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合作办学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衔接的研究
——以闽江学院为例
2016-10-25陈栩
陈栩
(闽江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闽台合作办学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衔接的研究
——以闽江学院为例
陈栩
(闽江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闽台合作办学从2009年至今已经有多所高校与台湾院校进行不同专业的合作办学,其中开办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合作院校达到9所,合作专业达到11个,与台湾合作学校达到13个。闽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3+1”模式为主,具体操作是通过双方课程的衔接来完成,在课程衔接的过程中存在课程设置上的拿来主义,课程学分认定上的随意性大,缺少学生对合作院校的课程评价等问题。本文从课程类别的衔接、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学分标准的对接、校企合作的衔接、职业学历与职业资格的衔接、课程体系中考核评估体系的对接这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为闽台合作院校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艺术设计类专业;闽台合作;课程衔接
由于闽台合作办学、学生互换正处在双方高校探索中,对闽台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研究集中在合作模式、合作政策等方面,而对课程衔接的研究集中在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缺少对闽台合作院校同专业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衔接的研究。在闽台交流合作方面林中燕提出培育两岸融合型本科人才应深化素质教育模块引入台湾优质课程,并且建立两岸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1];许明、黄鸿鸿等人提出了促进闽台高等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建议[2];蓝劲松分析了海峡两岸高等教育理念与实际运作模式,比较二者在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的异同[3]。在课程衔接方面,刘育峰指出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建立对职业教育终身制的重要性和构建衔接职教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4];徐芸指出中职和高职的课程衔接应从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结构体系的衔接等方面开展,对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的课程衔接有借鉴作用[5];戴桂荣、张泽指出在终身教育视野下建立开放式的不同级别职业能力与资格的课程衔接标准,提出多种中高职的衔接模式[6];徐青指出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与基础美术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7]。在闽台联合办学研究方面,许德仰、刘国买、李瑜芳等学者对闽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及两岸职业教育的双联制做了比较研究[8][9];张宝蓉对两岸高校扩张时期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做了比较研究[10]。
目前还没有对闽台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合作办学课程衔接和学分互认提出明确的制度和框架,各校以自己的培养计划和学科负责人认定为标准,随意性较大,也缺乏学生对台湾所学课程的课程评价。课题组认为闽台合作办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才培养,实现两岸教育资源共享,而人才培养具体操作是通过课程的衔接来完成,所以亟需深入研究。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的热门专业,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层面提升闽台的教育交流和合作,促进合作院校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为两岸企业提供高等应用型设计人才。其次,本课题研究有助于完善闽台职业教育合作体系,建立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为闽台合作办学院校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为两岸高校搭建更加宽广和稳固的平台,为闽台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衔接、学分衔接和学历衔接与互认、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深入切实地进行人才培养和开展学术交流奠定基础。
一、课程衔接的背景
福建省教育厅于2009年提出在部分高校先行实施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福建省13所院校(12所高职院校和1所本科院校)实施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以促进两岸高职教育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其后陆续有厦门理工学院、武夷学院、三明学院等多所本科、高职院校开设闽台合作专业,部分高校部分专业对台开展交换生短期学习,联合师资培养等学术交流活动。目前,福建省开设闽台合作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院校情况及合作办学的模式如下:
表1 福建省开设闽台合作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院校情况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福建省开设闽台合作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除集美大学以外基本都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或职业技术学院,其特点就是由原来的大专升为本科院校,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而台湾的合作院校也是技职教育为主的科技院校,这些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产业工人为目标,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闽台双方合作院校培养目标一致,更容易相互合作。
二、闽台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不少高校实行“3+1”、或“2+1”的分段对接培养模式,即在大陆学习三年到台湾学习一年,或到大陆学习两年到台湾学习一年。在具体合作的过程中课程的设置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引入50%-80%的台湾合作院校的优质课程,甚至全盘套用台湾课程体系,课程衔接上以合作院校双方协商商定为准。
