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推进长效运行机制研究

2016-04-16邹开煌林美玉王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基地活动课程

邹开煌林美玉王 雯

(1.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2.武平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校,福建 武平 364300;3.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晋江362200)

福建省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推进长效运行机制研究

邹开煌1林美玉2王雯3

(1.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2.武平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校,福建 武平 364300;3.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晋江362200)

校内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中小学学生在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的各种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专题教育等实践活动。实现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推进和长效运行,校内课程落实和基地定位是前提,制度政策是根本,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课程资源开发是核心。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整体推进;长效运行

一、研究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设置的课程,在课程结构上是一次重大突破,是应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之重要举措,是一门具有独特教育功能的中小学新增必修课程。

(一)福建校内综合实践活动推进现状与问题

自2001年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实践证明“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10多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效果也是好的。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已逐渐显现出来,综合实践活动“成就了学生、成就了教师、成就了学校”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1]。

1.福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推进走在全国前列,先后有四次全国性研讨交流会在福建召开。(1)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2005年5月在福州鼓楼区召开;(2)2006年9月全国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四次研讨会在梅峰宾馆召开;(3)2011年11月全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观摩研讨会暨第五届学术年会在厦门召开;(4)2015年11月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讨会在泉州召开。全国会议给福建综合实践活动增添活力,推动常态实施,与此同时,福建的经验获得认可与提升。

2.福建率先在全国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高级职称系列。2007年首次评聘综合实践活动小学中学高级职称,2010年首位中学特级教师诞生,2014年首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人获认定,2015年首位综合实践活动名师认定。综合实践活动高级职称系列有力推进了我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3.福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走在全国前列。福建率先在全国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列入常规培训计划。凡是主要学科有培训的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有。福建连续四年承办教育部国培计划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教育部匿名评估连续多年位列前三名。福建教育学院成为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国培计划基地校。

4.已开发了一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质资源,编辑出版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南》《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手册》,为今后我省有效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5.存在问题。福建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还不平衡,形势还不容乐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普遍处于尴尬境地。小学实施与普及面比中学好得多,做得比较深入,而中学实施普遍不理想,尤其是初中几乎没落实;城市比农村好,农村基本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部门重视的区域、校长重视的学校,开展的有声有色;教育部门不重视的区域、校长不重视的学校,则很少问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是一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不检查不要的课程。究其原因除了领导重视、应试教育、没有专职教师、现成教材等因素外,至今福建省还没出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缺乏课程常态实施保障机制,直接影响此门课程的落实。

(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或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校内教育的延伸与补充。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校外实践活动场所的建设。

1.各级政府对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视

建国之后,国家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力建设和发展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几乎每个县区都有青少年宫。八十代之后,各省市自治区大力加强青少年宫、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科技馆等活动场所的建设,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大中城市。普及科普知识、文艺体育专长培训、生活实践体验与锻炼等活动在这些校外活动场所蓬勃开展。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成为培养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平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相关文件,为中小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实施指导。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向各级各部门提出了建立和发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统筹规划要求,并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校外实践活动场所的重要性得以进一步提升。

2004年和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连续发文,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中发〔2004〕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6〕4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1〕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通知》指出:教育部将和中央相关部委挖掘课程和社会两个资源,牵动学校和社会两个力量,分别建立可开展某一类专题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推动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

2011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运用彩票基金每年扶持100家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区域性的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

系列文件和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场所建设和发展的重视高度。近年来,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4号)精神,下发《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省关工委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和管理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1〕68号)文件,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各县(市、区)的学生社会实践网络。各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拓展教育内容,创新实践载体,改进服务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近年来,省教育厅德育研究中心在推进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做了许多工作,如组织基地学校骨干外出考察取经、集中省级培训、召开基地建设工作会议等,加强了各市县区领导对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了经费投入,有力地推进了我省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根据课题组调查,福建省中小学校外实践活动场所,特别是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难以落实未成年人校外实践活动教育的要求。其主要问题既有硬件建设问题,也有软件建设问题。

