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缺失与构建

2016-04-16汪素娟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史归属感校友

汪素娟



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缺失与构建

汪素娟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普遍偏低。文章主要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缺失的表现,以提升校园软实力为切入点,提出构建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具体途径。

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缺失;构建

引言

2014年,全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招生规模达到337.98万人,是“十二五”规划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与2013年相比,增长约6%,当前社会正处于大批量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时期。与此同时高职生正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在充分享受着当代社会民主、自由的同时出现个人自我意识空前觉醒的状态,导致身份定位模糊、集体荣誉感缺失、生活积极性不高、精神家园迷失等问题,在校综合表现为学校归属感不强。众多研究表明学校归属感影响学生的学业行为、学业情绪、学业成就、心理健康等,进而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高职生在这样的培养环境下,如何增强他们的学校归属感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缺失的表现

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笔者都切身感受到高职生对学校情感越来越淡漠,相关研究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2012年,吉林大学等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均值为3.3861,其中,重点学校归属感均值是3.4115,一般本科是3.1420,高职高专是3.0923[2],说明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高职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最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宿舍人际关系紧张,交往密切程度低

如今绝大多数在校高职生都是独生子女,与过去相比,无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物质经济条件都相对宽裕,高职生普遍存在生活中包容性不够,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身边人感受等问题。在与朝夕相处的舍友相处时,交往密切程度较低,出现问题就退缩,常包裹着防御性与舍友相处,个别宿舍甚至会出现矛盾尖锐的人际碰撞。导致当代高职生误认为在校知心朋友难觅,归属与爱的需求很难在宿舍实现。

2.班集体认可度低,集体荣誉感欠缺

部分高职生对班集体认可度低,班级内常存在小团体、小派别,同学间交往圈狭窄,交流主要集中在宿舍内,不愿主动与班级其他人互动,对班级集体事务不关心、不支持,缺乏激情,甚至少数同学抵触班委,不配合班级整体工作安排,对自身在班级角色的定位模糊,更不用说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综合表现为班级凝聚力低下,同学集体荣誉感欠缺。

3.对学院境况了解甚少,课余活动参与度低

高职生普遍对学校校史校情了解不多,甚至不清楚校训内容,关于学校的办学宗旨、校园文化等引领性的理念重视程度不够,常出现学习内在驱动力不足,不能及时主动调整学习目标和方式。课余时间利用率低下,活动参与性低,活动仅成为能歌善舞同学的专项,出现活动精英化发展趋势,更多的同学选择宅在宿舍。他们在不满足在校生活现状的同时,又不配合学校管理,甚至出现反抗情绪,积极主动改变的意愿不强。

4.忽视未来职业规划,缺乏理想信念

高职生由于自身定位较低,固有的学习习惯不佳,自信心不高,意志力不够坚强,在校学习期间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学业、生活、就业等压力源众多,容易出现身心疲惫状态,引发不良情绪,消极面对生活,忽视未来的职业规划,缺乏理想信念。

二、构建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途径

作为教育一线工作者,深切感受到增强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个体因素、社会环境、高职院校本身等要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当代高职生学校归属感。构建和强化高职生学校归属感不能一蹴而就,需多管齐下,通力合作,建构起一个立体化、多元化、全方位的培养模式。本文将提升校园软实力作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培养和增强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具体途径。

1.传播校园文化,尽享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高校软实力的核心,贯穿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同时,还具有抽象性、开放性等特点,是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的关键一环[3]。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招生就业竞争激励,很多院校迫于形势把工作重点放在基础的硬件设施建设上,忽视了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导致高职生课余时间常感生活枯燥,找不到大学的感觉,精神世界空虚。一些知名学府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与母校产生较深的情感连接,学校归属感油然而生。高职院校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不能忽视校园文化这一好平台和有利阵地,发挥其作用来增强学校归属感。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千变万化,载体丰富多彩,学生参与校园活动越积极,付出的心血越多,感情联系自然就越深,与学校的关系就越紧密,累积的学校归属感就越厚。提倡学校真正以生为本,积极利用各项资源,从社团活动、校园主体活动、科技竞赛、文体比赛等多方面着手,切实增强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从绝大多数高职生的需求出发,让他们走出宿舍,享受校园文化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成长成才,树立高职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学校归属感。

