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人”建构的现实压强与美学困窘

2016-04-16张清华

长城 2016年2期
关键词:谱系美学

张清华

前 言

作为“旧人”的对应物,“新人”的构造不止是一种文学的使命,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政治。假如上帝或者女娲只是创造了旧的意义上的人的话,那么革命作家则需要充当一种新的伟大角色,要创造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人”。因为上帝的工作在第六日之后便已经停止了,所以革命者自己要做上帝,哪怕他们在某些时候只是擅长破坏旧世界,而并不熟悉建设新世界的工作。但革命家有格言,叫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关于“新人”的概念,我们在前一期的文字中已经做了梳理。如前所述,“新人”的概念源自黑格尔,系统论述始于马克思、恩格斯。19世纪兴盛起来的“人类学”著作中也使用广泛,指进化过程中的“晚期智人”。前两个阶段是指“猿人”和“古人”(即早期智人),而“新人”则是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大约从距今四五万年前开始出现。很显然,这些理论与进化论理论、革命理论一样,源自两个基础,即黑格尔的历史必然论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这是改变现代世界历史及知识谱系与世界观的两个认识基础,当然也是文学中的新形象与新美学的认识根基。

作为文学形象,“新人”广泛出现自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一般的说法是源自屠格涅夫,如《前夜》中的英沙罗夫和妻子叶琳娜,以及《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此外,成功塑造了“新人”形象的还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如其中的薇拉、吉尔沙诺夫等。在苏联文学时代,尤其在高尔基的作品中,“新人”的塑造已成为模本或典范。很显然,在中国新文学之前,“新人”早已有了可资借鉴的模范。只是,在早期的新文学作家笔下,这种“新人”形象还不太具备过于浓厚的政治意味,或意识形态色彩。比如鲁迅笔下的“狂人”,可能是早期正孕育中的“新人”,但鲁迅并未让他成为“与旧世界决裂”的形象——并让他最终汇入了“旧人”的队伍——终于“赴某地候补”了。深受屠格涅夫《父与子》影响的巴金,在其《家》中,也塑造了过渡时代的三个“新人”形象——其中觉新是最成功的,因为他与概念意义上的“新人”觉民和觉慧相比,有更多负累和纠结,在性格上更加矛盾和困顿,所以成为了一个非常复杂而成功的形象。应该说,在“五四”和一代新文学作家笔下,“新人”的谱系已经有了积累:鲁迅笔下的“我”、魏连殳和吕纬甫,茅盾笔下的静女士、多多头,曹禺笔下的繁漪、陈白露,叶圣陶笔下的倪焕之,甚至柔石笔下的肖涧秋,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和赵辛楣……只是这些所谓的“新人”,作者并未赋予他们过多的完美禀赋,而是写出了他们在成长中的矛盾甚至蜕变,因此也显得相当真实和丰满。

然而在当代,“新人”的书写和塑造则逐渐被赋予了强大的政治外力,成为建构新的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种标志性成就。这对作家来说,便成为一种巨大的压力,因为很显然,“旧人”是一种富有传统深度与成熟文化形态的形象谱系,有成熟的风俗外壳与美学手法可资借鉴,而“新人”则是全新的事物。所以也难怪,连赵树理这样的作家也无法改变这种新与旧的不平衡——写旧人易,写新人难。他的“三仙姑”和“二诸葛”,“张木匠”和“小飞蛾”,“小腿疼”和“吃不饱”,“惹不起”和“铁算盘”……是如此地生动鲜活,让人过目难忘;而他的小二黑和小芹,艾艾和小晚们,却是如此地面目暧昧,模糊不清。

孙犁也一样,作为革命作家中几乎硕果仅存的例子之一,孙犁小说的美感根基是传统的旧美学,他擅长塑造的不是新人,而是新与旧过渡地带的人物:《风云初记》中的蒋俗儿、《铁木前传》中的小满儿,她们虽然已不是典范的旧人,但同样也不是标准的新人,可正是这样的人物,孙犁最拿手地活画出了她们的形神;而那些标准的新人,如前者中的李佩钟,后者中的四儿和九儿,还有那个遮遮掩掩、扭扭捏捏、时隐时现的“干部”,却是要么面目不清,要么造作矫情。这表明,在革命作家笔下,确乎普遍存在着一个矛盾的压力:政治的压强使他们不得不花大力气去刻意刻画新人,但美学上的贫乏与概念化的想象,却总是令他们的新人书写缺少力量。

但不管怎么说,稍早期的革命作家还是在“新与旧的过渡”上取得了差强人意的业绩,比如杨沫《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就是一个例子。他一开始明显是一个“新人”——作为北大中文系的学生,说着浪漫新鲜的话语,出口是海涅的爱情诗,用他的这一切俘获了因出走而落难的少女林道静的芳心;但随后,随着“更新”的新人卢嘉川的出现,余永泽的意义便被打了折扣。这里我们稍加分析便会意识到,余永泽所代表的是所谓的“新民主主义”,他身上只是体现了五四新文化的某些价值,诸如新知、平等、自由恋爱,等等。而卢嘉川则代表了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更具有“共产革命”的属性,并且用了爱国抗战的宏大话语以及具有冒险意味的地下身份,深深吸引了林道静,最终成为一个暧昧的插足者,使得林余之间的感情最终破裂。通过爱情与家庭伦理的介入,杨沫非常巧妙且戏剧性地把握了过渡时期新人的矛盾属性,并由此获得了丰富的历史及美学意蕴。就像巴赫金说的,“人物是成长中的变化中的人而不是定型不变的人,他总是朝向未来,成为前所未有的新人”。林道静正是获得了与历史和时代的同步成长,而她原本的启蒙者余永泽,却因为止步于革命而由“新人”蜕变为了“旧人”。

