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分析视阈下高校ESP教学探索

2016-04-16汪卫芳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ESP教学改革

汪卫芳,孙 颖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需求分析视阈下高校ESP教学探索

汪卫芳,孙颖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摘要:ESP教学是社会发展、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和提升的需要.在进行ESP教学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高校ESP教学存在的不足,从如何有机衔接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研究及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提高ESP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需求分析理论;ESP教学;改革

1ESP的含义及必要性分析

1.1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ESP概念

ESP是英文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简称,意思是专门用途英语,相对于普通英语而言,其教学内容与特定的专业和职业密不可分.ESP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拓展,主要是为了满足学习者对特定行业语言应用技术的需求,也能够实现在实际工作中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需求分析理论(needs analysis theory)是ESP教学的核心理念,包括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两层含义.该理论强调语言教学中既要分析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动机和使用英语的情况,也要分析学习者为了在将来的学习或工作中有效地交际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要将语言分析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需求分析理论是ESP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基础,也是ESP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才需求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定工作领域内的英语交流能力也越来越受到行业的重视,这种基于需求分析的专门英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据统计,当今世界的英语交流有80%是以专门用途语为媒介的.因此,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ESP课程,如外贸英语、旅游英语、机械英语、护士英语、计算机英语、电子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新闻英语等等,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而金融的全球化当然也需要该领域的专门英语,金融英语、保险英语、投资理财英语等也就应运而生.

1.2高校开展ESP教学的必要性

开展ESP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而日益频繁的交流离不开语言的沟通,各行各业对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交往与合作的不断深入,作为重要社交工具的英语也更加体现出了它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外语能力的需求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趋势[1],也就是说一般的外语技能已经很难适应市场需要,社会需要更多既熟悉专业又熟练外语的专业人才.而ESP教学的开展正迎合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开展ESP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特点也促使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注重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也决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更重视应用性和实用性.为此,大学语言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因此有很多语言学家认为“ESP教学是21世纪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2].

开展ESP教学是学生自身发展和提升的需要.从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已经进行了近20年的普通英语的学习和培训,即便是农村学生也有10多年的语言学习经历,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说在入学时已经基本达到目前高校英语基础教学的目标,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等级考试拿到证书,虽然在读写方面的能力可能有所提高,但是在交流或语言的实际应用方面仍然相当薄弱,最终的结果依旧是“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语言的学习也更加侧重于实用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开展ESP教学的必要性,这样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自身发展和今后就业的实际需要,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达到教学双赢.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ESP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将学习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择业竞争力,缩短学生的工作适应期,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2ESP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笔者所任教的“Practical English on Banking《银行柜面英语》”课程也是在大量调查金融行业对毕业生专业英语运用能力的需求后开设的,目的是满足金融行业对操作人员柜面英语交流双语化的需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专业英语教学特色,为高校金融类专业的ESP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1基于需求分析的5P教学理念

ESP是应用语言学发展的产物,需求分析是其开发的核心理念,《银行柜面英语》立足于目标情境需求分析,根据高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和结合行业、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的具体特征,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5P教学理念,即Preparation, Progress, Practice, Process-evaluation and Promotion.

Preparation是指学科知识的准备,也就是在开展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前,学生应该有一定的语言和专业知识基础.

Progress指的是知识的循序渐进,基于对学生需求的分析,课程的学习遵循学生语言学习规律,紧密结合银行柜面岗位素质要求和具体业务操作流程要求需求,在内容上设置12个项目和细化的工作任务,业务难度由易到深,流程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学以致用.

Practice是指知识的实践运用:ESP教学强调语言运用,鉴于中国学生英语学习注重读写,而轻视听说,特别是学生语言基础普遍薄弱、对英语学习存在畏难心理的现状,以英语学习“实用为主”的原则和结合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素质要求,积极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为中心;以能力提高为核心;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营造真实的教学语言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凸显语言的规范性和知识的复合性,又要重视人才培养的能力导向性和专业技能的实用性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银行柜面业务交流双语化水平.

Process-evaluation是指采用过程性考核体系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现在的语言考核还局限于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形式,很难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公正公平的评价.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银行柜面英语》课程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强调通过过程性的、全方位的考核方式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突出教育的公平性、过程性、应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过程性评价体系要求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彻底改变临时抱佛脚的不良学习习惯,将语言学习始终贯穿于日常的学习和积累,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和交流来提升能力,顺利通过考核.这样的考核机制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行业的充分肯定.

