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的艺术
2016-04-16肖孟佳
●肖孟佳
说服的艺术
●肖孟佳
说话是什么?在林语堂先生眼里是一门艺术;在刘震云的小说《手机》里,它是费教授的书名;在卡耐基的成功学里,它是一种工具;在郭德纲的相声里,它成了一门民间曲艺;在天天拿话筒主持节目的蔡康永笔下,它成了一项最划算的事情。善用语言是一门技能,有时候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服”教育,便是高校辅导员善用语言艺术的一种教育方式。
说服,要因人而异。世上没有能开任何锁的万能钥匙,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样,说服学生,只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及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辅导员要先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及思想状况,对学生的家庭、性格、爱好、情绪、态度等有着充分的了解,清楚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在全面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还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况而异地进行说服教育。对性格开朗、直爽的学生,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对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的学生,应由远而近,旁敲侧击;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可采用商讨的方式;对成绩好的学生,可直接提出他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建议;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可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提出建议;对同一个学生,还要注意选择说服的时机。做到这些,说服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服,要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启发自觉。道理要讲得透彻、入情、合理,事实要摆得真实、具体、充分、有力,要使人确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进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动,心悦诚服。既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只讲“理”,不讲“情”,学生便不能真正地被感化。作为辅导员,要能善于融情于理,融情于辞,言之为出,情在理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笔者所负责的系里有一位男生,因为沉迷于电脑游戏,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失去了学习兴趣,谈起电脑游戏津津乐道。了解他的情况后,便找他来谈心:“你知道吗?在老师心里,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但如果现在不掌握好基础知识,就你现在的成绩,老师担心你今后不会有长远发展,但老师相信,如果你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先做你应该做的事,再做你喜欢做的事,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说不定在计算机方面也会略有成就,努力吧,老师期待着你。”谈心完毕,该学生表示深受感动,并表态会控制自己玩电脑的时间。从此,他不再沉迷于电脑游戏,不再萎靡不振,成绩也略有提升。这件事说明,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更好地发挥说服的作用,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说服,要委婉生动。作为辅导员,在说服学生的时候语言表达要恰当,有了感召力,说服力自然就强起来了。苦口良药虽利于病,但因苦口,人们常不愿意吃;逆耳忠言虽利于行,但因逆耳,人们常不愿意听。如果辅导员能化苦药为甜食,变“逆耳”为顺耳,那么学生就乐意接受了。所以,在说服学生时语言要仔细斟酌,三思而后“说”。从而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最终收到理想的效果。
很多人把“说服”看作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枯燥无味的说教,很多学生因太过僵硬的“说教”口服心不服,甚至心生反感。而作为高校辅导员,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又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服者”。辅导员要能灵活运用说服的艺术,将单调的说教变为润物细无声式的说服教育,学生就会心悦诚服,从而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