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互动 均衡发展
——厦门市翔安区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6-04-16张世钦厦门市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厦门361102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厦门市全区共同体

张世钦(厦门市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厦门361102)



城乡互动均衡发展
——厦门市翔安区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张世钦
(厦门市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厦门361102)

立足实际,搭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探索“校际间管理理念互补、教师教研互动、教育资源互助”的共同发展模式;创新机制,开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新途径;以校长共同体为依托,提升中小学精细化管理水平;多元驱动,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1]实现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教育共同体;城乡互动;均衡发展

当前,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正在成为教育公平视野中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理论研究领域,农村优质教师资源短缺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关键问题;在实践领域,全国各地纷纷推行“轮岗、支教、挂职”等相关措施,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缩小城乡师资的差距。利用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探索缩小城乡教师资源差距的新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搭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奠定城乡校际联动基础

在厦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翔安区作为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区域,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摆在每一位翔安教育人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经过深思熟虑,大家达成共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搭建城乡教育共同体为抓手,发动全区教师的共同智慧,依靠厦门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翔安区教育质量的提升和跨越。

翔安区于2012年成立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并在城乡教育资源整合、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学校管理提升、教育科研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互相帮助、互利互惠、互学互补,推进城乡学校的共同发展。所谓“城乡教育共同体”,就是要在翔安区域范围内,以“为了师生的共同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分享合作,均衡发展”为基本问题,打破各自为政、自成一统的教科研训格局,整合城乡中小学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一个互动、合作、分享的教科研训组织,达到教育均衡、持续与高效发展。从2012年开始,翔安区设立了课改基地校,建立了以翔安一中、新店中学、内厝中学、诗坂中学、大嶝中学、马巷中心小学、新店中心小学和大嶝中心小学等8所课改基地校为核心,以8大片区为平台的“区域联片协作体”教研模式。打破时空阻隔,使翔安区区域内和厦门市市域内的教师能共享优秀教育资源,协作学习,共同发展,为厦门市更快实现全面均衡教育做出贡献。

三年来,以区进修学校主持的全国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教育部课题《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城乡教育共同体研究》(课题批准号:FFB120547)的研究为依托,将教育共同体构建成为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全区中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的平台,全区中小学建设与发展的平台,全区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定期举办以城乡教育共同体研讨为主题的同课异构、专题讲座、主题研讨等活动,并辐射全区,实现城乡多元合作与资源共享,促进了校园文化生态的形成,多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品质。此举措全面推动了区域内学校的均衡发展,探索出一条促进全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将翔安区城乡教育共同体打造成在厦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二、创新机制,开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新途径

(一)创建名师成长“孵化器”

我区积极作为,开辟新途径,逐步突破制约瓶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积极引进和培育高层次教育人才。区委、区政府出台政策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市级名校长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

2.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共同建立了“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翔安工作站”,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第一批30名骨干教师进站培养,开展影子培训。开展“教育名家走进翔安”“与教学名师同行”等系列活动。2015年邀请了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教授等4位全国知名学者来我区讲学,6位来自北京的市级教学名师与本区教师同课异构。全区组建了12个名师工作室,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素养。

3.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翔安区建立了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教师成长共同体,重点解决了教师学习的交互性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性,通过这种交互和共享提高了每个教师的教学技艺与研究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建立教育“云平台”,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二)创新管理制度

共同体活动的深入推进,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领导和基地校的强力引导,为此,区教育局建立了基地校年度动态考核制度,对基地校龙头引领实行动态管理。区教育局先后出台了《翔安区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局领导及科室领导机关干部挂钩联系学校工作制度的通知》《翔安区学校行政干部参与教科研的若干制度》《翔安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的权利和义务》《翔安区名师工作室的权利和义务》等一系列文件,规定每位局领导、科室负责人、教研员选定一所基地校,将教学指导、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等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际轮岗促均衡

加大交流和培训力度,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际交流的实施意见(试行)》,原则上以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在职教师为主要交流对象,推出一系列创新性的交流措施,特别是对边远农村采用“调(退)一进一”的方式保持农村校师资基本稳定,进一步促进全区师资均衡配置。在教师总量超编的情况下,变原有“退二进一”为“退一进一”补充新教师,促进学科教师均衡配置。比如,2012-2013学年,在马巷中心小学片区,中心校戴燕燕、洪冬梅、许碧娥三位名师下到辖区最偏远的农村完小任教一年,期间她们“挑重担、传帮带、乐奉献”,分年级、分学科开展了一系列“蹲点”校本研训活动,带动了一大批普通完小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许多农村完小的教师也分批次到中心校做一年的城区教师,在指导教师的带教下,回校后,都担任了校本研训辅导员。

(四)城乡联动常态化

积极探索名师引领、校本研修、网络研修、教师“走教”、送培下校等创新思路,为广大城乡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互动学习机会,新教师、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都可以通过各种平台互动交流,切磋教育教学技艺,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促进广大城乡教师的共同成长。翔安区城乡教育共同体的实践之路,就是一条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之路,也是一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之路。