Promotion是指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银行柜面英语》课程的教学从需求分析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以“活动导向教学”理论和“学习领域”理论为指导,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口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金融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运用和表达,熟练掌握银行柜面业务的操作流程,实现柜面交流双语化的教学目标,满足未来工作的语言能力需求.

2.2“零距离”、“零时效”的全真型教学设计

全真型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金融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趋势.全真型教学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始终与银行业务发展保持同步,教辅资料都是根据业务实际和银行培训资料进行重新的整合和归纳,邀请商业银行经验丰富、语言交际能力强的业务骨干一起参与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的设计,并及时根据银行业务的变化进行调整,最后确定了十二个典型教学项目(见表1).一个项目就是银行柜面的一个具体业务;每个项目又根据银行柜面业务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再运用英语知识和表达技巧完成工作任务,然后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领域的职业任务和职业行为过程构建学习领域;学生通过行为导向的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职业技能.教学内容做到和实际业务的“零距离”、“零时效”,切实避免了课本和课堂滞后于实践的问题.

表1 《银行柜面英语》课程典型教学项目

2.3教学方式丰富多样,注重以生为本,乐学能说

鉴于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与《银行柜面英语》课程的行业特色,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角色模拟、情景对话、任务驱动、语境教学、英语脱口秀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英语会话能力、培养学生银行柜面一线业务的交际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专业实验室模拟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畏难情绪不断减轻,英语的学习也有原来的压力(pressure)转变成快乐(pleasure),乐学能说成了学习最大的成效.

2.4重视能力提升的课程考核体系

ESP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领域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更有效地胜任交际活动.根据此要求,《银行柜面英语》课程不断深化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建设实训教学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在课程综合评价中侧重过程性的考核和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实训考核大大超过理论考核,既体现了实践教学特色,又实现了ESP教学目标.课程组在加大平时和实训考核的基础上,逐步取消笔试内容,确定了平时表现(20%)、实训操作(20%)和期末口试(60%)的立体化考评结构.该考核体系加大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小组实训情况及场景模拟的考核力度,突出语言的应用性,切实提高了学生柜面双语交流水平,凸显课程的行业特色,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ES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学校和学生对ESP教学的认识不够,影响教学积极性

学校和学生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普遍认为英语的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用的频率不会很高,甚至完全用不到,学生只要通过普通英语的等级考试达到毕业要求就可以了.因此,开设ESP课程主要集中在招生时有英语分数要求的商务英语、外贸英语等专业,大部分专业都没有开设ESP课程[3].绝大部分高校特别是专科类学校只是在大一期间开设普通英语课,后面的两年都不再学习任何英语课程,这样使得学生考级时依赖的是高中打下的基础,也就是“吃老本”,而毕业后对英语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样的断层安排既影响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3.2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

目前来看,入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仍然参差不齐,这就给更高层次的英语教学带来了相当的难度.此外,学生对英语学习也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自己不会进外资银行、也不想出国,今后的工作中使用英语的机会也不多,学了英语没有什么用.课程组对2011级学生500多学生开展的调查中,只有28%的学生表示该课程对于今后就业和工作有帮助,因此对课程的学习感兴趣,会认真学.26%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只是为了考试甚至就不想学.还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虽然感兴趣,但是怕学不好,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因此,大部分学生在通过等级考试后便对英语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对相关的ESP课程也缺少了足够的兴趣.

3.3ESP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足

由于ESP教学的特点,对师资队伍的要求非常高,从教的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熟悉专业知识和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能熟练运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目前能满足这两方面要求的专业英语教师普遍缺乏.以《银行柜面英语》课程为例,目前能够从教的专业教师3人,行政兼课教师1人,而授课的学生有时近千人,师生比的失调,只能开展大班授课,学生训练的机会大大减少,学习的效果也受到了影响.调查数据还表明,目前开展ESP教学的院校多数将课程归口于外语系,由于外语系的老师大都是英语专业出身,对英语教学完全胜任,但是他们对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实践经验不足,甚至完全没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4].

3.4学习效果难以衡量,具有滞后性

《大学英语》课程开设历史长、覆盖面广,教学效果评估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考核体系,教学效果也可以通过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得以直观的体现.比如,在衡量一所院校学生英语水平时,最直接的办法是比较学生毕业时AB级考试、三级或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以通过率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专业英语往往是各行各业有很大的差异,相互之间很难形成统一的考核标准,仅仅通过学校的考试并非能真正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效果好坏通常要等学生毕业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才能看出,一方面学生可以自己体会到在校学习效果的好坏;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也可以看出其专业英语能力的高低,而这些反馈通常要经过教学后的相当一段时期才能逐步体现,效果的检测具有很大的滞后性.

