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改革探讨

2016-04-16谢海燕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微时代诚信微信

谢海燕

(文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改革探讨

谢海燕

(文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恪守诚信,体现诚信美德,可以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因此,诚信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建议从创设诚信教育“微平台”,创新诚信教育“微方法”,提高教育者的“微能力”,吸引学生开展“微互动”和打造诚信健康“微环境”五个方面着手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提高教育效果。

“微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改革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网络的发展使得人际交往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失信失德事件不断出现,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也日趋严重,失信手段不断变化升级翻新,“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诚信教育模式改革的探讨意义重大。

一、“微时代”的基本特征

“微时代”就是以微博、微信等为媒介,以手机、电脑等便携式设备为载体,以短小精悍为文化传播特征的信息传播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3G和4G为代表的网络终端设备得以实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技术与电子纸技术相融合,为人们的网络生活带来了便捷。由于电子纸的重量较轻,具备很好的可折叠性能,这样一来方便了人们的随身携带。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智能化,信息接收端所接受的信息种类也逐渐多样化,信息传播由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大范围的传播功能。在“微时代”,手机和平板电脑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受到了人们的欢迎。随着这些便携式设备体积相对较小,信息展示区域的面积也比较小,但能够帮助人们随时随地的接受信息,可以在无聊的时间查看移动终端,这一优势弥补了其所有的缺陷成为人们掌中至宝,受到人们的青睐。

微博和微信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效率不断提升,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从信息传播的内容上来看,呈现多样化的信息,有着较强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其主要特征是传播的内容短小精悍,传播设备多样化,微博、微信都对发送的信息字数有一定的要求,微博的信息字数一般不能超过140个字,只要具备网络,在手机或者是电脑上都可以发布信息,这使得信息更新较快。人们从接受微博信息到浏览信息都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进行,这决定着信息发布在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受众,就必须对其发送的信息进行科学化处理。

二、“微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诚信是大学生基本的道德品质

诚信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个人来说,诚信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大学生的诚信主要体现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但是,近年来受到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上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伪造简历、拖欠助学贷款等等诚信问题日益突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所受教育程度较高,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国家的希望,其道德品质不仅要符合社会规范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行为活动中恪守诚信,体现诚信美德,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诚信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诚信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大学生走向社会时,诚信是用人单位衡量一个应聘者的基本准则,也是基本素质。拥有诚信,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处理好工作中以及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才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本身是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要求。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一是要创设诚信校风、学风,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二是要将大学生的学习诚信、交往诚信、就业诚信、经济行为诚信、校园行为诚信,以及大学生诚信修养的方法与途径等作为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三是建立规范、科学、操作化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来强化诚信道德教育,并建立诚信考核体系和诚信档案等。以上这些都是高校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诚信教育,导致失信问题尤为突出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直提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的全面指的是“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受传统应试教育发展的影响,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中,重点还是侧重让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而诚信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基础,自然也被忽略,导致学生的诚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在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体系。

(二)诚信教育传统封闭,跟不上网络的时代步伐

当前大学诚信教育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如,开班会、举行宣传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方式传统封闭,难以提升教育效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改革触动了各方的利益,出现了利益失衡现象,从而引发了社会矛盾,导致社会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凸显。社会上的信用缺失不断蔓延,给处于思想尚未定型阶段的大学生造成诸多不良影响。此外,由于诚信制度缺失和诚信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失信者在一些场合下获得丰厚的利益,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互联网的进步给诚信教育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形成严重的阻碍,因为网络世界的虚拟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度弱化,也使得现实社会维系真实人际关系的诚信效力降低。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并不适应网络时代新诚信环境的要求,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规范,从而加快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失信程度。

(三)诚信教育内容空洞,统一教学忽视个体差异

高校诚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诚信教育还是占据较多的内容和课时,通过诚信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但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比较空洞,涉及的范围较大,脱离大学生实际。授课主要采用统一说教的方式进行,忽视了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对诚信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尤其是缺少现实中发生的大学生失信的鲜活案例,这就导致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诚信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改革探讨