(1)重视不够,体验不深。部分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性质、作用认识不高,导致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在大多数设区市可有可无,或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数非常有限,或参加活动时间和项目有限。如厦门实践基地2015年只接待了10448位初中学生的实践活动任务,小学高中还没有接待,只占厦门市37万名学生总数的3%。福州鼓楼区小学目前只安排小学5-6年级和初中7-8年级学生到福清私立社会实践基地参加实践活动,一年只一次3-5天和5-7天。因为实践基地是私立所办,带有商业色彩,以国防教育为主。主要问题是项目少,内容比较单一,实践效果不理想。国防教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军营体验,教官往往是保安,缺乏军荣军风军纪军貌军规的体验,基本上是简单队列口令训练,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防教育体验。主体展馆基本上是静态的,效果不理想。整体缺乏生活和生存能力体验、劳动体验、动手实践。学生们极为期待的几天社会实践往往形式大于过程,实有浪费之遗憾。

(2)建设欠规范,分布不均匀。全省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发展不平衡,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①全省设区市各建成一个示范性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目标还未实现。闽政办〔2011〕68号文件提出的目标:到2012年,设区市各建成1个规模较大、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示范性实践基地。截止2015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只有厦门、泉州2市,三明、漳州(山东)、龙岩、南平、福州5市在建,宁德、莆田还没获得建设计划的信息。

②全省只有部分县市区建成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有27个,占全省不足30%的县区。龙岩市所有县市区建成7个;三明市有明溪永安清流尤溪建宁泰宁大田7个;泉州市有安溪德化石狮洛江泉港晋江市南安7个;莆田市涵江1个;南平有建瓯、武夷山2个;宁德市有福鼎市柘荣县蕉城区3个。福州市、厦门市还没有一所县市区基地校。

综合实践基地面临着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大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普遍缺乏综合管理与协调配合,基地建设没有做到真正、全面的资源共享,整体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达不到预期使用效果。

(3)基地活动课程建设力量薄弱。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利用缺少机制保证,更缺少品牌和综合实践活动文化精品。

(4)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基地实践活动大多为实践性、体验性、职业技能强的项目,由原有行政管理人员或中学学科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由于本身的素质局限,教学效果不理想。缺乏特长、特色能手型教师的基地教学效果不理想。

实践基地需要具有专业技术和特长的复合型教师。因受待遇、编制、职称等问题的制约,基地教师配备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教师培训与教研几乎空白,基地活动开展的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影响到基地的生存与发展。

(5)实践活动专项经费不足。除了市级全国示范性和部分县区实践活动基地外,几乎没有专项实践活动经费。据某县基地校长反映,县财政仅下拨有编制的人头经费,学校外聘的教官、技术教员、后勤工作人员等工资却需要靠学生不多的住宿费来开支,更不要说实践活动器材、活动材料所需经费了。现有的基地基本要靠自负盈亏掐着指头计划开支的基地模式生存。

综上所述,构建福建省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推进、长效运行机制,研究福建省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推进策略、途径具有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试图进行探索研究,为我省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二、术语界定与研究内容

校内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2]。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中小学学生在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的各种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专题教育等实践活动。主要开展体验性、专题性、操作性比较强,在学校较难开展的实践活动,是校内综合实践活动的补充与延伸。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2006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要求“每个城区、县(市)都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

整体推进,长效运行。将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统一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整合校内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实施有效性,开发系统的实践活动共性资源及个性资源,建立校内外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编制,构建以课程为核心、立德树人为目标,可持续发展、区域推进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机制。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为:1.福建省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推进、长效运行机制;2.福建省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实施指导纲要,规范校内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3.福建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意见,规范和指导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

三、整体推进、长效运行机制思路

建立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推进、长效运行机制需要做到四个落实。即校内课程落实和基地定位是前提,制度政策是根本,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课程资源开发是核心。

1.着力落实校内课程和校外基地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该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长效运行的前提是确保校内课程落实,明确校外实践基地的性质地位,这是前提、必备条件。

(1)颁发福建省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或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15年了,国家层面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没有颁发,福建省也没有制订相应的指导纲要。这是导致综合实践活动遭遇尴尬,课程无法落实的主要原因。浙江、江苏、广东、重庆、北京、辽宁等许多省市都研制颁发了省级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这些省市地区实施推进走在福建前面[1]。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长效运行的前提条件是尽快颁发可操作性强的福建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颁布福建省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意见,确立基地的性质、功能、地位。目前已建立的县区级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基本都没有明确的定位,既不像中小学,也不像教育行政机构。因而,经费、编制、师资、职称晋升、教研活动等都遇到巨大的困难。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学校级格参照职业高中或普通中学级格设置,隶属于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其教育教学教研由基础教育部门组织指导,教师职称参照普通中学或职业高中评聘。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当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特点,结合中小学校课程设置,把实践活动列入教育教学计划,使实践活动与中小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的综合评价体系。学校应严格按教学计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活动,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

