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一公里”是多远?

2016-04-16郭庆晨

奋斗 2016年8期
关键词:结婚证办证最后一公里

郭庆晨

“最后一公里”是多远?

郭庆晨

自从出现“最后一公里”成为“热词”开始,我就一直琢磨:这“最后一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它到底有多长、多远?

“最后一公里”原意是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这个词变热,是因为它出现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用于党组织、政府联系服务群众,叫做“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既然是“最后一公里”,那就具有“终端”之意,也有“神经末梢”的意思。神经到了末梢,往往会有血气不足、供给乏力之嫌;事情接近终端,则难免有心有余力不足之虞。

那么,“最后一公里”究竟是多远?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去年,一名“北漂”小伙子,为办理护照从北京到河北老家来回跑了6趟、累积行程3000多公里,结果证还没办成,不知还要跑几多路。还有更荒唐的:广州一对结婚40多年的新疆籍老夫妇因为要帮儿女购房做担保,需要出示已遗失多年的结婚证。由于两地部门的信息不沟通,必须回新疆办证。多亏有人出主意:在广州重新结一次婚、再办一次结婚证——这才免除了回新疆办结婚证的麻烦。不然,真就闹出千里奔袭为办证的笑话来了。这两件事,足以说明为群众服务的这“最后一公里”有多长的距离了。不幸的是,诸如此类的事情竟然有很多。

走完这“最后一公里”,需要多长时间?这要看是对谁。一公里,坐宝马、奔驰,一溜烟就到了;坐出租车,还不够起步价的,也就是三两分钟的事;骑自行车,这个距离也不算远,要是快点骑,大概超不过5分钟。可要是腿脚不好的人步行,“一公里”也是长距离了。这“一公里”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10公里、百公里乃至更多。这真是:路不在远,有车则灵;路不在近,没车不行。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更有些情况,是测不出准确距离来的。比如说,你已经站在黄色的等候线跟前了,离办事机关的办事人员只剩下区区一米的距离,但是你可能心里还在忐忑不安——怕手续不齐全,怕证明不合格……虽近在咫尺,但心境里,与办事机关的办事人员似隔着山穷水复、千山万水。即便是站在办事机关的窗口,与办事人员面对面,看着那张“难看的脸”,你也会心生畏惧、噤若寒蝉,倘若办事人员再一句“这事儿不归我们管”,就把你像皮球一样一脚踢开。踢出多远,还要看办事人员的心情如何。此时此刻,你哪里还有心思计算服务部门与你之间的距离远近!老百姓有言:不管远近,就怕他和你隔心!隔心如隔山,即便距离再近又有什么用!

“最后一公里”又像一根橡皮筋,有伸有缩,长短不一。同样是“一公里”,有人走起来就顺顺当当,甚至还可以走捷径,就跟玩儿似的,而有些人走在这段路上则提心吊胆、愁眉苦脸。那情景,快赶上让他上刀山过火海了。求人办事,难啊!老百姓既不认门儿又不认人,又没有办事的经验,他心里一点儿底儿都没有,你叫他怎能不提心吊胆、愁眉苦脸!找个熟人帮帮忙不成吗?当然求之不得,可是,要真是有熟人好办事,那还叫普通百姓吗?那还叫弱势群体吗?什么叫“两眼一摸黑”?没门子、没路子、没关系,没有一点办法。再碰上耍威风、打官腔的办事人员,这“最后一公里”啥时候才能走到头?接受服务的百姓在“最后一公里”的地段里等待、焦虑,乃至遥遥无期之后的无助、失望等等,也就可想而知。

“最后一公里”的艰涩、曲折、停滞,有些并不完全是从进入“最后一公里”才出现的,而是从“最初一公里”时就开始了。打从为群众服务的起点开始,理念上就自设藩篱、无端增大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制定出项目重叠、手续繁杂的办事制度和程序,毫无简便可言。从始发站开始就走了岔道,“最后一公里”怎么可能顺畅快捷呢!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故而,要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还需要从“最初一公里”开始,慎始善终,一以贯之。

总之,“最后一公里”的距离远近,取决于党组织和政府部门与群众的感情。感情深,距离就近;感情浅,距离就远。这是毫无疑义的,很多时候,就连制度也比不上感情的作用。

多发挥一下感情的作用吧,和群众贴得再近一点吧。须知,别说是“最后一公里”,就是差最后一公分,群众的困难都得不到解决,忧愁都得不到排解。老百姓在那里等,在那里盼,你若还是在那里无动于衷,甚至无端设置障碍,让群众一直“走在办事的路上”,于心何忍?!

责任编辑/刘桂华liuguihua@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结婚证办证最后一公里
1952年结婚证:妇女解放的见证
观山海
结婚证设“有效期”是拿婚姻当儿戏
100%
谁动了我的结婚证
济南公安增设犬只流动办证点足不出户一站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