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6-04-16
(仙游县第四道德中学,福建莆田351200)
初中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张春洪
(仙游县第四道德中学,福建莆田351200)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应尽可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须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恰当分工增强小组协作成效。
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实践应用有效策略
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构建起来的热烈、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都能在协作或合作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与综合素质。但是,当前有些初中数学教学仍旧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枯燥、乏味、呆板、单向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而参与式教学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教师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组织教学方案,重视学生协作能力的充分发挥与提升,从而为教学成效的大幅提升创造有利条件。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某个事情的动机十分单纯与直接,就是对这一事件感兴趣。而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一直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乏味,从而导致整个教学氛围过于沉闷,进而使得学生不愿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而这种消极的、疲惫的学习状态很难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优化与提升。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就需要教师详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性格特点,然后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与主动性,从而使得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投影与视图》中的《制作立体模型》一课时,教师就可在详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以学生兴趣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心理研究表明,初中生普遍具有爱动手操作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前布置学生准备马铃薯、硬纸板、胶带、胶水、剪刀、刻度尺等教学用具,然后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现实生活中外形可爱、经典的建筑图片或视频,然后展示教师事先做好的建筑立体模型,以激发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立体模型的愿望,从而使得学生都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表明,初中生在参于自己感兴趣的教学过程时,思维更为活跃、参与积极性更高,更易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参与式教学法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最大的区别,就是学生与教师地位的区别。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处于自导自演状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他们很少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而新课改背景下的参与式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亲自参探讨与交流中获得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技能与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新明确自身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身份,并积极为学生创造与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与平台,从而使得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各种数学能力都能得意快速提升,最终实现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一节课时,教师就可用课堂参与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线索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在大量的亲自参与知识研讨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质疑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用教材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操作中:①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初中生体质健康调查表”。②建立多个调查小组收集数据,接着小组汇总数据并作出初步分析。比如从七、八、九年级依次抽取10名男生与10名女生,建立一个数量为60的样本集。③引导学生整理样本数据。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体质健康表中的各种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将各个样本中的最后得分统计在一起,并制作成频数分布表。④描述数据。引导学生依照整理出来的数据,制作成直方图、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等,从而让各种数据的分布情况更加清晰、明了。⑤分析数据。指导学生依照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精准计算各个数据组的方差、极差、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然后得出初中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
三、恰当分工增强小组协作成效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想要让学生在协作与合作学习的方式中精准理解与扎实掌握教学内容,以最大限度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借助问卷调查、谈话法、走访法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详细情况,在此基础上将参与协作学习的学生进行恰当的分工。通常情况下,教师应确保每个协作小组中不仅有基础薄弱的学生,而且有基础良好的学生,并且有基础扎实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协作小组整体实力上的势均力敌,才能使得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在协作中各尽所能,才能使得基础薄弱学生在其他层次学生的带动与帮助下快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才能使得基础良好与基础扎实学生在手把手教基础薄弱学生的过程中更加透彻与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用参与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需要分析的数据非常多,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准性与科学性,在小组协作学习中,教师可引导小组成员选出一个学生计算数据的平均数;一个学生计算加权平均数;一个学生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个学生找出这组数学中的众数。恰当的协作分工,不仅可优化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可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得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快速而精准地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从而从整体上增强协作小组的学习成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用参与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使得构建起来的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从而让每个组员都能信心满满地参与到协作学习活动中去,进而取得最优化的协作学习成效,最终高质量落实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将参与式教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助于学生协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培养与提升,从而为高效教学目标的落实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与应用技巧,应积极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活动中,尽可能以学生兴趣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视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最终切实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能力与综合素质。
[1]丁云清.初中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4).
[2]潘庆贵.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3).
[3]贺粤湘.初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3).
(责任编辑:王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