与杨沫相比,柳青的《创业史》显然已更接近于一种概念化的革命文艺。因为其构建当下历史的雄心,自然也更受到当下意识形态的更多规限。不过,他还是以前所未见的勇气,硬硬地构造出了一个“农民新人”的典范。关于这一人物的讨论作为一个问题,在当代文学史中甚至已远远超出了这个形象本身的价值。而所有这些讨论,归根结底其实是在探究一个关系,即——在政治的压强下如何赋予“新人”以成功的美学命名。说白了,也就是如何摆脱政治正确与概念化窠臼之间如影随形的关系。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关于新人塑造中最为关键和敏感的问题。如同《红旗谱》中的朱老忠因为突然变成了一个“新人”而失去了平衡感和光彩一样,政治的正确困扰着写作者的笔。在没有遇到党之前,朱老忠本是一个“完成性的人物”,一个“扁平”的传奇性格,闯荡关外数十年的历史,语焉不详地赋予了他过人的胆气、见识、阅历和能力,使他不怒自威地拥有了无上的威信与凝聚力,已然是锁井镇唯一可以抗衡地主冯兰池的势力。作者按照旧式传奇的美学经验,非常自如地勾画出了这个人物的原始底色。但当他某一天遇到了党的地下县委书记“贾湘农”(——连名字都是如此概念化)之后,便无法不中断旧的传奇,而变为“成长中的新人”。这样的诉求,终于使得朱老忠的形象失去了固有的美学根基,而在艺术上变成了一个暧昧而单薄的游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谓“新人”的叙写,渐已失去了意义。因为政治的更替逐渐终结了文革及以前的“新人”意涵,修改了其意识形态中的简单规定性,这使得“新人”的谱系出现了中断。但隐约可现,蛛丝马迹已然可寻。在“改革文学”中,代表改革力量与价值观的“类新人”形象一度还有些生气,比如蒋子龙笔下的乔光朴,作为大刀阔斧革除旧制的政治形象以及遵奉人性价值的结合体,曾经是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社会的新价值的化身;在王蒙、谌容、张贤亮等人小说中出现的某些知识分子形象,如钟亦诚、陆文婷、章永璘,他们身上所携带的强烈的新价值与新信息,使得他们成为了革命文学之后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类新人”。

随着文化观念的逐渐渗透,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物塑造渐渐失去了土壤。在风俗文化小说和寻根小说中,“旧人”再度拥挤登场,邓友梅笔下的市井之人那五、画儿韩,冯骥才笔下的神鞭傻二,陆文夫笔下的美食家朱自冶,甚至莫言笔下的余占鳌等等,都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视野中的再探索。在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中,作为“新人”的“我”与作为“旧人”的“爷爷”“奶奶”之间的优属关系,比之革命文学时代出现了显著的颠倒,“新人”是历经蜕化和苍白的,而“旧人”却是横亘古今、未有来者的顶天立地英雄。

显然,进步论的终结抽空了“新人”天然的合法基础。自莫言之后,新人的形象内涵逐渐发生了反转。在先锋小说中,新人也是孱弱和“附旧”的,苏童的《妻妾成群》和《红粉》等都是例子,在前者中,新式的教育并未使主人公颂莲像革命文学中的林道静那样,选择弃旧从新,基于相似的境遇,他的选择却恰恰相反,是选择了嫁入旧式豪门做妾,且在嫁入之后同样表现了一个与旧女性无异的生存方式;而《红粉》中的妓女秋仪与小萼,干脆就是拒绝被改造为“新人”,她们一切的挣扎,都是为了一个古老生存逻辑的延续。

还有王安忆,她所塑造的“新时代的旧女性”可谓是最具价值的人物。王琦瑶,作为一个在新社会中顽强存在的旧女性的一生,再次表明了传统价值与逻辑的强大存续力。与她相比照的“新人”蒋丽莉最终失败了,而她却活到了最后,也就是重返旧历史的八九十年代,市民社会的再度“复辟”给了她所坚持的人生以最后的首肯。当然,她最终也同样承受了悲剧的结局,但这样的悲剧所证明的,是“红颜薄命”的古老逻辑,而不是“新必然战胜旧”的进步论历史。所以,“新人”作为谱系虽然终结了,但是作为形象个案的美学与文化意义,依然有深度的讨论价值。

至于90年代以后,在更年轻一代的作家笔下出现的“新人类”或“新新人类”们,便几乎是另外的问题了,这种新已经完全不具备进步论的谱系学意义,而只具有了蜕变、堕落、死或消费品更替的意义了。至此,延续一两个世纪的“新人”谱系,或许已宣告彻底终结了。

新的问题是:在“非进步论”甚至“反进化论”的视野里,原有“新人”所具备的道德优势荡然无存,而美学上却也不再有先天的种种缺损。虽然他们并不一定是前所未见的不朽人物,但也不再是苍白与概念的化身。这同革命时代的问题恰恰可以对照起来看,它不由令人感慨:历史本身的戏剧性能力,或许总是超乎人类对戏剧性的想象与创造。

猜你喜欢

谱系美学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特点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赞
印花派对
聆听习总书记七一讲话
相悖美学
“递延权力”的谱系分析及其治理路径选择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荒诞”内涵与谱系
纯白美学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