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发展文献综述

2016-04-16王瑜琳詹富鑫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科斯交易成本契约

王瑜琳 詹富鑫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上海 201620)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发展文献综述

王瑜琳 詹富鑫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上海 201620)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观点的堆积,而是在一个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新制度经济学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不到100年的时间,却包含了许多理论和观点。本文从其相关理论的方面,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做一个梳理。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

一、新制度经济学概述

人们常将经济思想史比作一条长河,这条河流的主干便是经济学的主流流派,如由亚当·斯密开创的古典经济学、以马歇尔为代表人物的新古典经济学、美国大萧条时期兴起的凯恩斯经济学等;而大河的支流则是经济学的非主流流派,如盛行于19世纪40至60年代的德国的历史学派、以凡勃伦、康蒙斯为代表的制度学派、以加尔布雷斯为主要代表的新制度学派等。

二、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到了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他指出这个成本包括两个内容,分别为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和谈判与签约的成本,而这正是交易成本的主要内容。科斯于1960年发表的另一篇文章《社会成本问题》中,明确使用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并且对产权制度安排与交易成本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三、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发展

(一)产权理论

科斯定理所揭示出的产权问题,让人们意识到产权安排会影响到资源配置效率。由此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围绕产权的基本问题进行探索,逐渐形成产权理论。

科斯定理中提出对产权的初始界定十分重要,并且揭示了产权界定的基本原则,即在给定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应将权利界定给能带来更多产值增加的一方。

作为产权理论的最主要贡献者,科斯却并没有说明产权界定的程度。对此德姆塞茨做了进一步研究。他在《一个研究所有制的框架》一文中写道:“所有权束的残缺没有包含到科斯的问题中,他的观点中所包含的是所有者之间的完整权利束的安排。”“科斯的所有者特性问题也是指得到了很好确定的私有权。不过完全私有制的意思是很含糊的。”

(二)契约理论

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科斯将企业看做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从而后续的经济学家开始了对契约理论的研究。从其制度特性来看,契约是用来约束交易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微观制度。诺思指出:“契约是制度的一部分,是一种微观的制度。”从其功能来看,契约被当成一种约束交易的工具。佩杰维奇在《产权经济学》中提到:“契约是人们用以寻找、辨别和商讨交易机会的工具。”

詹森和麦克林于1976年所写的《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一文中,研究了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并对代理成本进行了分析。代理成本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并且信息是不对称的。

部分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即使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只要缔约者是理性的,仍然可以通过订立一个全面的契约来对问题进行规范,即只要能够设计合理的契约,对相关问题进行明确界定,执行契约是没有问题的。本质上委托代理问题中的契约设计仍然属于完全契约理论,即没有考虑到契约的不完全性。

(三)企业理论

在科斯提出什么是企业和企业的边界在哪里这两个著名的问题之前,企业只是一个黑箱子,用来表示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在《企业的性质》一文发表之后,新制度经济学家便开始对企业理论进行研究,并形成不同派别的企业理论,但其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于:企业的性质有哪些?如何确定企业的边界?

1.企业的性质

科斯对新古典经济学完美的价格机制提出疑问:在零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人们为什么会建立企业?对此科斯揭示出交易是存在成本的,而通过企业替代市场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因此科斯认为企业的性质就是异于市场契约的一种新的契约,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企业是一种长期的、不完全的契约。

对于科斯将企业定义为契约的一种形式,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同这种观点。但是他们并不同意市场交易的费用的提高能够增加企业内部组织资源的比较优势这一观点。在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中他们提出了队生产、队组织计量产出以及偷懒问题等观点。除此之外,他们对企业是雇主与雇员签订的长期契约这一点也表示反对。在《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一文中,他们写到:“无论是雇主还是雇员都不会被那种必须继续他们之间关系的合约义务所束缚。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长期合同不是我们所说的企业组织的实质。”

此外还有威廉姆森、张五常等经济学家,也坚持了企业的契约性质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尽管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企业契约结构、契约内容等方面有不同的看法,但对于企业契约性质这一点,是保持一致观点的。

2.企业的边界

科斯在提出企业为何存在的同时,也提出了企业的规模能扩大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他认为由于内部的交易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才出现了企业。因此当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就可以继续扩大。当两者相等时,企业就达到最佳规模。

科斯的理论忽略了几个重要的方面:企业具有市场无法替代的生产功能,即企业存在仅是为了交换而没有生产;哪些因素决定了一笔交易的成本是在企业内部进行低还是在市场进行低。对于这些,后续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改进。

威廉姆森在早期的企业边界理论中引入了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频率这两个概念。他认为随着资产专用性的加强,发生交易的可能性越小。这时就会出现一方买断,完全控制交易,即一体化。在威廉姆森的后续研究中,他将企业边界理论模型化,引入了企业治理和市场治理的权衡,对“随着资产专用性水平的提高,企业规模却不能无限扩大”这一问题做出了解释,即企业的最佳规模需要同时考虑一体化带来的收益和成本。

四、总结

20世纪80年代,中国主要引进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化阶段。从这一时期开始,新制度经济学便在中国传播开来。无论是其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还是制度变迁理论都对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与文献,为我国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1]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3]菲吕博顿,平乔维奇.产权与经济理论,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4]哈特.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6]阿莱希.产权理论的发展,载新制度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7]诺思.交易成本、制度和经济史[J].经济译文,1994(2).

[8]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9]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猜你喜欢

科斯交易成本契约
一纸契约保权益
“美国老爹”性侵案被推翻引众怒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
阿里巴巴并购新浪微博的动因分析——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