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和中职学生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研究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2016-10-25易从艳汪耀武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职建筑工程职业

易从艳 汪耀武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高职和中职学生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研究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易从艳汪耀武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复合能力型人才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但是,教学工作者应该分析中职和高职培养目标的差异,凸显高职专项能力培养的衔接教学,不断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加强职业心态和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真实职场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才能实现高职和中职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

建筑工程技术;高职;中职;培养目标;差异;有效衔接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分析中职和高职学生培养的具体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努力做好一体化衔接工作,在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技术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使其具备适应职业岗位的强健身体素质,进一步掌握各种专项技能,成为具有复合型素质的高级人才。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职和高职培养目标的差异分析

在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素质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不相同。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施工技术,确保在建筑工程测量环节,能够掌握各类建筑材料的使用知识和施工测量基本知识,熟练使用测量仪器。中职教师教学的重点主要是使学生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在持续性的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克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学习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努力提高耐挫折能力,能够基本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需要。而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规范职业行为,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要校企合作,从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培养标准出发,精心设计课程,改进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业务素质和专项能力进行深度培养,使其能够发展成为复合型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高职与中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特点

1.凸显专项能力培养的衔接教学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能力培养活动中,教师应该致力于对学生的专项能力培养工作。从提高学生的工程图纸计算和标准能力出发,有效衔接学生在中职学习阶段的工程图纸识读课程,着重开发学生的结构施工图纸识读与绘制能力,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测绘技术和图表信息读取技术。

在建筑工程专业衔接能力培养活动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在中职学习阶段接触的建筑制图基础知识进行进一步开发,让学生学会建筑工程立体投影相关知识。在中职课程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基本掌握建筑制图、建筑识图与构造的知识,并熟练地掌握建筑结构的相关课程。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中,课程教学需要将中职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拔高,培养学生建筑识图与构造基本技巧,在大量和新颖的建筑CAD制图训练活动中,让学生的能够将中职建筑工程专业学到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应用,并且完成独立自主的建筑CAD制图工作。

2.结合基础知识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在专业能力衔接性培养活动中,教师应该从中职课程能力开发中对学生的工程计算分析能力进行深度建设,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建筑结构一般性计算能力。在工程结构计算能力开发活动中,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的建筑力学(下)和建筑结构(下)中,需要学习静力学、杆系结构的强度与刚度、稳定、超静定结构基本知识。而在高职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致力于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培养工作,加强钢结构施工与验收学习阶段的课程建设,让学生对地基稳定性建设和建筑工程基础性项目施工的力学结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稳固的建筑结构构建承载力计算基本知识体系。在建筑工程课程技术领域开展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工作,教师应该从中职和高职衔接模块化课程设置结构优化的环境出发,实现高职学生能力的有效开发。中职课程中公共基础课2和公共基础课1应该与高职课程中的文化基础课2相衔接,课程的内容应该体现出知识点的对应性。在中职课程的公共基础课1中,利用专业基础平台课的内容,教师应该强化对于学生专业技能核心课的有效性开发工作。在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建设活动中,针对专门化专业技能课1的内容,做出具体的课程内容顶岗实习安排。

3.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

高职院校就业能力培训人员还应该从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职业迁移能力是支撑高职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从事不同职业的保障,可以帮助学生做出科学的就业规划,开发自身的潜能。重视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适应与专业相关的各种岗位。学校应该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方便,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加大对各类社团组织的资金和骨干师资力量的扶植力度。学生参加了学校的学生会组织之后,可以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为以后创造更好的同事关系,更好的与领导相处打造良好的基础。

在建筑工程中职课程教育阶段,学校应该保证学生能够取得建筑工程方向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中职获得了相关的资格证书之后,在高职课程中,教师要进行衔接性的安排,强化专业技能核心课中为其三个月到五个月的实习顶岗教学活动安排,实现对于学生高职阶段专业化专门型技能课程学习,并且努力促成学生取得相关的职业证书。

