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2016-04-16温映雪郑传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温映雪 郑传芳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温映雪郑传芳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目前经济依旧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阶段性矛盾问题,经济步入新常态。面对这些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贯彻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运用国家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实现中国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新常态;经济建设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到:“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1]这是我们党的领导人首次作出经济“新常态”这个判断。同年九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常态做出了详细的论述“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化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

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困境

(一)经济增速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平均增速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但近三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增速屡创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新低。尽管近年来由于经济体量变大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我国经济增速,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依靠大量消耗资源,在要素和投资驱动下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发展已经面临瓶颈,经济结构转型迫在眉睫。

从供给层面上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间接导致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了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落后导致资源成本以及环保成本的上升,加重了企业运营的负担,进一步阻碍了我国经济增长。

从需求层面上看,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的情况下,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又有抬头趋势,给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了影响。依靠国内消费短期内又无法消除过剩的产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经济结构问题

在产业结构方面,目前我国传统产业供给幅度高于需求,由于人口红利的退化以及资源成本的上升,限制了我国本身就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制造业的发展。尽管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有所加大,但服务产业发展依然相对落后。因此结构调整优化依旧是深化改革的重点。

在需求结构方面,对外依存度过高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一直以来的忧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外消费市场一直萎靡不振,各国出于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的目的纷纷采取相关贸易保护措施,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在城乡结构方面,我国城乡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第一,乡村经济增长速度远低于城市。第二,农村人口收入水平远低于城市人口。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有限资源难以合理配置,以及统一协同发展策略无法实施导致的。因此,加快城乡一体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除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之外,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严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较快,逐渐拉大了与内陆地区发展的差距,再加上资本的逐利性,资本更愿意流通到资本密集、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同时还带来了收入差距加大的问题。

在收入结构方面,由于资本要素的自由流通,加上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后,无法解决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问题,导致资本拥有者在分配过程中获得比劳动者更大收益,社会贫富差距变大,使全面深化改革成为解放社会问题的关键。

(三)经济驱动问题

从消费市场方面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消费市场压缩,而国内市场,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对产品质量显著提升的特点。在供给方面:第一,一部分国外制造企业从我国撤离返回本土带动当地经济;第二,一些拉美与东南亚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低于中国。因此我国必须以全球的视野实施创新战略,才能实现由量转向质的跨越,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生产领域创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差。企业自身忽视了创新的重要性,企业缺乏创新的团队,科研费用占生产成本比例偏低。企业更愿意花少量成本直接模仿他人产品,而缺乏知识产权也使得企业在发展中受到了限制,当发生贸易摩擦时还可能因“山寨”他人产品而受到严重的惩罚。由于长期缺乏核心的知识产权,我国企业一直处于全球制造分工以及分配的底端。这不仅消耗了我国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也使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可持续性。二是技术发明者与生产者无法对接,产学研难以结合一直以来是我国自主创新实现突破的重大阻碍。我国的专利数量巨大,却往往无法投入到生产之中,而企业自身又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在生产过程中,在这种环境下导致大量科技成果与资源无法有效地利用,使得我国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匮乏。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不够完善,对待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打击力度不强,直接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自主产品研发,也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金融市场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的金融制度无法完全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时还会起阻碍作用,许多金融制度都是在金融市场发生不良事件后倒逼而进行改革的,这种现象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动荡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如果金融市场制度与市场发展依旧无法相适应,一旦系统性风险的聚集与扩散得不到制度的有效监督和保障,将为金融市场投机行为打开方便之门,间接影响实体经济资本,容易造成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扭曲,动摇实体经济的根基,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3]

