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四个全面”战略的人民性

2016-04-16田天亮

福州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首创精神四个全面利益

田天亮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论“四个全面”战略的人民性

田天亮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241003)

“四个全面”战略对“人民”在治国理政布局和社会发展格局的地位和作用所做的阐述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应有之义。“四个全面”战略所倡导的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人民性;中国发展

所谓当代中国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指当代中国发展应该坚持的“义理”,即实现当代中国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原则、目标、方针、政策等。在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坚持“人民性”,主旨则是探讨如何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民群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从中国具体国情、社会发展和国家全局的实际出发,阐述并体现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一系列极具“人民性”的思想,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基本原则,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四个全面”战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马克思主义尤其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依靠力量和最终目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历史的发展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决定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结局。当代中国的发展,正面临着“大国崛起”到“大国复兴”,“大国发展”到“大国治理”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进入“新常态”的发展境遇之中。如何应对中国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面前。“四个全面”战略中所体现的“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极具“人民性”的思想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力量源泉。

“四个全面”战略中的每一个“全面”都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尊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要求团结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凝聚最多数人的智慧力量,坚持做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的总体进程,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要不断提高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能力,将改革的目的和动力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全面依法治国,重要基础是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求全体广大人民群众要树立法律意识,养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行为,以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全面从严治党,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开始扎下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诚心接受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广大党员树立良好的作风。可以说,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贯彻和执行“四个全面”战略的动力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四个全面”战略的精辟论述和科学表述更是体现了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尊重。“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1]“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从人民中凝聚力量”,[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3]“中国要飞得更高、跑得更快,需要13亿人民的力量”[4]。这些精辟而又独到的论断不仅体现习近平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治国理政布局的极大肯定,也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历史的创造者。“四个全面”战略的贯彻和执行正是由于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这一人民性思想,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5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依次为7%、7%、6.9%;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老虎”“苍蝇”等腐败分子得到应有惩处……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与广大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发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的涓涓溪流汇成了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滚滚洪流。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从“四个全面”战略理论层面进行分析,还是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来把握,亦或是从“四个全面”战略实施的结果来看待,“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这一极具“人民性”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格局中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力量源泉。实现当代中国的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体制机制,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经济文化建设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科学立法机制,创新公民参与立法的方式,完善人民群众参与法治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要大力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实践探索,把人民群众当作推进当代中国发展的主体,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齐心协力推进当代中国的发展。

总之,“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把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首创精神作为实现当代中国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所蕴含的无穷力量来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四个全面”战略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当代中国发展,仍然需要重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体制机制的改革所引发的利益格局调整,形成了一些行业、部门、企业利益固化的藩篱,造成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如何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来应对复杂的利益格局调整,如何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的过程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课题。“四个全面”战略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习近平同志立足中国实际、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应对复杂利益格局调整做出的伟大战略布局,方方面面体现着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这一原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到2020年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诸多体制的改革,无一不是以谋求人民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的,“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全面依法治国是针对当下法治领域存在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诸多现象提出的,意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是确保党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保证,更加注重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可以说,“四个全面”战略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对贯彻和执行“四个全面”战略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指出,“四个全面”战略的贯彻和执行要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重大问题,“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发展思路、制定改革举措”,[7]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8]“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9]。在贯彻和执行“四个全面”战略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持续增加民生投入,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就业和社会保障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稳中有升、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建立;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深化……可以说,在“四个全面”伟大战略指引下,党和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无不体现着对人民利益的重视和维护。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着因机制体制改革所引发的利益格局调整,这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可以说,“四个全面”伟大战略无论是从宏观战略还是从微观政策都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这也是应对复杂利益格局、回应人民热切期待的大背景下实现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就是协调和综合人民群众的立场主张和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在制定各方面的政策和实施过程中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总之,“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在新的发展阶段,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作为促进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原则,将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国家兴旺和民族复兴”的长远目标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的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

三、“四个全面”战略坚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目标

马克思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目标,“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0]当代中国发展需要将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实现这个目标后,还期待民主权利的保障,期盼就业、医疗、住房、安全、健康等诸多方面的需要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如何在总体上实现小康水平之后进一步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要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始终坚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重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且通过战略指引和举措实施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强调小康社会的质量和范围,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描绘了清晰的图景。全面深化改革,注重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为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来源。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进行一体性建设,并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16字方针,系统、完整、协调的法律体系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注重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从严治党,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直接深刻反映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情感,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仰需求,为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正确指引。可以说,“四个全面”战略的举措和目标都是紧紧围绕“人”这一主体展开的,无论是法治的保障、改革的指向、治党的依归、小康的目标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贯彻和执行“四个全面”战略的最终目标。他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1]“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12],“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13]。也就是说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关键、最根本的则是在“新常态”下搞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就是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让市场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优化社会资源,释放社会发展活力,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一切文化创作源泉充分涌动;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4]面对严峻的形势,要把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目标,进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层次需要,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

通过分析和总结“四个全面”战略的人民性对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可以得出,党和政府只有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发展力。“四个全面”战略的人民性,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促进当代中国发展、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引。

[1]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2.

[2]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

[3][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6-27.

[4]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3-11-12.

[5][10]马克思,思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422.

[7]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

[8]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9]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3-06.

[11]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J].求是,2013(1).

[12]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

[13]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4(1).

[1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79.

责任编辑:林淑周

D61

A

1674-1072(2016)01-046-04

2015-12-20

田天亮(1991-),男,山东泰安人,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首创精神四个全面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红船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蕴涵的首创精神及实践思考
“红船精神”内涵解读
试论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首创精神的历史作用
音乐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措施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