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2016-04-17余丽萍
余丽萍
(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大田366100)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余丽萍
(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大田366100)
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基础性环节,它有助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掌握小学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键环节;当前在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存在着“潜意识”抵触识谱教学、“选择性”忽视识谱教学、“填鸭式”课堂识谱教学三个误区;文章提出采取坚守新课标引领导向、提倡“听”“视”“唱”融合模式、体验多样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教学瓶颈四项对策提高识谱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小学音乐;识谱
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基础性环节,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音乐的难点。[1]根据笔者长期的音乐教学、教研实践,现就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提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识谱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识谱,简单地说就是认识乐谱,最直观的理解就是能把一个陌生的曲谱唱出来或者用器乐演奏出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对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有着明确的定位,它指出:“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1]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识谱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在于通过这一过程,来实现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积累音乐文化素养、丰富艺术情感的音乐课程教学目标。
二、当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的误区
(一)“潜意识”抵触识谱教学
识谱教学难几乎是所有音乐教师的共识。即便是在公开课观摩课上,因怕影响整个课堂效果,很多教师对这个环节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只字不提”。一方面,很多学生因为识谱难度大挫伤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音乐教师对如何提高识谱教学的效率心中没底,就有意识地排斥甚至放弃了识谱教学。
(二)“选择性”忽视识谱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针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时设置及课程教育的目标要求,将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所占比重适当调整,节省下的时间用于歌唱、欣赏、创作等,以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但一些一线教师没有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误认为在新课程下,识谱教学不重要了,甚至不需要了。于是,识谱教学渐渐地淡出了公开课观摩课的视野,甚至于在正常的教学中也难以见到它的踪影,这是一种误解。
(三)“填鸭式”课堂识谱教学
部分教师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读谱训练”,“视唱练习”,有时甚至整节课都在让学生练习识谱,进行“填鸭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时有限前提下,这样把音乐技能训练作为音乐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违反了学生的学习规律。这个间断的“集中”并不能达到所要的效果,反而造成了一种高耗低效的现状。
三、提升识谱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坚守新课标引领导向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由低到高不同学段学生识谱教学的学习标准是递进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音乐人才,教师在教学内容、程度、方法上一定要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坚持课标引领。如《音乐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1~2年级)提出的识读乐谱标准为:“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歌曲《小红帽》教学为例,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可以这样设计情景教学:在每小节旋律上方设计一个脚印,比一比:踩脚印,唱旋律,看谁能帮助小红帽更快回家。再让学生找出旋律中不相同的乐句训练节奏并模唱乐谱,最后让学生们踩着节拍模唱歌曲的旋律,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进行了唱名模唱练习,印象深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
(二)提倡“听”“视”唱融合模式
“听唱法”就是先听后唱。教师先是反复地让学生听录音听范唱,然后再组织跟唱,在听唱跟唱中学会歌曲。“视唱法”就是直接看谱教唱,将视觉听觉结合起来训练。“听唱法”注重发挥音乐听觉艺术的优势,歌曲教学难度小学的快,但容易淡化识谱教学。“视唱法”教学难度相对较大且形式简单枯燥,学生对识谱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不敢不愿去识谱,初学识谱不宜采用。实践中教师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将两种教唱法相互融合,合理安排教学方式,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体验多样化课堂教学
1.快乐学习,利用游戏激发识谱教学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2]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生动活泼的游戏做枯燥的音乐技能训练的“代言人”,对提高识谱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游戏教学的方法尤其适用低年段的学生。
2.巧设问题,以节奏训练激发识谱教学潜能。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3]注意以问题为导向,将节奏训练作为识谱教学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识谱潜能,为进一步的识谱唱谱打下扎实基础。
3.器乐搭台,结合乐器训练固化识谱教学效果。识谱教学中音准的把握是一大难点,而乐器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习乐器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地奏出乐谱中的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强化识谱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可以选择价格低廉、简单易学、便于携带的口琴、竖笛、竹笛等乐器适时地进入课堂教学。从长期的观察看,学过乐器的同学在音准、强弱、节奏等识谱表现能力上要普遍高过未学的同学。
(四)突破重难点教学瓶颈
识谱教学难就难在音乐具有节奏、音准、强弱的变化,正是这三种变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教学中必须勇于突破这三个教学“拦路虎”。一是节奏先行。节奏在音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必须让学生正确理解附点音符、休止音符、切分音符及单纯音符等常用音乐符号的意义。其次是通过练拍练唱,让他们体会各种时值与音符长短的关系。第三是让学生养成打拍子的习惯,将节奏练习贯穿课堂教学。二是把住强弱。强弱训练应先让孩子们明确几种常见拍号的强弱规律。如四二拍是强、弱,四三拍是强、弱、弱等。第二是借助听唱、演示、体验等手段讲解不同拍号不同的重音关系及其特点。最后要反复地练习。三是掐准音高。通俗的说就是“不走调”。教学中要对“走调”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如多听多唱、分组唱、个别唱、重点唱等,让学生逐渐积累形成一种音乐记忆,提高音准判断力。
[1]黄蒙蒙.运用趣味教学法开展识谱学习的探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7).
[2]王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J].辽宁教育,2013(1).
[3]潘海兵.浅谈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J].新课程(下),2013(8).
G424
A
1673-9884(2016)06-0090-02
2016-02-29
余丽萍(1969-),女,福建大田人,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