2.制订切实可行的保障制度

政策制度保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确保长效运行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校内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常态运行,校外实践基地长效运行,光靠领导的良知、教师的责任感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

(1)成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与其它学科一样成立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组,统筹规划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每所学校按10-15个班级配备一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负责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和组织实施。县区市省各级教研机构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组织教研活动,指导学校组织实施,评价监督省市县区课程有效落实等。

(2)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或指导任务列入各级职称晋升考核指标,驱动教师主动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建立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统一职称系列。福建省从2007年开始评选了首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高级职称,2010年评选了第一中学特级教师,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职称建设我省走在全国前列,值得赞赏。实践基地专职教师具有职业技能特点,职称实行双轨制,既可按普通中学职称系列评聘,也可参照职业高中系列评聘。

(4)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内容。教育部教基二〔2014〕11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明确指出: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要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及校外实践基地是落实文件精神的最佳载体,可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真实而可靠的依据。建瓯、永安和厦门市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期教学质量检查抽查学科,值得推广和借鉴。希望在我省即将启动的“综合实践素质评价”试点工作中,能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纳入评价要素。

(5)县市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列为教育均衡发展核心考核指标。明确基地性质、教师管理、教师培训。基地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机构,属中小学系列,学校级格参照职业高中或普通中学级格设置,隶属于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基地编制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设置可参照当地中小学标准核定,原则上每个基地配备编制不低于30个,配备能满足机构教学和管理需要、结构合理、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可从社会聘请兼职指导教师;基地教师专业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范畴,根据基地活动发展、变化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基地教师综合素质。

(6)纳入教育督导条例。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外实践基地的特殊性,非常有必要将其纳入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评估,旨在促进有效实施,长效运行。

根据校内外的不同教学要求,还需要制订其它行之有效的管理条例、奖励政策等。

3.着力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观念新、内容新,施于3-9年级全体学生的必修课,没有一支庞大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难以保证课程顺利实施。作为体验性、实践性更强的校外实践基地,对教师的要求则更高。快速建立一支能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队伍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1)师范院校应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师范类专业,师范类所有专业都应兼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举办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班,为各校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

(3)为各县市区基地培养专职教师,现有基地和即将担任基地的教师需集中一段时间,研修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和实践活动设计与组织技能,以适应基地教学需要。

4.着力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承载着中小学生独特的教育功能。要落实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基地的教育教学目标,需要系统的实践活动资源支持,需要通过系列化的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实践体验。国家只指定了校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践活动指南》也只对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专题教育等方向提出了参考活动主题,还没有开发出具体的活动方案。因而,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资源开发或主题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成为开展实践活动的核心问题。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的课程资源开发比校内综合实践活动开发,还需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财力。

(1)编辑福建省小学、初中、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材。10多年来,全国各地编写了不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或资源包,有力地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如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河南、辽宁、山西、新疆等省市自治区,较早就开发编辑出版了全省性统一教材或资源包,有些省市还经过多次修改再版。浙江省2015年8月出版第二套 《新编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河南省2016年6月第二次出版《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这些教材或资源包基本上都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实施渗透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目标和教育功能。应该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成为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拐杖”,有效地推进了当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目前我省主要是使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两套教材,还没有编辑适合本省统一使用的教材。因而,建议组织力量编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南》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用书》,《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手册》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用书》,《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和《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用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基地活动操作手册》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基地实践活动指导用书》。

(2)编写校外实践基地共性主题实践活动方案,鼓励和要求各基地学校编辑特色实践活动方案。以满足基地实践活动需求。

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推进、长效运行是我们期盼的愿景,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福建省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福建省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意见,以推进我省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实施。

[1]邹开煌.试谈“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J].网络科技时报,2005(9).

[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邹开煌.福建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浙江省的比较分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5).

[4]段小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地模式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4).

[5]赵琼.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4).

[6]林美玉,邹开煌.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与常态实施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7]王雯,邹开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规范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1).

G421

A

1673-9884(2016)07-0091-05

2016-05-20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DY201402Z)

邹开煌(1953-),男,福建上杭人,福建教育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基地活动课程
“六小”活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活动随手拍”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的基地我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