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传统文化活动新价值开拓高中历史教学新思路
2016-04-16林立雄漳州第一中学福建漳州363000
林立雄(漳州第一中学,福建漳州363000)
发掘传统文化活动新价值开拓高中历史教学新思路
林立雄
(漳州第一中学,福建漳州363000)
传统文化活动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具有创设情境拉近距离、培育兴趣催生动力、教育激励促成转变和巧借外力破解难题这四个积极方面的影响。开展传统文化应该不断发掘其潜在价值,特别是在高中历史教学方面的特有影响,开拓教育教学新思路,力争实现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的双赢。
高中历史教学;传统文化;新价值;新思路
国之富强离不开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任何一种现代文明,都必须遵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发展强大的精神力量,而青年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因此,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历史学科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学科,在研究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积极发掘传统文化活动的潜在价值,以传统文化活动反哺高中历史教学,力争实现课外活动拓展与课内历史教学的双赢,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有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
一、创设情境,拉近距离
高中历史学习任务艰巨,仅教科书就有5本(3本必修、2本选修),一共40个专题(单元)、122个章节(课)、近千页、数万字的内容几乎都需要学生识记。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想要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需要“背”下来的基础知识数量相当庞大,即便是只有会考要求的理科生,至少也需要完成其中一半以上的任务。
庞大的记忆量,容易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使许多学生从此远离历史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主动探究相关历史问题,自我生成较为牢固的历史认知,自然而然地亲近历史。
本课题组教师曾与校学生社团“汉服社”在2014、2015年校运会期间,连续组织了两届传统竞技项目“投壶”比赛,吸引了大批师生参与。活动中,许多参赛者主动就传统竞技项目的历史来源、演变发展与课题组教师、社团学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赛后,不少学生通过网络、书报等途径了解类似的传统竞技项目,向课题组教师提出希望开展端午射五毒、放风筝、抽陀螺、踢毽子等传统竞技活动的建议。
2015年5月的传统成人礼仪式展示活动,也属于这种情况。活动前,多数学生并不知道或者并不了解传统的成人礼。当得知学校即将举办这一活动,许多学生便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成人礼,受邀参与活动的教师、家长都对成人礼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了解。活动后,不少学生还将自己此前了解到的历史知识与活动见闻,同课题组教师交换意见,更加深入地了解成人礼。
课题组教师发现,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实际上是将原本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教学拓展到了课堂之外,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活动体验,从而帮助学生主动接近历史。对比其他没有参与活动的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活动者,学习主动性被大大激发,主动关注历史,自觉探究历史,实现了传统文化活动反哺高中历史教学。
二、培育兴趣,催生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来源。课题组教师尝试通过组织多种传统文化活动,进一步培育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催生学习历史的强大动力,并最终实现高效完成高中历史教学任务的目标。
课题组教师发现,通过“投壶”比赛、传统成人礼、汉服秀等活动,不少学生逐渐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开始从枯燥乏味的历史问题的研究中解放出来,变成妙趣横生的“悦读”与“乐学”,并对传统文化的历史解读进行了拓展与深化,传统的服饰、礼仪、节日、竞技、饮食、乐器都成为学生探索的对象。知识储备不断增长的他们还喜欢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在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课堂上与教师展开互动。此时,完全可以将类似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这样的历史课程放手交给学生来尝试完成自主学习,也就是尝试项目教学法[2]等创新教学。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收集信息、设计方案、探究总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共同完成教学过程,共同进步。
三、教育激励,促成转变
兴趣的形成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像理科学生这样的群体,培育历史学习兴趣更需要某些特定的条件。教育激励正是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教育激励下产生学习上的飞跃性质变。[3]
课题组教师研究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次校艺术节暨校庆文艺汇演中的历史剧《文成公主进藏》,由于最初历史知识储备不足。理科班学生最初的排演几乎是一出荒诞闹剧。但是,当学生得知有望入围校庆演出后,他们开始找课题组教师,恶补历史。在课题组教师指导下,查找文献资料拟出文稿,邀请文科班的同学帮忙审稿、参与排练。针对遇到的问题,大到场景、人物、对白,小到服饰、口语、动作都力争不违史实,虚心求教反复修改,文稿、表演都精益求精。最终经历了十余稿修订和一个多月排练,历史剧《文成公主进藏》登台演出,并大获成功。这样的经历使得他们在后来的高中历史会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因此,抓住排演历史剧、课本剧,甚至只是片段式的历史场景重现等适于教育激励的机会,对于参演学生包括学生观众展开教育激励,对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对于理科学生、学困生等特殊群体,抓住机会针对性地教育激励,往往会有意外收获。这一做法,值得在高中历史日常教学中尝试推广。
四、巧借外力,破解难题
传统思想是高中历史必修三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对包括北宋五子、朱熹理学在内的传统思想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多数学生往往无法达到教学要求。究其原因,学生中有崇尚新知,排斥过时理论的思想;亦有努力尝试把握要旨,但遇难题无从入手的。另外,不少教师对于传统思想理论的掌握与讲解,也并不是非常到位。这时候,巧借外力破解难题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课题组所在的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在宋元时期,曾经是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讲学所在——芝山书院,学校通过近年来的整理重现,建成了集朱熹、文天祥、左宗棠、黄道周等传统文化名人的塑像、生平、文选石雕群于一体的芝山书院纪念园。在高中历史相关内容教学前,课题组教师尝试带领部分学生前往纪念园参观,了解传统文化名人,感受历史。对比没有这一体验过程而直接听从讲授课程内容的学生,教学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课题组还邀请台湾著名学者朱高正博士莅临讲学、交流。朱博士以“问道经典,明德修身——从乡贤朱文公谈起”为题做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并与学生进行了现场问答互动。参与活动的学生普遍反映,自己对传统文化经典、朱熹理学等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些是教科书和历史教师日常授课难以实现的。课题组教师们通过与朱博士交流“如何扩大传统文化的受众群及影响力”“如何加强传统文化对高中生学习与成长的影响”等问题,也受益匪浅。
专家学者的影响力往往使学生有先入为主的崇敬心理,易于接受新的思想理论,且名家大师们的精辟见解既能帮助师生冲破难题,又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效果也让课题组教师深受启发。
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不应被定位在学生思想教育,亦或是丰富校园生活等较低层面,而应该不断发掘其潜在价值,特别是在高中历史教学方面的特有影响,开拓教育教学新思路,力争实现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的双赢。
[1]高中历史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高中历史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刘沛.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2(13).
[3]李祖超.教育激励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徐小敏)
本文系2014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传统文化活动与高中历史教学互动作用的探究”(项目编号:ZPKTY1400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