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理论自信彰显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2016-04-16

奋斗 2016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类理论

陈 静

增强理论自信彰显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陈 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新思想新判断新要求。系统阐释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这一重大问题,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我们在科研实践中必须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思想,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彰显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指对理论持有的执著信念和不放弃、不偏离的坚定精神,是理性的、清醒的对真理的信仰和执著的追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内涵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作为实现全世界劳动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世界文明史上重大的思想成果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就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它向全世界发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最强音,它创立的理论体系为人类思想史贡献了宝贵的智慧瑰宝。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并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彰显的生命力的坚定信心。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僵化的封闭的理论体系,始终随着时代与实践的发展不断得到丰富,是实践性极为鲜明的理论。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新的时代条件相结合、与俄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气度,抓住无产阶级革命的有利时机,领导发动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理论形态、运动形态发展为社会主义制度形态,不仅极大地推进了人类世界历史的进程,而且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列宁主义阶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创立了中国革命自己的理论,走独特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开辟了亚洲国家走上社会主义之路。还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创新的重要意义,形成了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理论。总之,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来自于哪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首先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一是体现在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二是体现在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见,是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是“为劳苦大众代言”的理论。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它一经产生,就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在德国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其次,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学说。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在列宁看来,“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批判的、发展的,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会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强调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再次,来自于生动鲜活的实践检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前所未有,它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小康问题,用不到40年的改革实践和勇于探索,推动最大发展中国家创造经济总量位列世界第二的奇迹,给世界注入强大正能量。它给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开辟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自身幸福的光明前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到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日渐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证明,人类历史并未终结,社会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毫不松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又要不断完善、丰富发展。其一,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理论自觉是理论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是在理论上的觉悟和觉醒,就是社会主体对理论与实践关系具有正确认识,能够自我意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在其实践活动中以理论为指导,从而增强理论的觉悟性、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消除理论失觉与理论矮化。理论自觉孕育理论自信,没有理论自觉就不会有理论自信,理论自觉的高度决定理论自信的程度。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必须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保持坚定的理论自信,就源于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理论自觉。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一刻也离不开理论自觉。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但毋庸置疑,目前依然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半信半疑甚至反对排斥的严峻现实,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其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当今的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马克思主义者作出创造性回应。仅靠单纯引进或照搬西方学术概念和理论话语体系,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既不能对中国的实践进行正确的、有深度的解析,更不能指导未来的发展。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面向现实生活、回答实践课题,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担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要关注火热的现实生活,紧贴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项目的选择要紧紧围绕现实问题立题,项目的研究过程也要走出象牙塔,走进生活实践,让研究带着泥土的芬芳,让调查研究广接地气、多接地气,唯如此,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坚持问题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彰显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胡蕊hurui@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人类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