2.学习校史校情,发挥校友作用

大学的历史沿革记录着学校整个发展历程,具有深厚的文化印迹,凝练着无数爱校情怀,是提升学校归属感的最佳素材。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校史校情中典型事迹和人物,通过这些奋发向上的人和事感染激励学生积极求学。了解校史校情的途径很多,除了入学教育的专题还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开展,比如组织校史校情知识竞赛、参观校史官、庆祝建校日等等,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学校的前世今生,与学校共荣辱。

校史固然重要,但贴近现实生活的学长学姐对在校生影响更大,榜样师范作用更直接。高职院校也要充分挖掘校友资源特别是优秀杰出校友,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校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学校可以借助网络,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式模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与校友有效互动。一直以来,优秀校友回访、参观母校,对学生有着天然吸引力,可通过邀请校友来母校招聘,开设校友论坛等形式,让在校生形成“只要我肯努力,也能像学长学姐一样优秀”的信念。以校友作为情感的纽带,让在校学生与学校产生更深的情感依恋,增强他们的学校归属感。

3.优化教学资源,强化教学效果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不言而喻,高职院校发展壮大的生命线是教育教学质量,而教学资源是教学质量的强力保证,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要素。所以要建立一支思想品德高、专业素质强、善于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一是针对辅导员、班主任等面对学生的一线教育管理人员,在实现高效教育管理的同时,力争为学生提供人性化、全方位服务,确保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有专人指导,而且在生活上有人文关怀,成长路上有人相伴。二是针对专业课教师。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他们对学校教学满意度的关键要素,要选用专业知识强、操作水平高,乐于奉献的人授课,增强教学质量。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职业导向的教育,培养技能复合型人才,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成为优秀的“双师”型、“实战型”人才,满足培养学生的综合要求。

4.融入企业文化,体现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学生从心底里认可“条条大路通罗马,职业蓝领也是成功人士”这一就业观,能增强他们对自我的认可度。所以为了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和择业观,学院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有必要融入企业文化。教学上,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际操作的训练,安排学生下厂调研学习,落实产学研相结合方针政策。院校可与专业相符的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为高职生增强下厂学习的机会,正面了解厂景厂貌、生产流程。校园活动上,可借助各种活动阐述企业文化,比如邀请企业家作专题讲座,举办操作技能比赛,通过橱窗展示企业特色等。让学生真真实实了解企业,认同企业,最终爱上企业。

总而言之,高职生学校归属感欠佳,院校应该从自身出发不断修炼内功,不断增强软实力,将学校打造成气质与精神的集合体,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校魅力。学生在学校找到生活的方向、努力的目标,自然会主动融入到大学生活中来,从而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1]赵联防.大学生学业情绪、学校归属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9.

[2]梁栋,刘娜娜,王淑华.高校学生学校归属感影戏因素实证分析[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1):54-59.

[3]彭正霞,浦伟.校园文化满意度对学生归属感的影响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7(3):45-48.

[4]杜好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5]包克冰,徐琴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2): 51-54.

[6]郑晓茹,陆卫群.浅谈高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问题[J].南方论坛,2012(8):60-62.

Lack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ense of Belonging to College

WANG Su-Juan

(Centre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Wuhu241000,China)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social demand for skilled talents, vocational colleges enlarge their enrolment. Howeve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ense of belonging to college were low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ck under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and puts forward concrete means of constructing the high vocational students’ belonging to college with enhancing the soft power on campu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vocational students; belonging to college; lack; construction

G718.5

A

1672-4437(2016)01-0013-03

2015-11-13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项目“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生学校归属感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2014Yjyxm36)。

汪素娟(1987-),女,安徽芜湖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校史归属感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