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绿色食品之长聚龙江发展之力
2016-04-16
扬绿色食品之长聚龙江发展之力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调研,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做到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扬长克短”。总书记的指示体现了两点论和两分法,是我省今后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就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来说,有许多“长处”,比较突出的有“三大优势”。
农业、畜牧业基础雄厚。我省是农业大省,有着“全国大粮仓”的美誉。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0%,耕地总面积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累计建成高标准生态农田3987万亩。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1369.58亿斤,连续五年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全国第一,“全国产粮第一大省”的地位继续巩固;截至2015年,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超过7000万亩,52种农副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建设“互联网+农业”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228.8万亩,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0800个。经济总量、实物总量和种植面积等6项指标均居全国之首。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2015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1704.8亿元,同比增长4.2%;全省肉、蛋、奶产量达到227万吨、100万吨和570万吨,均实现增长。特别是在乳制品产业发展上,我省处于北纬45度黄金奶牛养殖带,优质荷斯坦奶牛存栏数量、乳制品生产企业数量、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数量和产量、乳制品加工能力均居全国首位。
自然条件优势明显。我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具有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独特资源优势和环境生态优势。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肥沃土质占到80%,有机质含量达38%。同时,黑龙江省还是世界上少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与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齐名。黑土以“寒地黑土”最为珍贵,号称黑土“土中之王”,这种土质要经过200年-400年的寒来暑往才仅能积累1厘米黑土层,是十分宝贵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产出的农产品口味纯正、色香俱佳、质量安全、营养全面丰富。黑龙江还有6500万亩的草原,以盛产碱草著称,产草量居全国第8位。境内河流众多,3500万亩水域面积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755.5亿立方米,居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市区之首。我省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漫长的寒冬阻止了病虫越冬,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和农药使用量。据统计,黑龙江每亩耕地每茬用化肥(综合营养)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每亩耕地每茬用杀虫剂和杀菌剂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通过有效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确保我省食品原材料更优质、更健康。
食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作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绿色食品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水稻、玉米、大豆、乳制品、肉制品、果蔬为主导行业的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培育打造了“九三”“北大荒”“完达山”“大众肉联”“五常大米”等一批绿色特色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先后成功引进瑞士雀巢、中粮集团、粤海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食品企业,激活了我省食品产业品牌集成效应,实现了质量与品牌的良性互动。去年我省经济发展遇到多年未有的下行挑战,油、煤、粮、木四大传统产业领域集中出现负向拉动。而富足的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优势,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食品产业提供了资源保障和重要契机。经过几年的发展,我省现有食品生产企业6517家,其中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60余家。2015年,我省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595亿元,同比增长8.5%,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近五分之一,食品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凸显。
我省绿色食品优势明显,如何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品牌优势,进而转化为产业优势和本省优势是当前的核心课题。按照“有长不扬就是短,有短补上则为长”的辩证思维,我们认为重点要打好“三张牌”。
一要打好生态绿色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我省生态基础好,自然条件好,食品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大。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化学性风险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风险,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重大隐患,主要就是农兽药残留超标、抗生素滥用、重金属污染等等,这些问题将影响我省绿色食品品质。因此,守护好“龙江绿”,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然选择。一是要有“护绿”的思维。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保护环境为底线,以绿色发展为底色。真正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用绿色理念来引领发展价值观,不搞破坏性的开发,不搞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坚定走绿色路、打绿色牌,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二是要有“护绿”的载体。要以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为基础,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基地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推进绿色食品基地规范化管理,开展好监测数据分类和基地布局比对分析以及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等工作,对基地环境实行动态化管理。启动实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提档升级和质量监管提升工程。三是要有“护绿”的举措。要认真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专项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严控严管化肥、农药的使用。要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开展“瘦肉精”、生鲜乳、抗菌药、饲料等专项整治,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打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行为。正本清源,从源头上保证我省绿色食品品质,打造绿色食品的金字招牌,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效应。
二要打好产品质量牌。我省农产品、畜产品等食品原材料数量庞大,是多年累积起来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只讲数量不讲质量是无本之木,只讲质量不讲数量是无源之水,“质”和“量”必须是统一的,保“质”保“量”才能形成安全与发展的良性循环。要扬长,就必须注重数量与质量的共赢,牢固树立“既抓监管保安全、又抓服务促发展、向安全要发展”的理念,大力推动实施全省食品安全战略。一是狠抓生产环节。严把原材料入厂关、生产过程控制关、产品出厂检验关,继续探索实施食品分类监管、质量受权人、质量追溯等制度,提升企业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大飞行检查频次,带着问题组织开展全省范围内的监督检查,努力推进我省食品质量逐年提升。二是狠抓流通环节。要加强监督抽检,提高问题发现率,倒逼生产环节严控质量;要牢牢抓住我省绿色食品全国推广的契机,加强展会监管,严把展前、展中、展后三关,真正为我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保驾护航,继续巩固我省全国乳品第一大省和食品大省的地位。三是狠抓重点品种监管。针对风险隐患高、市场需求大的乳制品、酒类、肉类、油类等重点品种,实施全品种、全环节、全链条监管,改变过去传统的按照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分段监管的模式,有效堵塞监管漏洞,减少监管的死角死面,极大提升核查处置的统一性、时效性。
三要打好发展环境牌。我省经济发展环境近年来虽然得到了较大优化,但也有一些影响和阻碍发展的不良现象和行为。继续优化发展环境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要以法治为依托,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一是推进依法行政。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发展环境的意见》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用严实求真作风解决发展环境不优的突出问题,加大执法监督,对监管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行为要严肃问责,依法依规严肃整治发展环境。二是继续优化服务。在上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审批透明度和审批效率,采取一次性告知、现场咨询等手段,尽量缩短审批时限,让相对人真正感受到透明、高效、便捷的服务。在企业兼并重组等重大事项中,要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支持,加快企业整合步伐,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绿色食品品牌,重点培育、扶持涉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保护等食品产业的产品,实施绿色食品品牌战略,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名牌产品的引领作用,促进绿色食品质量提高。近年来,由于国外大包粉价格低,省内多家乳品企业采用大包粉生产的复原乳作为原材料生产奶粉,导致我省生鲜乳市场一度出现低迷,省食药局对此积极协调,国家食药总局近期对奶粉标签出台新规,要求在标签上要明确标注原料是复原乳还是生鲜乳,这一举措对保护我省奶农利益、激活生鲜乳市场活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下步要加大对标签的监管力度。三是规范市场秩序。要严厉打击各种“黑加工点”和盗用冒用名优品牌产品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通过打假扫劣、扶优扶强,为合法生产经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我省绿色食品品牌形象。
责任编辑/徐朝 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