表1 职业迁移培养过程的教学设计

4.加强职业心态和道德品质教育

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能力,并且能够在满足工作环境中高度安全环境意识的前提下,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日常性的工作中去,为此,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教师可以采用全班学生集体讲座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性格差异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分析,然后通过课程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职业能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优秀学生就业实战的经典案例讲解,采用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职业能力培训方面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个合格的高职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树立就业模范,以榜样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通过优秀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培养乐于奉献和讲社会公德的人生追求精神,使学生参加社会工作之后,能够回报社会,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处理好人际关系,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更好地面对就业途中的各种压力。

5.确保学生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中职学生能力培养活动中,教师侧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态度。而在高职学生能力培养活动中,教师经常使用优秀的人际交流能力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打造更加出众的团结协作精神。在软件技术课程中,重点以C语言教学的知识板块为切入点,强调课程综合实践教学中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基础实现。在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开展C语言面向对象的程序课程教学设计方法改革,通过数据结构优化的方式,实现SQL -SERVER2000类型结构数据教学。在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从数据ADO-NET数据库应用开发的方式入手,实现UML基础软件工程的全面性建设。在高职课程对学生各项知识和能力培养工作中,教师要采用有效手段,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6.开展高职课程和教学质量评价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活动中,学校要评价教师在中职的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基础上,在高职阶段对课程的综合开发能力,对核心课程的重点建设能力,实现中职和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衔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行业新动态,实现建筑行业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学生项目的有效开发。在顶岗实习的真实职业环境下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开发活动中,教师努力培养学生对工程的操作熟练程度。学校要定期组织课程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在教师互评和学生评教意见反馈系统建设中,让全校师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有清晰的了解,也可以采取让学生对教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打分的做法,确保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整体性提高。

三、在真实职场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复合能力

1.高职与企业在培训目标上要达成一致

学生尚未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对企业生产环境比较好奇和新鲜。由于以往学校开展的针对性教学大多局限在理论部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较为轻视。为了改变传统高职教学活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阶段性学习中,企业必须要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训。在每学期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高职院校必须要和企业在培训目标方面,初步达成一致。根据企业季度生产计划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应该按照企业的订单产量的具体情况,具体性地对学期内的课时安排进行相关设置。努力追求师资力量的均匀分布,防止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过程中出现目标脱轨的现象。

2.结合岗位实际更加精准定位学生能力

从拓展学生国内外职业教育新视野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前往企业顶岗实习,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开发,加快学生复合能力培养,以及对学生专业能力的精准定位。因此,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培训的时候,教师应该时刻指导学生注意发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操作上的不足,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及时记录下来,并结合自己在学校学习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向工程单位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

3.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活动中,要满足建设行业人才需求的现状,满足高职阶段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复合型能力的高级人才的要求,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加深入地对学生进行各项专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操作。教师可以采取双层次螺旋递进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实现对于学生岗位适应性能力的开发。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敏锐的专业目光对企业现状进行评价、改造和创新,帮助学生树立就业的信心。

[1]史银志,谭现东.新标准下高职院校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D].山东大学出版社,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59,95.

[2]薛建荣,冷涛.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60-62.

[3]贾海艳.中高职衔接建筑工程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32-34.

[4]任国亮,徐秀维.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群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基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视角[J].学理论,2014(27):196-197..

[5]黄冰,张宪明,余金凤,等.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4(11):100-102.

[6]黄功学,包永刚,张竟超等.基于“三条主线”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构建[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2).

[7]王桂林,孙桂涧,张成,等.浅谈如何培养建筑工程专业高职学生对施工中合同管理和索赔能力[J].科技致富向导,2013(8):24,53.

[8]徐秀维,蒋春霞,顾艳阳,等.基于协同学视角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群构建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9):103-104.

[9]杨晓龙.浅谈加强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2):138-139.

G710

A

1673-9884(2016)07-0087-04

2016-02-20

2015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512)

易从艳(1985-),女,湖北咸宁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中职建筑工程职业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