3.5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待于创新

目前,由于ESP教学师资的严重缺乏,各学校的主要教学模式仍采用传统的大班教学,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因此在课堂内主要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接受”模式.另一方面,ESP课程涉及专业英语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当的词汇量,并且要勇于开口交流,学生认为难度较大,还是停留于中国式的“聋哑英语”阶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4提高ESP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措施

4.1更新理念,立足于需求分析,做好基础英语与ESP教学的衔接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提高对ESP教学的重视程度,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从学生的需求分析出发,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开发适合学生专业特点和能力特点的ESP课程,做好基础英语教学与ESP教学的衔接,充分解决教学断层的问题.基础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基础英语是实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基础,而专门用途英语又是基础英语的拓展和提升.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解决英语教学的断层问题,才能真正体现语言教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也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奠定基础.

4.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ESP教学能力

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要求学校重视ESP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英语专业的老师研修专业课程,另一方面也为专业老师英语水平提高提供机会和搭建平台.鼓励教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并定期参与行业实习和实践,使教师的教学与实践进一步“耦合”[5],建设一支高水准的ESP教学师资队伍.

4.3深入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研究,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国外对ESP的研究侧重于需求分析,最早模型见于John Munby(1978)的目标情景需求分析(TSN)模型.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则强调语言运用,指出ESP教学应注重语言运用(language use),而不是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目前,开设ESP课程的高校数量在不断增加,ESP教学在操作上可供调查研究的内容很多,而在理论上的范围相对狭窄.高校在开展ESP教学时,应重点分析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授课教师要认真学习高等教育理论,通过校际交流和业务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ESP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实践,提高对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高校学生的需求特点和培养目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强教学研讨,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争取做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4.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体系

ESP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要紧紧围绕着学生的需求,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因材施教,开展“基于需”的教的探索和实践,理论方面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实践教学方面主要是结合实际银行业务情景,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做到敢说、会说、乐说,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外,还应该积极和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网络资源,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来补充课堂教学,更好地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考核方面,积极探索和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考核方法,重视和完善过程性考核体系,注重考核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合理性,切实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严玲,陈胜.中国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发展趋势[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2):313-314.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3]邹德虎.高职学校ESP教学情况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4]王朝晖.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引入ESP课程的探讨[J].中国ESP研究,2010(1):128-129.

[5]徐冯璐.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职双语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10):1-2.

信息启示

温州龙湾海滨围垦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本站1月29日讯】1月28~29日,省围垦局组织召开了温州龙湾海滨围垦工程竣工验收会,省水库总站、省水电质监中

心、温州市水利局、龙湾区政府等有关部门及项目参建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竣工验收委员会认为海滨围垦工程已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全部完成,质量合格,一致同意通过竣工验收.

据了解,龙湾区海滨围垦工程于2008年11月7日正式开工,围涂面积为9860亩,投资约为1.81亿元,位于龙湾区瓯江口南侧的东海岸,南接永兴北片围垦,西靠海滨街道腹地,北接温州浅滩工程隔江相望.围区南北长约4.5 km,东西宽约2 km,主要由北堤、主堤、南堤及三座水闸组成.堤线总长5297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础处理、堤身填筑、迎水坡护面等14个分部工程.堤防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水闸挡潮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

海滨围垦工程的建成,有力提升了龙湾东部区域的防潮抗台能力,为温州空港新区和龙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后备土地资源,尤其是拓展了龙湾区城市发展空间,为龙湾实施“港航强省”、龙湾东部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摘自浙江水利网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ESP for Higher Education by Needs Analysis Theory

WANG Wei-fang, SUN Ying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Thank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higher demands for talents, greater importance has been attached to English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job fields, which also rises the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in colleges. Based on needs analysis theory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 “Practical English on Banking”, 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ses the shortcomings of ESP in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reform measures to improve English teaching for specific purpose, including the improvement of evaluation system, the training for teaching staff and the effective joint of basic English and professional English.

Key words:needs analysis theory; teaching of ESP; refor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36X(2016)02-0086-05

作者简介:汪卫芳(1971-),女,浙江临海人,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国际金融.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3年度课题(GZYLX1213319)

收稿日期:2015-05-24

猜你喜欢

ESP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中医药院校开展ESP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改革创新(二)
需求分析理论视域下高校ESP英语教学探析
ADDIE教学模式在ES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瞧,那些改革推手