(一)创设诚信教育“微平台”

当代是信息化主导的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信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工具,微博、微信更是大学生常用的沟通工具,高校可以借助网络化方式,在开展诚信教育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创设诚信教育平台,利用微平台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在网络上主动接受学校实施的诚信教育课程。为了提高诚信教育的严肃性以及权威性,学校还可以借助于传统教育的平台来加强教育规范。另外,在开展诚信教育时,教师不能只是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进行相关理论的教育,而是要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交流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满足学生接受教育的要求。同时,诚信教育不能够只是局限于课堂上,应该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意识。

(二)创新诚信教育“微方法”

对于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教育方法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在开展诚信教育过程中,可以借助“微平台”,创新“微方法”,提升诚信教育的有效性。诚信教育“微方法”的创新和完善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进行:一是通过微博和微信平台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沟通关系,形成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诚信学习;二是搭建多样化的“微平台”,发布一些与诚信教育相关的信息,让学生根据需要对诚信教育的信息进行自主选择;三是加强对“微平台”的监管,因为学生会利用“微平台”发布一些信息,教师要加强对信息的监管力度,通过分析和观察的方式来掌握学生的诚信价值观的树立情况,进而判断学生的诚信,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减少失信行为在学生中的蔓延。

(三)提高教育者的“微能力”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首先,高等教育者工作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热爱教育工作,关心学生,将自己融入大学生中,亲身感受他们的生活乐趣和困惑,才能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指明方向,创新符合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最佳方法。其次,面对这种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积极参与网络技术培训课程,并且定期开展新媒体教育交流活动,以此来提升使用网络、微信和微博的水平,为诚信教育打好基础。学校还应该提供特定的研讨环境,聘请专门的网络媒体技术人员,和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讨“微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方法。学校还可以支持和鼓励教师创作新媒体作品,利用新媒体作品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

(四)吸引学生开展“微互动”

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诚信教育“微平台”经常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搜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充满正能量的喜闻乐见的微博,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选择一些有关诚信教育的案例,借助微信、微博图文并茂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增添更多的活力与生机。除了课堂教学对新媒体的应用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通过新媒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行师生互动,一来可以方便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二来可以搜集很多学生思想动态,为进一步开展诚信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五)打造诚信健康“微环境”

“微时代”将人们带入信息爆炸的时代,而微博和微信的应用门槛较低,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大学生又是使用微博、微信的庞大群体,人云亦云,不会对一些信息进行查实,只是一味的转载,这样给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途径。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进入到网络中,通过微博、微信发布一些虚假信息进行炒作,通过这种方式谋取一定的利益,从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形成了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微博、微信传播的信息进行监督。首先,应该坚定微博实名制的推行政策,一人一证只能注册一个微博,这样可以有效遏制造谣信息甚至一些虚假信息,并且能够约束网民,构建良好的微环境。其次,应该加强对网络公司或机构的监督力度,发布信息需要加强核实,避免造成严重的威胁社会及他人安全的事件出现,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良好的网络“微环境”。

“微时代”对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较多要求,高校开展诚信教育时,要充分认识“微时代”的特征,更新诚信教育观念,利用“微媒体”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

[1]吴荣军.德育生活化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江苏高教,2015(3):127-129.

[2]马建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多维度考察[J].教育探索,2013(2):104-105.

[3]易红梅,陈玉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2):108-109.

[4]邓红彬,姚红.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133-134.

[5]黄俊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29-131.

[6]陈锡敏.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三个维度[J].高校理论战线,2011(2):48-50.

[7]马学思.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建设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2.

[8]刘兴华,周顺,许颖,等.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4(21):263-264,265.

G417

A

1673-9884(2016)07-0052-03

2016-05-05

谢海燕(1981-),女,湖南衡阳人,文华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微时代诚信微信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微信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