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情感逻辑 品悟表现手法
——《再别康桥》赏析

2016-04-16福建教育出版社成知辛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笙箫品悟星辉

福建教育出版社 成知辛



遵循情感逻辑品悟表现手法
——《再别康桥》赏析

福建教育出版社成知辛

诗歌名作《再别康桥》人们已经说了很多,但总觉得还有很多要说。绝大多数分析文章并不得其要领,失误在于没有紧扣文本进行分析,评析太大、太远、太泛。

下面谈谈我的认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轻轻”,字面上是潇洒的。说要走,但是,并没有走。“我”的目光从“河畔的金柳”看到“软泥中的青荇”,再看到“榆荫下的一潭”,一直到夜晚,星辉斑斓都还不走。这里的矛盾是:这边说要走,那边又不走。只能说明“我”对康桥的眷恋,对康桥的感情极深。虽然这首诗是徐志摩1922年在邮轮上写的,但可视作心路历程的写照。孙绍振认为:“所谓分析就是要把原本统一的对象加以剖析……应该从差异性,或矛盾性出发。”要善于发现原来和谐统一成分中的矛盾。“云彩”是远景,“河畔的金柳”是中景,“软泥中的青荇”是近景,层次井然。“一切景语皆情语”。“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由实转虚,比喻中加入想象,同学少年,青春年华像彩虹一样七彩斑斓,像梦境般美妙。“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漫”是随便、随意;“溯”是逆流而上,寻源。随便走到哪里,皆能勾起回忆,说明对康桥的熟悉、深情。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里情感达到高潮,但又戛然而止——“但我不能放歌”。不能放歌,是因为怕打破康桥的安静,破坏那静谧的美,也还因为“我”已不是当年那个想唱就唱,想哭就哭的学生了。一些诗句,含义往往并非单一。比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既有寻找美人教我吹箫的地方之意;又有“玉人何处?”之意——那曾经钟爱的美人如今在哪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又紧承“但我不能放歌”,“笙箫”的旋律悠扬、宛转,是美好的象征。但这个时候只能让笙箫在心底里流转歌唱。“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强化了“悄悄”。夏虫是不可能为作者沉默的,只能说明“我”什么也听不见,整个身心沉醉在美好往事的回忆中,沉浸在康桥静谧、绝美的情境里。这时的沉默,是无声胜有声。

(责任编辑:赖一郎)

猜你喜欢

笙箫品悟星辉
星辉娱乐
星辉娱乐
夕阳下的星辉
笙箫
浩瀚星海 谁与争锋!——星辉RS战警系列太空1号
浅析初中语文特色课堂的构建
积极内化,语用能力提升的助推剂
才情为君绽,笙箫水云间
一夜笙箫起,征人尽望乡
真爱不将就《何以笙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