闽台合作办学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两所不同院校间的专业合作,课程衔接更要考虑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不同课程的课时、考核方式、课程内容、教材选用等内容。一门课程的构成通常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练习册等,各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其整体效益取决于各构成要素的协调与配合[11]。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其共性,头两年的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三大构成,素描、色彩、基础图案等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第三年导入设计专业课,不同专业方向开设该专业方向的必修课,如服装设计专业开设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原理、男装设计、女装设计、服装工艺基础等专业必修课。
所以在课程衔接过程中存在问题如下:
1.在课程设置上一些院校的做法是拿来主义,直接套用台湾的课程安排,由于不同学校相同专业开设的课程不一定相同,所以在大陆院校和台湾院校进行课程衔接的时候容易造成“水土不服”的局面。台湾院校的一些课程与大陆院校开设专业方向有偏颇,从课程名称上就容易造成理解歧义。比如闽江学院学生于大三下学期赴台湾选修台南应用科技大学的《创造力时尚设计应用》课程,课程讲授内容是品牌服装的时尚设计史,而大陆没有类似的课程安排,这些内容在大陆都是作为课后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安排,教学计划中没有这门课。学生返校后只能用《布艺设计与制作》对抵相应学分,显然和培养计划不符。
2.部分院校学生赴台学习返校后需要进行学分认定,对不同课程认定随意性大,缺乏规范的标准。由于课程体系不一致,各课程安排时间不一致,授课方法不同,评价标准不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也不尽相同。台湾的课程是学分选择制,一个学期学生可以任意选课,但是不能低于15学分,不能超过18个学分,而大陆的院校往往都是排课制,按照教学培养计划每个学期所上课程基本固定,学生在选课时并不知道回原校后会上什么课,容易造成学生选修的一些课程在台湾上过了,回原校又安排同样课程,学生回大陆以后就比其他没有赴台湾的同学少上课的情况。
3.大陆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有其共性特点,学生须经过艺术类高考,往往都有艺术类基础。由于台湾学生没有美术基础,所以台湾院校的设计课程都是针对没有基础的学生设置的,就容易造成课程设置太简单,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三、闽台高校合作办学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衔接途径
1.课程体系中课程类别的衔接
大陆高校课程体系中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课五大部分,台湾高校课程类别中通时课程分为核心必修课程和分类选修学群,专业科目又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不同模组的选修这三部分内容。课程类别的衔接可以采取同类相交的方法,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2.课程体系中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学分标准的对接
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不尽相同,需要合作双方对同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深入探讨,根据海峡两岸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闽台两岸学生赴对方学校学习、访学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同时进行互认学分的认定规范。以台湾实践大学为例,其定位就是培养适应时尚产业国际化,文创产业跨界融合的全面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时尚洞察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力。闽江学院海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根据合作院校台湾实践大学的特点,对专业设置重新定位,在保留原有美术基础优势和服装设计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引进包括美容化妆和时尚搭配在内的服装整体造型设计的概念,在服装设计教育的基础上突出整体造型、美容化妆、展示策划和时尚传媒等核心能力的培养,区别于学校原有专业方向,具有明显的闽台合作的特征[12]。
3.课程体系中企业联合培养模块的衔接
根据邱毅的观点,台湾在技职教育里让企业和学校之间产生“建教合作”,在建教合作的架构下,企业、学校、学生成为一个“三赢”的局面。台湾技职教育里出现的能力本位教学使得技职教育训练出来的基层技术工人或者是中层、高层的技术员基本上能够符合市场的需求[13]。目前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院校都很注重与企业的合作,艺术设计类专业毕竟是一个应用型的专业,很多专业都有对应的实习基地,通过相关企业实习基地的实习,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比如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与福建顺邦集团公司合作设立顺邦班,与顺邦集团签订合作培养方案,将教学计划中的生产实习、服装生产管理、服装零售管理、工程训练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形成课程模块组,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满足到企业工作的能力,与企业无缝对接。课程的设计应该以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作为课程整体设计的大纲,将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穿插融合”结合到相应的教学项目中,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缩短与社会企业的距离”这对学生的设计技能的提升起关键性的作用[14]。
所以在课程衔接方面要强化与企业培养的课程模块,结合艺术设计各专业的特点,增加与相关企业联合培养的课程模块,增加课程的实操性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课程体系中职业学历与职业资格的衔接
