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市民间金融问题研究

2016-04-16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榆林市榆林借贷

刘 瑛

(榆林市横山县会计局 陕西 榆林 719000)



榆林市民间金融问题研究

刘 瑛

(榆林市横山县会计局 陕西 榆林 719000)

本文在研究榆林市民间金融现实状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产生民间金融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将这种模式进行规范,并使之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并对策提出建议对策。对于提升和改造陕北地区民间金融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并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基本的可操作模式或者在其他地区范围内推广,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民间金融;资金借贷;陕西榆林

一、民间金融相关概念

(一)民间金融的概念及业态

民间金融(Informal Finance)界定为“非正规金融(informal finance)”,是指在政府批准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活动(正规金融)之外所存在的游离于现行制度法规边缘的金融行为。

中国的民间金融主要有三种业态,其一是民间借贷产业;其二是互联网金融;其三是股权投资业务。本文所谈的民间金融特指民间借贷产业链,涵盖担保、典当、抵押拆借和小额贷款公司等等。

(二)历史及研究现状

关于中国现代民间金融问题的研究,国外文献相对少一些,这些文献中一般用“非正规金融”概念,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师Kellee S.Tsai专门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非正规金融作了深入研究,其研究主要包括:中国非正规金融的主要形式、不同地区间的差异及其原因、非正规金融(灰黑色金融)对中国私营经济的影响。此外,还有一些外国经济学者虽然没有直接对我国现代民间金融进行研究。

而国内民间金融自古有之,高息放贷的商业模式始于宋朝,遍布城乡。在名著《水浒》一书中,西门庆家的三姨太孟月楼就是当地最大的钱庄主人,老公死后改嫁西门庆并继续经营钱庄。据说按月计息以三分为准的行规就是孟月楼定的,钱庄业因此有个别号叫作“三分利”。后来,一些钱庄兼营汇兑,清代晋商乔致庸首倡“汇通天下”,创造了货币金融,为商品流通创造流动性。钱庄收“贴水”、票号收“汇水”这两种金融业务持续千年不绝,一直到银行金融在欧洲崛起才被边缘化。

国内学者对民间金融问题的论述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民间金融存在形式、典型的地区发展状况进行描绘。(2)从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或金融改革的需要来论述民间金融的必要性。(3)对民间金融破产等问题进行报道。

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对我国现代民间金融进行现象描述阶段,缺少对其产生、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剖析。

二、榆林市民间金融的成因和基本特点

在2001年以前,榆林是个全国著名的穷地方,民间信贷极不发达;2002-2012年,又经历了煤炭经济带动的飞速增长,民间信贷也随之暴起;到了2013年,随着煤炭经济的跌落,榆林民间借贷也跌入深渊。这种典型的大起大落状况,在全国比较少见,深究其民间金融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域经济的繁荣助力民间金融

榆林市经济随着资源价格上升而迅速发展,以神木县为例,2008年迈进全国百强县之列。201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48位,2012年,GDP超过了1000亿元。然而,较为单一的煤矿产业机构和相对狭窄的投资渠道,榆林除将大量资金投到煤矿能有产业中,其余闲置资金则主要投向其他城市的房地产市场。

(二)银行类金融机构数量有限

伴随煤炭黄金十年,榆林的GDP和财政收入增长迅速,而金融业却没有同步增长。当地主流的银行,无法满足企业融资生产的这一巨大需求。

(三)榆林市民间金融的特点

从2002年到2012年,经济的告诉发展让榆林市上演着特有的神话。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榆林市人民的风险意识十分淡泊,在谈及借贷时竟然没有人会想到风险。究其原因,是因为煤炭和房地产价格的飙升,使得大家认为做生意太同意了,利润回报丰厚,没有人欠账不还,这也使得榆林人民几乎没有风险意识。

民间金融的中央财经教授李建军测算,在2010年左右,榆林民间资金总规模估计在1000亿元以上,民间融资的规模在400亿元左右。榆林市的民间资本已形成一套相当完整和初具规模的民间借贷体系,甚至可以与当地银行体系分庭抗礼。

2013年,由于资源价格巨幅下跌,政府调整宏观政策,房地产价格急剧收缩,导致榆林的经济急速下滑。煤矿的高价买入使得开采成本过高,难以维系;房地产因为资金链断裂,房价跳水,楼盘烂尾;大面积的市郊荒地,几年间过高的融资成本使得工业项目望而却步。

三、榆林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民间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形态,以及银行的有效补充,它在嫁接资金供需双方上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榆林市民间借贷处于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并且全部凭借个人信用维持,导致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无力还款。

(一)榆林民间金融监管不力

中国的民间金融从法律层面一直缺乏立法,所以缺乏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成为民间借贷最大的“短板”。在中国,没有法律契约文化的基础,中国的游戏规则是礼让,在债务危机前面很容易发展成一种主观性的道德指责和人情纠纷。尤其榆林的家族观念强烈,债务纠纷对传统人情的撕裂作用,也使得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二)从司法程序到非司法催债

对于榆林民众来说,民间的借贷活动主要依靠血缘与地缘关系,家族是很重要的社会单位。筹集资金基本依靠组织内部的个人信用,极少有正规借贷合同,只凭口头借贷。随着融资规模扩大,参与者增多,其间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增加,没有法律契约的约束,使得民事纠纷频发。

(三)资金泡沫使得产业空心化

榆林民间资金主要流向投资见效快、回报率高的资源行业及房地产行业,客观上对其他行业的投资形成挤出效应。由于企业的生产周期长,利润率较低,企业无心经营和转型,把资金大量投入地下钱庄,甚至抵押自有资产以获得银行贷款,投入民间借贷市场。恶性循环,使得产业空心化愈演愈烈。

四、榆林市民间金融的政策建议

民间金融作为金融行业的有效补充,有着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在完善立法之前,应该鼓励民众走正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减少对民间金融的依赖。榆林市可以结合地区特色,规范民间借贷的流程,规范债务人的有限义务,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为民间资本寻找出路,使之从“地下”转向“地上”,规范化、阳光化,才能更好的约束民间资本的野蛮特性,将其驯化,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王惠.规范我国民间金融的若干建议.金融经济.

[2]杨洋.引导民间资本金融主流投资渠道.金融时报,2010年8月.

[3]孙莉.中国民间金融的发展与金融体系的变迁.上海经济研究,2005(5).

[4]毛春华.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上海金融,2000(11).

[5]李国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经济论坛,2009(17)56-58.

[6]刘红.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调研世界,2007(5).

[7]杨志敏.民间金融的制度性变迁与创新研究.温州大学学报,2003(16).

[8]李朝阳,我国民间金融对国民经济影响及管理对策研究.国防科大硕士学位论文,2005.

刘瑛,女,榆林市横山县会计局,研究方向:会计学。

猜你喜欢

榆林市榆林借贷
榆林感怀
走榆林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这片黄土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黄土画派作品展在榆林市举办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