还有目前中职学校系统间尚未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系统、有序管理机制,职校之间的教研交流甚少,大多数区域之间的交流处于形式大于实际,被动完成任务多于主动参与,无法真正调动教师之间、校与校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有效互动、信息共享。
(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科研。由于高中扩招造成中职学校生源紧张,生源不足会直接影响中职学校的办学,而中职学生普遍素质偏低也使得学校管理难度加大,因此学生的规模、职业技能大赛的成绩等是影响中职学校的办学经费、教师的职数等命脉问题的关键,从而导致中职学校领导更重视招生规模和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自然而然就形成重教学、重赛事、重学生德育行为管理的教育氛围。而教科研表面上似乎只是教师个人的行为,与办学规模和比赛成绩等没有多大的联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科研无用论”的说法,致使科研工作流于形式。
(三)团队科研力量薄弱。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开设了大量的新课程,却又没有引进专业教师,只能由尽可能相近专业的教师担任课程教学,而这些教师又有自己的专业学术研究方向,因此中职学校虽然不乏教科研核心人物和领头羊,却很难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无法很好地带动团队开展科研活动,因此能出实际指导作用的教科研成果很少。
(四)教学与科研脱节,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由于中职学校学情特点,学生学习质量不高,教师普遍认为科研对教师教学的实际指导意思不大,即使科研能出有实际指导作用的成果,但是要转化为实际教学过程并不容易,推广普及更是困难,因此科研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就严重影响了教师对科研的积极性。教师长期不深入开展科研,思考研究问题少,使得专业的发展敏感度低、思维滞缓。而传统观念“科研是大学教授做的事情”也造成教师自信心不足。还有教师教学和行政工作是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科研待遇所占比重非常少。这些都对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教师的科研意识也就越发淡薄。
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科研素质培养途径
(一)制度层面
上级部门必须重视并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制度是保证科研工作者行使权利和义务的依据,是科研工作落到一线的根本保障。首先,科研制度的制定要适合当前社会、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求,保障各职业学校之间的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各区域之间定期交流、无缝衔接。其次,科研制度制定可多参考基层教师的反馈,吸取科研优秀经验,应留足空间确保学校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自由把握。最后,保障制度要落实到学校、教师和一线工作者。上级部门要定期对各级各类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反思,对各区域、学校和一线教师进行回访和交流。总之,当务之急是要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系统、有序的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引起重视,调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二)学校层面
首先,转变办学理念,正视科研重要性。职业教育的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需要先进的办学理念,树立“科研强校、教研并行”的思想。学校领导要正视科研工作,不断反思教科研协调发展的思路,将“重教学、重赛事、重德育”转变为“重科研、重教学、重德育”。
其次,建立科研团队,培养科研人才。提高教师整体科研能力要依托有效的科研团队,充分发挥实用性科研人才、专业骨干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选择校内外专业、权威的教师作为团队带头人,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不同年龄层、不同研究能力、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尝试跨学科教师共同合作,克服单学科研究的局限性,达到知识结构互补,寻找新的突破点,发现新见解,让不同的理念有机结合,提升团队配合能力和整体科研素质。同时,积极推行中青年科研人才的发展计划,鼓励中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参与科研团队学习,通过科研实践培养青年教师科研信心,壮大科研后备力量,为持续发展科研工作打好人才基础。
再者,营造科研氛围,激发科研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实际有效的案例宣传,帮助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同时根据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出台相关的激励机制,例如:有限度的放开科研目标控制,上下级共同制定科研目标,上级把握方向,下级在制定中有充分的自主权;学校绩效考核向科研人员适当倾斜,要与传统评价模式区别进行,保障教师个人利益不因科研工作而受影响等。
(三)教师层面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科研自信。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迅速,单靠教师现有知识和经验来从事教科研工作是不够的,还得积极地学习掌握有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要长期关注专业学科的发展和前沿成果以及行业变化、各领域发展,要学习各种教育科研的方法,如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法、实验法、总结法等等。积累了一定深度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才能增强科研自信心,相信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从而能主动接受科研项目,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其次,立足教学活动,打开科研思路。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应当把科研有机地融入教学、管理之中。教师可以将科研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校本课程、德育教育、实训过程以及竞赛等有机结合,从学情、学生的兴趣、企业需求、社会需要等出发,利用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渗透科研调查、思考,又可将研究所得应用到教学等环节进行检验,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然而然地将科研融入到教学中去,形成“教中有科研,科研不误教”的良好循环,这样才能产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科研成果,增强教师科研的成就感。
再次,参加科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教师加入科研团队,通过科研带头人引领和团队互助的形式,可以改变单枪匹马独自钻研的科研状态,在团队协作和研讨中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产生思想、观点的碰撞,启发新的思维,从而更好地提升专业理论水平,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科研培训的指导,虚心请教有科研经验教师,把握区域间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科研是重要的突破口,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多管齐下,自上而下重塑科研的重要性,有效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科研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科研能力得到大力提高,努力多出成果,多出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通知》(教职成〔2010〕13号)[Z].
[2]胡凯.中等职业学校科研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10).
[3]刘勇.中职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科研的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
[4]尚雪艳.提高中职学校教科研水平的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
[5]庄园盛.中职学校教师科研薄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专刊.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2016)01-0098-03
收稿日期:2015 - 12 - 25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社科B类)2013年项目(JB13434S)
作者简介:蔡宗珍(1982-),女,福建福清人,福建教育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