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生活》多样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2016-04-16邓肇玖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三明3650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箴言品德

邓肇玖(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三明365000)

小学《品德与生活》多样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邓肇玖
(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三明365000)

当前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明显,而多样化教学能够改善这样的现状。本文就重点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多样化教学的有效实施,以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

品德;生活;多样化教学;实践

教育是源于生活中的,社会本来就是一本蕴藏着丰富多彩内容、博大精深的百科知识全书。学生品德体现在少年儿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无法脱离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又可以起到教育少年儿童的目的。《品德与生活》这一学门科以它特有的“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笔者认为在《品德与生活》学科中可实施多样化教学,起到较好作用。

一、实践教学将日常生活溶入到教学中

要将丰富的日常生活引入到《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去,侧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1.生活体验是直观、有冲击力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单纯在书本上获得知识的方式缺乏直观的感受性和深刻性,所以积极参与实践是维系认知行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没有体验实践,品德与生活的教育过程就不完整。《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人的爱》这一课的课程内容是展现家人的爱、社会的爱和读懂爸妈的心。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以“孝敬老人”为主题,并记录一天的生活。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还应细化主题,如“我为长辈剪指甲”“我为长辈叠衣服”“洗碗筷比赛”。接着,在课堂上,同学们互相交流展示其中过程以及通过切身体验得到的感想,家人之间感受到彼此的爱与包容。家长们表示感动不已,学生也从给予别人关怀中感受到温暖与快乐。让学生们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升华,最终变成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到层次教学的快乐。

2.让互动游戏在教学中穿行

小学生具有好胜心较强的特点,因而要在课堂上多创造与竞赛类游戏产生的表演品德行为的机会。在讲清楚竞赛内容、规则、成员的同时,让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行动力。学生的思维在游戏中得到了创新,也活跃了沉闷的学习氛围。

二、文化传承将箴言名句带入到教学中

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文化传承,可以将箴言名句带入到教学中。

1.提高课堂趣味,使学生有惜时的概念

箴言名句会使知识传播得更加准确快速,并具有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诸如杜秋娘所讲“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样的箴言名句。这类箴言名句,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正处于最好的青春年华时代。让学生了解,不要只想要荣华富贵,要更加爱惜年少时光,就像花朵在刚刚盛开的时候,就应当及时摘下。一旦采摘不及时,就只能折取花的枝叶了。此含义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每句流畅又富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形成优雅的篇章。学生为自己的青春年华感到自信倍增,这些美好的感知有利于营造出一种活跃愉快的课堂氛围。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提高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2.在读书中成长,交流名人轶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所崇拜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学者、教育家、思想家、统治者、慈善家……当然也有可能是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等等。那么,在你心里,最崇拜的人物是谁呢?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搜集电影小说中的名人轶事、人物传记。对大家感兴趣的资料进行逐一的梳理整合、筛选。然后在课堂是召开一次“我们的偶像”主题讨论活动。活动是这样安排的:1.名人故事。提问学生,大家一定知道不少名人的奇闻轶事,人生经历,丰功伟绩吧。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搜集来的,你就知道的最有价值、最打动你的故事片段,和同学们说一说。看谁讲的最生动有趣。2.模仿名人,体验名人。请各位同学勇敢的跨出第一步,进行生动的模仿秀。以你的偶像为榜样,激发自己的潜在能力。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在自己有兴趣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口语表达能力上的锻炼,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激发同学们的表现能力,让不同的观点彼此碰撞交融,在讨论交流中不断丰富自己强化自己。这样提高阅读兴趣的活动,使学生们终身难忘,家长也得到了启发。

3.传承文化经典,思维精髓得到启发

具有正向、励志等特点的箴言名言,有利于教师在传播品德与生活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价值的传递作用。例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作者将自己比喻作石灰,表达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不惧怕牺牲的意念和坚守清白的决心。这不但是我国精品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学生思想思维方面有着重要的启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知识美感。对教师来说,也是对教学工作中的一次创新尝试。

三、注重与其它学科的结合

在教学中与其它学科有机融合,将能够让教学更丰富。

1.让音乐加入到《品德与生活》课程中

品德与生活学科并不是独立的,它是多角度的、多元化的。教育者应当做到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做到平衡不突兀。让品德教育无处不在。积极向上的音乐具有很强的欣赏价值,唱歌听音乐都能够愉悦人们的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灵感。因此,合理地将歌曲引用到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上,有着提高教学的效果。在上相关课程之前,我们可根据情景下载需要的音乐,在课堂上播放,创造意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活跃。如教学前教师先播放《梦想起航》,上课铃声一开始,就让同学们先听音乐。有的同学会跟着轻声哼唱着:“梦想起航那一秒,泛起我们久违的心跳,仿佛一种悸动穿梭轨道,让热血沸腾战火燃烧。”有的同学会跟随着音乐的旋律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学生们的心情得到了放松,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2.让影片加入到《品德与生活》课程中

在学习到环境保护,热爱大自然的相关课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比如给学生们播放一段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的不堪后果的影片。让学生们更加直截了当地了解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并从现在开始,爱护地球上的一草一木。在植树节让学生们动手实践,了解树苗发芽成长的相关条件,再组织学生对树苗种植的相关讨论,这样学生彼此就交换了所掌握的知识。结合类似的实践,对学生们进行农业技术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很美丽,但是也很脆弱,应合理地利用地球上的现有资源,不让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在学习到消费理财的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家长配合,学生独立支配零花钱一周,并做好详细的消费记录。全班进行交流对比,总结自己在零花钱支配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通过生活中的切身经历,提高自己对理财的见解和理财意识。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样化教学中,学生本身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找寻学生本身的需要充实教学,达到使教学资源丰富多彩,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只有通过亲身参与的真实体验,学生才能从根本上发展能力,积累经验教训。少年儿童在生活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形成良好的品行,并不是在生活之外得到的。了解学生们最真切的想法,打动他们的内心,才能达到最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品德与生活》需要极强的综合知识。它并不局限于时间、地点、内容、环境,又包含着地理、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加强多样化教学质量的相关方式也应当是百花齐放的。教师要在融合大量生活实践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教学方案,使学生们接受有意义的德育、美育的现实教育。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期待学生们在品德面貌方面的大幅度提升。

[1]潘茂春.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田慧生.活动教学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4]宋广文.生活体验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高峡,张亚夫.新课程与新教学的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箴言品德
箴言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生活家箴言
画中的箴言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箴言·读书(一)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