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题“四步”答题策略
2016-04-16陈再发林贵莺宁德第五中学福建宁德352000
陈再发 林贵莺(宁德第五中学,福建宁德352000)
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题“四步”答题策略
陈再发林贵莺
(宁德第五中学,福建宁德352000)
解答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题应遵循“四步”答题策略:明确设问,把握中心;读懂材料,找准信息;联想教材,结合实际;分点分段,简要全面。这“四步”答题策略有助于学生打开解题思路,提升解题能力,找到解题钥匙,从而更好地完成对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解答。
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题;答题策略
近年来,高考文综政治试卷中的主观题均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能力。材料分析题一般由背景材料和设问两部分组成,以问题为中心,以背景材料为载体,设置情境,提供信息,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生要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分析、推理与归纳,并将教材知识与背景材料有机结合,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答题的基本要求。本文以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文综)第38题第1小题为例,探讨材料分析题的“四步”答题策略。
一、明确设问,把握中心
解答材料分析题必须做到准确、完整,有的放矢。在审题时,先审设问,然后带着问题回看材料[1],从而抓住设问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有助于快速、高效地读懂材料、找准信息,而且有助于明确设问的完整内容,包括考点的范围、主体的角度以及所要阐释、论证和探究的特定问题,进而准确把握问题的中心,即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办?也就是说,审设问要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里的“一个中心”指准确把握问题的中心,“两个基本点”指考点的范围与主体的角度。
以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文综)第38题第1小题为例,先审设问:“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12分)”从这一设问中,可提炼出“一个中心”:如何强化预算管理,这属于“怎么办”的范畴,属措施类的试题。还可提炼出“两个基本点”:一是“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明确了范围,包括材料所涉范围及考点所涉范围;二是“政府”,明确了主体,要从政府行为的角度切入。然后,带着问题去看材料,才能更好地“读懂材料,找准信息”。
二、读懂材料,找准信息
读懂材料是审题解题的基础,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一般是文字、图表或漫画等。读文字材料可采用分层法(即根据标点符号或段落大意划分层次)、主干法(即找出关键词句把握主干)、倒读法(即先审设问、再读材料,把握含义)等。读图表材料要先读表题;再读表的内容并加以纵横对比(横向找差距,纵向看变化),而且要结合理解特定年份的意义,比如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2年(党的十八大)等,这些特定年份所隐含的知识对正确理解图表内容具有重要的“信息启发”意义;最后还要读表注,并读懂它与图表主体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读漫画材料也要先读漫画题目,再读图画并理解其寓意。总之,要通过阅读试题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包括材料中的时空范围、关键性词语、整体背景、设问的切入点、答题要求甚至分值,进一步明确问题的中心,完整准确地把握其层次、范围,也就是要善于从背景材料、设问及其内在联系中找准信息,然后紧扣题意,组织答案。
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文综)第38题第1小题,要求回答“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而在《政治生活》教材中,并没有直接讲述关于财政预算管理的知识,因此,答案就要在材料中寻找,这也体现了对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材料一有两小段:
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第一段主要强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体现了政府必须严格执行人大批准通过的预算,依法强化预算管理。第二段分别从国务院、财政部、地方各级政府三个角度强调政府加强预算管理的措施,从“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中可以提炼出政府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从“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中可以提炼出政府要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从“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可以提炼出政府要落实预算法。通过对本题材料的解读,找准材料信息,才能进一步“联想教材,结合实际”。
三、联想教材,结合实际
在紧扣题意、组织答案时,首先要联想教材,运用符合题意的教材语言即理论观点或考点知识加以分析说明,联想教材,回顾知识体系,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注意教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延迁移。其次,还要结合实际,包括时政实际和材料实际,运用时政语言和材料语言加以分析说明。[2]根据“当前国内外重大时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等积累时政语言,从材料出发,归纳材料语言,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
以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文综)第38题第1小题为例。提炼出问题后,根据设问,从《政治生活》政府的角度来来组织答案,且分值在12分,这一般要组织3-4点答案。首先,联想教材,回顾关于“政府”的知识体系,包括“性质宗旨原则、职能作用、依法行政、需要监督、政府权威”等内容,政府的做法主要涉及履行职能,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等;其次,结合实际,根据材料实际,政府要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的预算,完善预算制度体系,要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还要自觉接受监督;在理清了知识体系后,再结合材料语言,主要从政府该“怎么办”的角度来思考并组织答案。联想教材得出要点后,就要考虑在组织答案时如何做到“分点分段,简要全面”。
四、分点分段,简要全面
组织答案时,应当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这就要求答案准确使用政治术语,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做到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3]即分点分段;同时,答案的组织还要求简明扼要,点到为止,切忌同语反复,拖泥带水,又要全面完整,多角度、多层次作答,力求不漏要点,即简要全面。特别是要注意根据考点知识范围的大小,灵活运用适度原则来确定答案要点的多少和每个要点语言的多少。一般情况下,对于考点知识范围较大的,其答案要点相对就较多,每个要点的语言可较少,三言两语,点到为止即可,也就是说“大题可小做”;而对于考点知识范围较小的,其答案要点相对就较少,该答案要点的语言可稍多,就应深入具体地分析说明与题意相关的考点知识内容,也就是说“小题可大做”。
还是以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文综)第38题第1小题为例,这题目属于“大题小做”的类型。可以从“政府”的多个角度切入,每个角度要做到要点明确、简明扼要。根据前三步分析,运用政治术语,可以归纳出试题答案。首先,政府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审批通过的预算。其次,政府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要完善预算制度体系;要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和执行预算。再次,政府要完善内外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监督,运用行政手段,强化预算监管;公开预算,增加透明度,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这样组织有助于答题时做到分点分段,简要全面。
上述四个步骤的方法要领体现了唯物论(从题意的实际出发)和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有机统一,四个步骤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掌握了“四步”答题方法要领,有助于打开解题思路,提升解题能力,找到解题钥匙,从而更好地完成对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解答。同时,任何方法都要立足于一个根,那就是夯实基础,只有以基础知识为根,突出主干知识,把握知识体系,辅之以正确的答题策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1]武翠敏,王彦芳.从“画龙点睛”到“点睛画龙”——谈提升主观题审题能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4).
[2]施红,沈忠雷.应对“3+X”考试的教学原则[J].地理教育,2002(6).
[3]韩金满.如何解答材料解析题[J].中小学教育,2011(1).
(责任编辑:黄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