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平凡而又真实的语文课——评旷香莲校长执教的《船长》
2016-04-16李崇凯
李崇凯
一堂平凡而又真实的语文课——评旷香莲校长执教的《船长》
李崇凯
有人说,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从老师到校长,从校长到讲台,这条路很远,但也很近,远的是经历,近的是内心。走进旷香莲校长的课堂,仿佛看到了她真实而又丰富的语文教学之路。
她执教的《船长》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是语文版六年级上册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这也是一堂感人至深的阅读课。文字里散发着人性的光芒,课堂内弥漫着情感的氤氲。
一、有备而来
旷校长身为衡山县店门中心完小校长,工作芜杂,任务繁重,但她总是会花很多的时间备课。本次授课以船长为核心,从语言入手,运用品读的方式,编织一条串联课堂的珍珠。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很精巧又恰到好处,一句话、一个设问、一段视频都颇费思量。学生朗读方式的变化、教师语言的精炼,无一不体现授课者的良苦用心和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另外,教学设计紧扣教材编排特点,突出略读的特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德国语文教学大纲里有一句话:“一定要让学生拥有对课文第一印象的权利。”从课堂表现来看,执教者贯彻“我的课堂我作主”的思想,强调学生自读自悟,从而达到实践应用、独立阅读的目的。备课阶段定位准、思路明、设计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
二、倾心而上
著名作家林语堂曾对写作之事有一精妙比喻:“作文只须顺势,如一条小河不慌不忙,依地势之高下,蜿蜒曲折,而一弯溪水妙景,遂于无意中得之。”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披文而入,顺势而为,不做作、不虚假,方为真语文,大境界。旷校长课堂上的姿态真实自然,温和而不沉闷,生动而不浮躁。
1.课堂的核心是语言。余映潮老师说:“语言教学是课文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只是课,不是美的语文课。语文课,老师必须与学生一起美美地听,美美地谈。”旷校长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语言这一根本,反复阅读、重点品读、分角色朗读,借语言的体味来感受人物内在神韵。
师:60个人全被救了,可他自己呢?
生:随着轮船一起沉没了。
男生读:“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柱,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师:同学们有什么疑惑吗?(小组讨论)
生:为什么船长不走?
从临床上来看,孕妇年龄越大,产后忧郁症的发病率越高,这可能与产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很多产后抑郁症的女性在产前就已经有先兆,如常常莫名哭泣、情绪低落等,这时家人一定要多加安慰,安抚孕妇情绪。
生:面对死亡,船长为什么如此平静?
生:为什么把船长比作雕像?
生:船长的使命是保护乘客。
生:是船长的做人之道。
师:是英雄的本质所在!是啊,悲剧往往更能震撼人心,让我们永久地怀念,这就是悲剧小说的魅力。现在让我们把悲伤化作深情的凝望,再次通过朗读缅怀我们的英雄船长吧。
学生深情齐读。
这是一段对船长英雄本质的解读,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讨论中释疑,在教师的点拨中豁然开朗,又在朗读中完成一种情感的表达。
师:船长是怎样安排救援的?
生读:“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师:同学们有疑问吗?
生:为什么要妇女先走?
生:妇女是弱小者。
生:为什么要让船长断后?
生:保护乘客安全是船员的责任。
师:为什么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请揣摩加字词的含义。
生: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把自己忘记了。
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不是讲授,不是灌输,而是在交流中发现,在互动中感悟。这种体验式教学是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位置上,不越俎代庖,让学生自学自悟,远远胜于教师的苦口婆心。学生静静地听、从容地说、有要求地读,浓浓的语文味散发在课堂当中。
三、水到渠成
有人问什么是有效教学?旷校长的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实在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有效目标。
1.字词掌握到位。师生纠正了“顷”和“嘈”的读音,并重点分析了“呼号”和“薄雾”两个多音字。
2.语句朗读到位。灾难的场景、船长的命令、船长与船员的对话、船长随着轮船的沉没,无一不让人身临其境,让人感怀动容。
3.人文思想浸染无痕。船长的语言、船长的神态,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船长的英雄气度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长甚至一生。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人文力量。
有位老师说过,理想的语文课堂氛围是“平凡、真实、快乐”,真心地、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们求真、向善、尚美。我想,旷校长这堂课用平凡、真实、深刻来定论,一点也不为过。
当然,如果语文课堂里再多些词语内涵的分析,学生也许会有更真切的体验,很多难以言说的情感和心理可能就会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