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在历史课题研究中的运用

2016-04-16陈德康福鼎第一中学福建福鼎3552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课题历史信息化

陈德康(福鼎第一中学,福建福鼎355200)



信息化在历史课题研究中的运用

陈德康
(福鼎第一中学,福建福鼎355200)

信息化的发展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信息化提升了历史学科的研究水平,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观念。高中历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不断优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提升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创优历史课堂的品质。在运用信息化过程中,注意捕捉闪光点,并要找准最佳切入口。信息化在历史课题研究中的运用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信息化;课题研究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1]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创新与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素应该是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

一、信息化引领课题研究的方向

1.捕捉闪光点

信息化是代表着一种最新的、最先进的生产力,它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2]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在教学上实现手段科技化、传播信息化和方式现代化。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关系越来越紧密。对此变化,本人敏感地感觉到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便把目标瞄准在计算机与历史教学的交叉点和闪光点,以“计算机辅助中学历史教学”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般来说,两种不同质的事物如果能在各自的特点上建立某种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将是十分有用的。历史学科和信息科技之间正是存在着这样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所蕴涵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开发和利用。”[3]

2.找准切入点

什么是最佳的切入点呢?个人认为,应该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指大气候、世界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战略、教育改革进程等;地利指的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学校的教育环境;人和就是自己个人的素养,包括专业素养、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等。也就是说,个人课题研究是离不开环境的。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任务明确规定:第一,在教学目的上强调实现“三个增强”,即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第二,转变学习方式,强调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第三,转变教学方式,强调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课程标准要求为课题研究指明了切入口。

二、信息化改变课题研究的手段

1.传统研究手段的局限性

传统的历史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一是考据法;二是历史比较法;三是统计方法;四是计量方法;五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包括阶级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中学历史教学课题研究方法也是在历史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常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这些研究方法手段和技术比较单一,落后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就不能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改变教师落伍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通过新技术手段来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传统教学发展至今,仿佛就像是一个腿脚残疾之人;而信息化就像是一根拐杖,帮助其站起来,并沿着正确的道路迈步前进。但信息化不能代替传统教学走路,传统教学应在信息化的帮助下,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不断地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现代研究手段的先进性

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是过去发生的,它不会重演,也不能借助实验手段人为地重现。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而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将单调抽象的文字扩展为声、像、文并茂、三维动画等近乎超越时空的全息模式,创造历史情境,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实现对历史的认识,获得情感体验。如在学习《黄海海战》时,可以播放一段《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视频,再现海战场面,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感受邓世昌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生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呼唤信息化在历史教学和研究中的运用。信息化在历史研究中主要应用于信息的存储与检索、数学计算与数据处理、图形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表现与还原;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与交流方面、多媒体教育与教学方面以及字处理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几十年中,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将有突破性的发展。”[4]信息化的发展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信息化提升了历史学科的研究水平,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不断优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提升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创优历史课堂的品质。

三、信息化成就课题研究的成果

1.促进“生动课堂”的逐渐形成

“生动课堂”这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将学生自己努力去理解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教师放弃指导的责任”。[5]

“生动课堂”中的“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动”强调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调课堂上生动活泼、探究学习。如“CAI教学模式”“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等,都是信息化在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展示,反映了“生动课堂”的逐渐形成,即以信息化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逐步形成。

CAI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但从根本上,并没有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先教后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

“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也是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是一种“先学后教”模式。教学环节包括:预学-展示-精讲-训练—小结。学生课前根据“导学案”要求预习,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

高中历史“翻转课堂”也是“先学后教”的模式,是信息化与高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互联网+教学”的特点。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是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该模式由“课程资源开发、学生课前学习、课堂师生互动、测试评价反馈和研讨总结升华”等五个环节组成,其最本质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从而实现更有效、更高的教学质量,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2.助推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所谓教师的专业成长实际上是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历史教师从事历史学科教学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6]包括历史学科专业知识、史学研究方法和教育教学能力等三个方面。

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这两者相辅相成的。正因为两者和谐统一的发展,才完善了信息化的内涵,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信息化在历史课题研究中的运用,拓宽了个人的教育视野,树立了现代教育理念,增强了个人的教育教学技能,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大胆改革,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在名师的引领下,运用网络平台,走教科研一体化之路,许多年轻教师由此快速成长,成为各校的教学和科研骨干。

(1)依托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重视名师的专业引领

首先,引导青年骨干教师设计自我成长规划,突出个性,突出发展性;引导青年骨干教师自主研修,开展读书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其次,举办网上在线理论讲座和辅导,引导青年骨干教师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和成果,积累更多的史学理论知识,提升专业品质,转变教育理念。再则,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围绕主题,开设示范课,展示名师的教学主张。同时,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开设公开课,由名师在线点评指导,促进其专业成长。

(2)运用网络平台,加强科研活动的引领

首先,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开展科研活动。及时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查找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和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课题研究以课堂为主阵地,立足实践,重视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粗浅的知识”。[7]他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利用网络平台,引导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例如:对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反思;对教学策略和方法实施情况的反思;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模式的反思;对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反思;自我教学实践个案和他人教学实践个案的反思。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提高兴趣,激发需求,不断进取,有效地助推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再次,遵循教育规律,有效开展科研活动。教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要研究课堂,总结教法学法,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引导青年骨干教师理性地看待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并且要用得好用得顺;引导他们在科研过程中,做到同伴互动,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EB/OL].http://news.china.com/zh_cn/news100/11038989/20060508/13300288.html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_1.shtml

[3][4]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美]伍德沃克著.教育心理学[M].陈红兵,张春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朱汉国,郑林.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岳菲菲.论反思与教师成长[J].中国教师,2007(4).

(责任编辑:徐小敏)

本文系2014年度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重点课题“信息化在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ZJJ2013090043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题历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