(一)贯彻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始终是事关我国改革成败的重大课题,我国目前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开放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展现了其生机活力,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结合,首先避免了在改革过程中出现重大的国有资产流失,正如林毅夫教授反复强调的那样:“在政策负担没有消除的情况下,贸然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只会助长腐败之风,不会对改革的进展产生任何实质性的益处。”[4]其次控制了私有制企业盲目逐利、投机倒把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行为,使得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强有力的应变力与活力,市场经济得到有效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处于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发展其成为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现代化企业,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在非竞争领域,要明确不同行业领域,以及不同地区的国有企业所承担的责任,继续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对于保证我国经济独立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角色,更多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非仅从盈利性出发。对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有利于”,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5]这一重要论断,为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标准,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运用国家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效用

邓小平曾经说过,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手段,市场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精简政府职能,减少因政府权力过大导致的经营审批程序过多、生产活动干预过多等问题。要通过市场内在机制调动整个市场个体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效率与收益。通过充分的竞争,加速促进社会发展,给市场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从而使市场整体逐步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提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6]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让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第一,消除市场盲目消耗式增长将给资源、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要由依靠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转向依靠先进科技水平,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素质,大力发展创新驱动的循环经济。第二,解决好由市场化局限性引起的地区发展和个人财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在地区发展方面,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利用城市的现有基础设施带动乡村的发展,从而完善优化地区发展空间的结构。在个人财富分配方面,我国应积极实施合理的累进制税制,保证再次分配的合理性,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三,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投入,在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方面全面提高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在城乡居民均等享受公共设施服务的同时拉动我国的内需,使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7]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第一,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政府对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可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给予初创或者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大企业给予低息或者无息贷款,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对各行业相关企业项目审批、经营管理、资金扶持等在政策上进行差异性对待。实现对朝阳企业的扶持和鼓励,对夕阳行业在帮助消耗过剩产能之后,鼓励其加快企业改革,引导企业重新寻找经济增长点。

第二,加快产学研结合。首先,高校、科研院所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重视和加强产学研结合。在高校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收入分配等方面对产学研结合成效明显的科研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奖励。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相关的对接平台,帮助科研人员与企业对接,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市场需求的商品,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共进环境。其次,保护知识产权。法律上对创新者的科研成果的保障将促进创新者的创新内动力。因此,我国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大知识产品的保护力度,加快制定国家相关产品的技术标准。

第三,强化金融创新功能。首先是金融体制的创新,现代市场的信息流通性和不对称性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对金融市场体制的创新,要加强对市场的引导、优化和完善市场的组织系统、政策系统、信息系统。其次是要积极鼓励金融产品适当创新,在金融产品与其承载的标的物相适应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衍生产品其规避基础产品市场交易和管理的风险的特征,保证整体市场在有效监督环境下,市场中的产品以及其衍生品能够更好的为市场整体健康运行提供保证。

(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实现中国梦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路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8]

在深化改革的经济建设中,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到全球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的贸易联系和经济发展之中。积极探索我国长期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布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一,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实现我国与其他国家生产要素的互联互通,从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抓紧实现从小额结算和人民币跨境结算向更大范围的人民币结算关系转变,通过提升人民币结算功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进一步推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实现协同发展。第二,加速“一带一路”的建设。伴随着近年来我国制造产业能力显著提升以及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增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建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适时提出,我国具有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制造业目前拥有巨大的市场。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带动中国标准走向海外,不仅国外对核电、机场、高铁、港口建设的需求将带动中国经济增长使中国基础设施得以推广,而且能全面提升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强化中国在世界贸易规则上的制定权,使中国制造拥有持久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1]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N].人民日报,2014 -05-11.

[2]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N].人民日报,2014-11-10.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4]赖风.新自由主义对国际金融危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164.

[5]周人杰.国企改革,为全民福祉而战[N].人民日报,2015-07-22.

[6]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求是,2013(22):19-27.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N].人民日报,2013-10-02.

[8]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N].人民日报,2014-11-07.

F121

A

1673-9884(2016)07-0001-04

2016-05-12

温映雪(1991-),男,福建龙岩人,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郑传芳(1953-),男,福建福清人,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