为增强城乡教育联动的实效性,从2014年开始,区教育局和厦门岛内优质校每年还互派了30名教师跟岗学习,并不定期选派多名副校长和中层干部到厦门岛内优质校挂职锻炼,整体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五)科研课题群体化

针对区情,出台了《翔安区教研员挂钩联系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制度》,强化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校建设,加强学科专题研讨活动质量,不断完善区、片、校三级教科研网络,优化各片区常规教研活动,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发挥优质基地校辐射引领作用,三年来,以“城乡互动,均衡发展”为主题的翔安区“城乡教育共同体”教学研讨与成果展示活动分别在翔安一中、马巷中心小学、新店中心小学、区实验学校、新圩学校小学部、大嶝中心小学等学校举行,已连续举办了五届的研讨与展示活动,举办校的师生们向全区中小学教师展示他们在“城乡教育共同体”这一活动中取得的成效。[2]通过引导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跨越式发展。近三年,全区申请成功立项各级课题173项,其中,全国规划办课题1项,省级课题21项,市级课题29项、区级课题122项。2015年9月区教师进修学校荣获全国“十二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

三、以校长共同体为依托,提升中小学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十二五”期间,翔安区着力推行中小学精细化管理制度,成立校长共同体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面对全区学校点多面广线长,5所中心小学管理69所小学的管理现状,不断深化小学管理改革,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推进小片区管理

出台《翔安区中小学小片区管理制度》,以片区为单位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测,开展绩效考评,实行统一评价、捆绑考核,形成片区内学校合力,有效地促进校际间教育均衡发展。

(二)不断缩小中心小学规模,进一步壮大片区龙头学校

对基础较差的学校整合到新建校,对基础较好的划归区直属,同时,聘请专家进入新办校蹲点,高起点规划打造现代化学校。2014年底以来,已有4所小学分别从两所中心小学独立出来划归为区直属学校,3所小学进行整合搬迁,进一步释放片区龙头学校自主办学的活力。

(三)开展专题性的业务活动

2015年4月,围绕“农村小学的崛起”“怎样当好一名小学校长”等专题,厦门市教育学会许十方会长带领来自厦门市5个兄弟区的20位小学教育界资深名校长应邀分五组对全区每镇一所完小进行学校管理工作视导。视导要点是学校办学方向与校长领导力、教师队伍建设、依法办学、科学施教等,采用听取汇报、现场观察、访谈座谈、查看学校原始资料、当场交流意见等方式进行。这样的活动是校长共同体一次有益的经验分享,对鼓舞校长工作士气,提高办学能力,促进小学更好更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四、多元带动,教育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城乡教育共同体以教育实践改革为载体,主动呼应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多元驱动,创新机制,形成了“多元助力,创新驱动”的紧密实体,引领翔安教育事业驶入快车道。

在市教育局和翔安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厦门一中、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等8所岛内名校分别与我区内厝中学、新店中学、实验学校等7所学校实施紧密型合作办学及委托管理,构建跨区域的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全区5个镇(街)全覆盖,从更高的站位上谋划我区基础教育发展,促进全区教育水平整体提升。作为厦门市最年轻、最具发展潜力的行政区,翔安区的教育基础相对薄弱,但敢为人先的翔安教育人,经过不懈的努力,通过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创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个奇迹,实现了信息化覆盖每一间教室,标准化建设每一所学校,均衡化配置每一项办学资源,精致化布置校园每一个角落,科学化编制每一所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率先在全省实现“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所有班级全覆盖,率先在全市实现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00%进公办校,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城乡孩子享有均衡的基础教育。

随着工作的深入,还将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困难,诸如:区域内农村教育校点众多,共同体内教学名师、拔尖人才偏少,[3]再加上缺乏专业支持,有些教研活动,只能停留在浅表层次;教学研究的时间不够,研究进度太慢,由于每隔两三周才进行一次校际间的教研活动,每次研究的问题有限,使得研究不能向深层展开等等问题。

“教育改革,全国瞩目;城乡互动,均衡发展;整体推进,时不我待。”[4]翔安区城乡教育共同体的建立和探索,实现了区域之间的教学互助和合作共赢,建构起了具有共同教育愿景的城乡教育共同体范例,为发挥城区支持和带动农村教育发展的作用以及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为翔安区乃至厦门市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城乡一体化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范式。

[1]戴忠财,邓怀菊.建立教育城乡共同体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科学咨询(教育论坛),2010(8).

[2]曾鹏飞.制度创新:省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N].光明日报,2007-11-21.

[3]徐涛.教育共同体: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J].华人时刊(校长),2013(5).

[4]许新海.建设区域教育共同体推进区域教育和谐发展[J].中小学管理,2007(7).

(责任编辑:林文瑞)

本文系2012年度全国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城乡教育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FFB12054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厦门市全区共同体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