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阅读区的创设与利用策略
2016-04-17朱雍真
朱雍真
(仙游县实验幼儿园,福建仙游351200)
幼儿园阅读区的创设与利用策略
朱雍真
(仙游县实验幼儿园,福建仙游351200)
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通过幼儿早期阅读激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是可行的。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阅读过程。早期阅读能促进幼儿开启智慧、丰富知识、丰富语言发展、学会与人交往,早期阅读也是幼儿认识这个多彩世界的一扇窗户。
指南;阅读区;创设;利用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阅读过程。[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作为语言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成年人应经常讲述故事给幼儿倾听,陪同孩子阅读图书,从而丰富他们语言表达能力。”[2]阅读又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历程,儿童需要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经验,建立自主阅读的能力。可见,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阅读区的创建与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而阅读区活动,主要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来体现出来。可以让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1.科学规划班级阅读区
幼儿园的班级作为早期教育的重要又基本的场所,成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为此,阅读区要设置在光线明亮而又安静的地方,以便于保护幼儿的视力,有利于增强阅读区的吸引力。班级阅读区的大小和班级幼儿人数密切相关,通常幼儿年龄较小,班级人数较少,阅读区的空间也就小,反之空间就大。一般来说每一个阅读区至少能同时容纳一个成人和两到三个幼儿。
2.注意阅读区规则的建立
幼儿早期阅读,读是关键。因此,一定要将读落到实处,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读的乐趣。阅读区的创建除了场地的规划、图书的内容选择之外,阅读空间和借阅规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在阅读区看书时请保持安静;交谈时要小声交谈,避免影响他人;看书时要爱惜图书,不能损坏;看完后,请把书收整齐,摆放好。制定好的规则之后,用幼儿看得懂的符号制作并张贴在阅读区墙面上,提示幼儿遵守,以此来保障阅读。
3.投放类型丰富、适量图书
《指南》指出:“要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幼儿能否获得丰富的阅读资源,获得多元的阅读体验取决于教师为幼儿投放什么类型的图书。小班幼儿投放的图书应该色彩鲜艳、构图简单、线条清楚。内容以幼儿园生活和小动物为主,情节简单,篇幅不宜过长,图书的尺寸尽量大,纸质厚实,便于幼儿反复翻阅。例如:“噼里啪啦”系列、“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米菲》系列等;中班幼儿对于夸张和幻想的内容开始感兴趣,注意力有所增强,可以选择一些描写日常生活、自然界事物以及有关人物的图书。例如:“霸王龙系列”“幸福的种子系列”“神奇校车系列”等等;大班幼儿随着幼儿的知识逐渐丰富,语言技能发展逐渐成熟,可选择一些情节生动、富于想象力和有关探险或设有问题的内容的图书,如《兔子先生去散步》《是谁嗯嗯在我头上?》《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我不知道我是谁?》等。
同时,适时可以投放一些的辅助材料。如提供一些玩偶或手偶,毛绒玩具、谜语和游戏等供幼儿选择。也还可以提供纸、笔、剪刀等辅助阅读材料的东西,因为阅读区不仅仅是读书的地方,还是一个书写、绘画的区域。
二、阅读区活动的开展与利用
《指南》指出:“从幼儿生活多种活动出发,丰富语言内容,提升其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幼儿倾听的动机和说话的欲望,创设宽松良好的周围环境。
1.开展阅读游戏化活动
通过问题引导法,将阅读过程游戏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孩子阅读的兴趣,使孩子们热爱阅读、渴望阅读。例如:在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时,可以将问题前置“母鸡去哪儿散步”“沿途会发生什么”,引导幼儿自己阅读,寻求答案。还可以利用遮挡的方式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如《母鸡萝丝去散步》时,可以将画面中的关键情节遮住,让幼儿猜测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幼儿会将阅读变成一种游戏并积极参与。此外,在阅读游戏过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阅读前可以引导幼儿先观察封面,“猜猜这个故事会讲什么?”鼓励幼儿从封面获取图书的关键信息,猜测图书内容,等等。
2.开展幼儿展示活动
为孩子提供浸入性的文字环境,对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大胆鼓励孩子,开发思维,改编故事情节或续写故事结尾。例如:阅读完《母鸡萝丝去散步》之后,可以给幼儿假定一个情境,如果母鸡萝丝散步来到某某幼儿园,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事?请幼儿继续仿编、创编新故事。同时,在阅读区旁边创设一个小舞台并提供一些辅助性的道具,如布偶、纸偶、角色头饰等,可以帮助幼儿达成对故事的理解和人物角色特点的认识和把握。
3.开展区角“说话”活动
教师把阅读区设置的主权还给幼儿,设置别具一格会“说话”的区角。阅读区角的标志可以画一本书,也可以写上“阅读区”“阅读吧”的文字,还可以画一副阅读的画;走廊内张贴相应的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的图片和文字,发挥环境作用,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和语素意识。
三、阅读区的创设与利用中应注意拓展的活动
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不能仅停留在班级课堂、阅读区,还要拓展到幼儿生活之中。[3]阅读区不应只是看书、简单获取知识的区域,它应有更深更广阔的探究价值和辐射空间,如可根据幼儿兴趣,结合班级阅读区的实际情况,注意拓展以“图书”为点,进行全面的、辐射式的阅读主题活动。
1.开展参观图书馆活动
通过参观图书馆,幼儿能够了解到图书馆拥有大量的藏书,分门别类摆放;了解图书借阅规则,如何借阅图书等。回到幼儿园,幼儿能够迁移图书馆的相关经验,将班级图书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按内容可以分为故事类、益智类、知识类、科幻类等等,并填写了图书分类表格,将图书进行编号,为班级图书的借阅流动打好基础。
2.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通过图书漂流活动将能够促进图书的流动,幼儿定期将自己收藏的图书带到幼儿园里。通过“一人推荐、大家共享”的形式学习一本书,并初步学习总结自己的感受,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流传。
语言环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富有教育价值的语言环境,更重要的是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语言环境,让幼儿积极、自主与阅读环境互动,拓宽阅读面,增长知识点,以此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提升阅读的能力。
[1]张雪丽.浅谈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3).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与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宋金生.关注《指南》背景下的幼儿园语言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4(12).
G612
A
1673-9884(2016)06-0103-02
2016-06-13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一般课题(项目编号:FJJK14-378)
朱雍真(1968-),女,福建仙游人,仙游县实验幼儿园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