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毛钱饭馆的故事

2016-04-16马莉亚

奋斗 2016年7期
关键词:赵尚志一毛钱萧军

马莉亚

一毛钱饭馆的故事

马莉亚

1932年的哈尔滨,已经沦陷在日本侵略者之手。中共东北党组织在艰难危险的环境中带领不甘沦为亡国奴的东北各阶层爱国民众,用各种方式反抗侵略者,坚持斗争。

这年冬天,在哈尔滨道里区中国四道街路北5号的一间小平房里,一个叫“一毛钱”的小饭馆开业了。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指店内饭菜价格低廉,客人只需花上一毛钱便可吃饱吃好。开业之初,饭馆在报纸上刊登了广告,不少人抱着好奇而来,发现饭馆虽小却打扫得很干净,墙壁上还挂着风景画。店内只雇了3名厨师和1名司账,“跑堂儿”的服务员竟是几位戴着眼镜的“文化人”,见了客人只会笑,盘子都不会端,便笑谈开去,甚至一些报纸也刊载消息,一时间成了哈尔滨街头巷尾乃至文化界的一件趣闻。由于饭菜经济实惠,一顿便饭、一盘熘炒都只需一毛钱,小饭馆倒也顾客盈门,收入可观。

然而,这间小饭馆却不只名字有趣价格低廉这么简单。“九一八”事变后,很多进步知识分子流落在哈尔滨,如萧红、萧军、舒群、白朗等,不少人生活十分拮据。这年冬天,在哈尔滨主持中共满洲省委工作的李实,派省委工运负责人金伯阳出面,联络左翼文化人士刘昨非、白涛、王关石、裴馨园、冯咏秋、黄田等人集资,租下一处平房开了这家饭馆,为在哈知识分子解决生活艰难问题。当时的舒群、罗烽、白朗、萧军、萧红、金剑啸等许多作家、画家、编辑、记者、教师都是这里的常客。而在日伪统治下的哈尔滨,它除了是这些进步文化界人士活动的场所,也是中共的一处秘密联络站,金伯阳等共产党人经常在此处出入。在这间不起眼的小饭馆中,发生过一些惊险有趣的故事。

1933年1月,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人来满洲省委传达上级指示,由于原地点发生变化,省委与来人无法接上关系,只好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广告栏上用暗语刊登一则寻人启事,约定见面时间,地点就在一毛钱饭馆。金伯阳受省委委派去饭馆接头,当时顾客不多,等了一会儿,接头人高庆有正要与金伯阳交换情报时,饭馆门再次被推开,进来的人竟是赵尚志。

赵尚志是因巴彦游击队之事而回哈尔滨找满洲省委汇报工作的。正为找不到组织而焦急之时,他在《国际协报》上看到那则寻人启事,破译出暗语,于是按照约定时间来到饭馆。当时的赵尚志衣衫褴褛,脸色蜡黄,见到金伯阳便装作乞丐向他乞讨。而金伯阳却发现赵尚志身后有便衣特务盯梢。原来日伪也注意到报纸上的启事,疑心之下设了埋伏,见他们形似接头便跟踪而上。危急关头,金伯阳灵机一动,给了赵尚志一个耳光,骂道:“臭要饭的滚开!”赵尚志立刻明白过来,但日伪特务还是一拥而上将几人抓走,押到道外日本宪兵队。经过几次审讯,高庆有坚称自己只是来就餐,赵尚志一口咬定自己是要饭的,金伯阳也操着一口流利日语与敌人周旋解释,说不认识其他人。敌人没有真凭实据,只得先后释放了高庆有和金伯阳,接着把赵尚志打了一顿也放了。

1933年6月,一毛钱饭馆由原来的中国四道街路北迁转到路南中间的新址,扩大营业面积为两间食堂,布置一新,仍作为左翼文化活动场所和中共地下联络点。1934年4月,因满洲省委宣传部长杨波被捕叛变,省委机关遭到暴露和破坏,萧红、萧军等左翼知识分子也都先后离开哈尔滨南下,哈尔滨市的进步文化活动陷于低潮。由于一毛钱饭馆的活动引起了日伪当局的注意,加上生意日渐萧条,遂于不久后歇业。

虽然一毛钱饭馆存在的时间不长,但作为地下秘密联络站,它为当时哈尔滨中共党组织的活动发挥了很大作用。以此为活动阵地,哈尔滨的左翼文化群体以笔为枪创作出了一篇篇激昂精彩的作品,揭露日伪的反动统治和压迫,鼓舞东北人民的斗争精神。小小的一毛钱饭馆,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在那个艰难危险的岁月里对左翼知识分子的一片厚谊,也在东北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博zhangbo@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赵尚志一毛钱萧军
萧军
萧军纪念馆
地上掉了一毛钱
萧军和艾芜小说中的侠文化比较分析
抗联英雄赵尚志
一毛钱
一毛钱
忆青年萧军二三事
脑筋急转弯
北国雄狮未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