《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提出改革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制度,进一步压缩文化课考试分值,增加专业技能考试分值,更好地体现“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改革要求。通过在课程体系中加入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既要衔接现有课程又要衔接与艺术设计行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职业技能并考取证书,获得专业的从业资格。台湾的职业院校按照每学年学生技能的培养目标分为二技、四技、九技,学生毕业就可以通过考证获得相对应的职业资格。在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阶段较少开展学生职业技能的考试和认定工作,所以急需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比如服装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助理服装设计师、服装设计师、高级服装设计师、服装打版师、技工、服装制作工(三级、高级)、高级技工、服装陈列师等职业资格认定,陶艺专业有陶艺工艺师、装潢专业有室内软装设计师,环艺专业有环境艺术设计师,平面设计专业有商业美术设计师、插画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认定。我省也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开展对台职业技能鉴定的唯一试点省份。闽台两地联合办职业技能鉴定站,统一职业技能标准,便于应用型专业的职业技能互认,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职业技能和证书,不管是在大陆获得艺术专业的从业职业资格还是在台湾获得,都能得到海峡两岸企业的认同,是两岸合作办学的最大收获。以闽江学院为例,学生入学四年间要修满4个学分的创新学分,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各类讲座、各类竞赛、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获得,其中参加服装制作工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就属于其中一类。这样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就能获得服装制作工的职业资格证书,实习学历和职业资格的无缝对接。
其次是邀请台湾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合作院校学科专业负责人,成立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吸收双方高校专业负责人和合作企业高管参加,加强专业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工作,通过共编教材、共报课题,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海峡两岸本科生通过在校学习—在企业认识实习—考取资格证书—就业的循环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服务闽台经贸企业。
5.课程体系中考核评估体系的对接
大陆学生赴台学习归来后需制定相关标准认定课程学习效果,符合大陆专业培养计划,衔接的基础是课程和通过课程学习所获得的能力,而不是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合作院校有必要对大陆生赴台和回大陆的两个时间点进行考核,考核学习效果和赴台前的基础能力。对课程的评价不仅包括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还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评价者可以利用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完善和提高课程质量。
台湾的技职教育走到今天,其实是因为在李登辉执政的晚期大量的职校转成了专科、专科转成了技术学院、技术学院转成了科技大学,可是却没有良好的退场机制[3]。这点值得大陆院校警醒,闽台合作不是招生的噱头,大量上马闽台合作项目,最后受益者未必是学生和大陆院校,真正在选择台湾的合作院校是要考核台湾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师资水平、国际化背景、学生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大陆的生源优势和台湾的师资优势,避免大陆学生将赴台湾学习变成了赴台旅游观光。我们也要避免不从实际出发的一窝蜂式的搞对台合作。要从互补、双赢的视角去处理交流合作事务[2]。学生在大陆的前两年是学习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打好基础,到台湾院校是提升专业技能、开阔眼界,最后一年回大陆完成毕业设计等课程是对四年学习的总结,最终学生要面向社会,通向社会的出口在大陆院校,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学生的就业压力都非常大,几乎每个学校都将就业率和招生指标挂钩。我们在制定培养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达到艺术设计相关行业职业要求和符合高等教育的特点,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闽台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1]林中燕,陈永正.海峡两岸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交流与合作模式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10(31).
[2]许明,黄鸿鸿.闽台高等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政策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
[3]蓝劲松.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台湾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之比较[J].江苏高教,2001(1).
[4]刘育峰.国家资格框架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依据——基于比较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
[5]徐芸.关于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4).
[6]戴桂荣,张泽.终身教育视野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13).
[7]徐青.高师美术教育课程与基础美术课程衔接现状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8]许德仰,刘国买.闽台应用型本科教育现状与特点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考试,2008(2).
[9]李瑜芳.关于海峡两岸高校实施双联制的调研报告[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
[10]张宝蓉.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之比较[J].台湾研究集刊,2008(2).
[1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6).
[12]吕亚持.新形势下基于闽台教育合作的福建服装专业本科再定位探索[J].艺术科技,2015(7).
[13]邱毅.台湾技职教育的现状及改进[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5(1).
[14]庞浩.基于“3+2”培养模式的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J].职教通讯,2014(12).
G71
A
1673-9884(2016)07-0123-05
2016-06-21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AS14555)
陈栩(1981-),女,福建福州人,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